作為一名幼兒園新老師,如果想盡快适應幼兒園的環境和工作節奏,讓孩子們接納并喜歡上自己,同時又能夠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定的威信,從常規培養入手是最為合适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先給你講一個我剛當新老師時候的一個真實案例:
我記得那時剛從大學畢業,到一所幼兒園大班擔任實習老師。有一天早上是晨讀時間,之前都是主班老師帶着孩子們一起做早讀書,玩字卡遊戲,然後再收書、如廁、喝水……整個環節大概30分鐘左右。
我隻跟着主班老師看了一天的早讀環節,還沒熟悉呢,結果第二天早上主班老師臨時有事,讓我代着組織一次,我一下子兩眼一抓瞎:環節是啥?怎麼引導?接下來怎麼辦?
說實話,當時我深刻的理解了一個成語:「手足無措」。還好是大班,孩子們都有了自主的常規習慣,他們能夠自己跟着錄音機進行早讀,但是接下來是字卡遊戲環節,這是需要老師組織帶領的,我之前一點經驗都沒有,這可咋整。我隻會拿着字卡在那裡一個個閃現,孩子們一看老師是個新手,那就開始“作”了,頓時教室裡開始鬧騰起來~
正在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負責教學的劉園長推門進來了,原來她巡班的時候看到我的情況,觀察了一陣後覺得需要幹預,進來後跟我示意,看她如何組織孩子們:拿起字卡,跟小朋友們分為兩組,進行比賽,玩了幾輪後,又換另外一種玩法,男孩女孩分組,一共玩了3輪遊戲,孩子們組織的井井有條,熱情參與,遊戲結束後,再組織男孩喝水,女孩如廁……
劉園長組織完畢後,讓我把今天的主要活動流程都複述下來,晚上做新老師培訓的時候,專門針對一日流程常規和活動常規做了解讀,讓我們每天晚上把第二天的活動安排都寫下來。
從那以後,我開始真正認識到常規的重要性,從讓自己清晰一日生活流程常規開始,一直到各種活動的常規培養,慢慢的,發現帶孩子也沒那麼困難了。到後來做了園長,我進到哪個班,一看孩子的狀态就知道這個班級的常規培養的怎麼樣。
講到這裡,如果你是一名新老師,是否有相似的經曆呢?你是否經曆過“帶班基本靠吼”?
帶班千萬條,常規第一條,常規做的好,帶娃沒煩惱。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常規: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各項活動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做各項活動都遵循了一定的規則,那組織活動起來就省心省力多了,老師不用再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
那如何快速搞定班級常規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教師自己提前做到清晰一日常規包括的具體内容及要求。一日常規活動主要包括:晨間及離園活動;生活活動;戶外活動及自由活動;教育活動;遊戲及區域活動。
如果你是新老師,建議你把每種主要活動的流程及要求,都做到能夠背誦寫下來,先寫流程,再寫要求。寫完之後,閉上眼睛在大腦裡像放電影一樣,把每一個環節都呈現一遍,看看哪裡有沒有漏掉的。堅持一個月,到時候你一定會感謝我。
為什麼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組織各環節的活動時能做到信手拈來,“無他,唯手熟爾。”
2、在建立起穩定常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使幼兒在積極、快樂的輕松情緒氛圍中,建立良好的常規。
給各位老師提供幾種方法供參考:
①、通過環境創設滲透常規提示
比如通過照片、繪畫等形式,把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主要活動呈現出來,提示孩子到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還有的孩子上廁所會不知道如何提褲子,那可以把如廁的順序用照片記錄下來,貼在廁所的牆面上;還有例如洗手的步驟等等……
②、通過及時表揚鼓勵和樹立榜樣,強化幼兒的良好常規
俗話說:“十個食指頂不上一個大拇指”。老師如果是以及時鼓勵的态度,表揚孩子們的良好常規或者進步,或者時不時搞一個小獎勵,孩子們的良好行為就會被不斷強化。
另外幼兒都有“好模仿”的年齡特點,老師可以學會捕捉某個活動中做的好的幼兒行為,樹立榜樣,讓其他小朋友向他學習。
③、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規,變“一言堂”為“全民公約”
中、大班的孩子能夠參與集體活動的規則讨論與制定,老師可以選擇某種活動會存在問題,和孩子一起讨論,比如排隊接水的時候,孩子們會存在推搡、玩鬧的情況,那老師就可以針對這個問題和孩子一起讨論,出現這種問題會有什麼樣的不良後果,共同制定喝水環節的規則:一個一個有序單向排隊,接完水的及時回到座位或者到指定位置喝完水再放水杯,不推不擠。
④、用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常規
如果說在幼兒園裡,孩子們最喜歡什麼,除了電子産品,那應該就是玩遊戲了。比如小班的孩子比較容易融入遊戲情境的角色,老師組織孩子玩玩具之後,可以采用“送玩具寶寶回家”的形式,引導孩子邊收拾玩具邊說:“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裡),黃筐住樓上,紅筐住中間,藍筐住在最下邊。(玩具櫃第一層貼上黃色标志,中間一層貼上紅色标志,最下面貼上藍色标志)”
⑤、通過故事、兒歌或者音樂律動的形式,滲透班級常規
培養常規的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我曾經見過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她跟孩子說話從來都是柔聲細語,但是孩子們都特别的自覺。她組織孩子進行各環節活動的時候,都會彈奏不同的鋼琴曲目,孩子們一聽就知道下一步該幹嘛了,井井有條。
我曾經有一次去一家幼兒園聽課,在窗戶外面聽到老師組織孩子們跟着誦讀的時候說:“小朋友們都張開大嘴巴,誰要不張開呀,我就把大蟲子放他嘴巴裡。”你說尴尬不?!
簡單分享幾個關于常規的兒歌,後面再單獨分享更多:
學打招呼-「小小手」我有一雙小小手,
要拉許多小朋友,
“你好,你好”招招手,
“歡迎,歡迎”拍拍手,
“謝謝,謝謝”握握手,
“再見,再見”擺擺手。
習慣養成-「洗手」小朋友,來洗手。
卷起袖,淋濕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清清水裡沖一沖,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幹淨。
習慣養成-「排隊走」小朋友,排隊走,
你在前來,我在後,
不說話,不回頭,
老師誇我真優秀。
⑥、家園同步,共同培養
我們之前講家園共育的失敗案例,會提到一個“5 2=0”的說法。就是說孩子在幼兒園5天培養的常規,如果回到家裡,周末兩天沒有家長的配合鞏固,等下周來了還是要從頭開始。
因此,老師要學會通過多種渠道,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一日常規、行為習慣培養的正确方法,并能做到配合與支持,避免家長在家裡對孩子的包辦代替。
3、總結沉澱經驗,化工作經曆為工作手冊。
在這裡,給大家呈現幾張之前我們幼兒園《幼兒一日生活常規及保教人員相應職責》的範例:
将工作經驗形成制度和文字,并不斷優化,形成本園的工作手冊,也是新員工入職培訓的最好資料。
最後,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參與評論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