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唐代大詩人,在中學語文課本裡有一篇《陋室銘》,其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就是他的自白,表現了他那種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志行。
劉禹錫可以說是少年得志,二十二歲時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詩歌文賦出類拔萃,被稱為詩豪。步入政壇後深得唐順宗李誦的信任,是“二王劉柳”政治集團的核心人物。他參與永貞革新運動,革新失敗後貶谪流放到地方,時間長達二十三年之久。
晚年他被召回京城長安,并任職主客郎中。這個時候他寫的“再遊玄都觀”,我們一定都很熟悉,因為這首詩和前面的那首“遊玄都觀”一起,構成了他仕宦生涯的一個傳奇故事。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遊玄都觀的前後兩首詩,是他敢于革新、蔑視權貴的果敢剛毅精神的體現。特别是第一首得罪了權貴,讓他剛踏上京城長安,又重新走上了貶谪流放的道路。
現在和劉禹錫一起外放的好友柳宗元已不在人世,想到過去宦海沉浮和種種漂泊坎坷的經曆,劉禹錫此時雖然回到了京城長安,但心情仍然十分苦悶。
一天在京城的好朋友窦員外喜遷新居,邀請劉禹錫做客。劉禹錫滿口答應,說不定參觀窦員外新居可以消除心中的苦惱。可以說劉禹錫是如願以償,他觸景生情,參觀完後還寫了一首詩記錄了當時那種興奮的情形。
《秋日題窦員外崇德裡新居》
長愛街西風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顔。
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牆頭數點山。
疏種碧松通月朗,多栽紅藥待春還。
莫言堆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四聯共有三層意思。其中第一聯寫詩人自己的興趣和心情,中間兩聯寫窦員外新居裡外的風景,尾聯以共同的志趣作結,表達了對朋友的恭維之意。
詩中的“長愛”就是指劉禹錫自己一直喜愛,因為街西一帶的風景不但優美,而且地方也很悠閑安靜。這裡既是表達來到窦員外新居時愉快的心情,也是從側面交代出新居的地點所在。
從庭院往外看去,新居門外清新亮麗,溪水潺潺,一條小河環繞着流過。遠處還能夠看到秋山的優美景色,它們如夢如幻,一點點分布在視野之中,看起來像一幅水彩畫。
唐代時滋潤長安城的渠水,是從安化門旁流入城内的。而安化門臨渠一帶景色十分秀麗,那些達官貴人之家,多居住于此。他們大多引渠水入宅,形成壯麗的園林景觀。
劉禹錫把目光收回,轉而觀賞窦員外庭院的内部。這裡栽種了一些松樹,它們稀稀疏疏,正适合那朗朗的月光照射下來。灑落的光影斑駁有緻,真是别有一番風味。
還有多處的“紅藥”,那些芍藥雖然已過花期,但它們的青枝綠葉在風中拂動,也非常可愛。那種神情,好像正在等待着春天的到來。到那時群芳争豔,這裡一定是姹紫嫣紅,春色滿園。
房前屋後遠近的景色都欣賞了,劉禹錫深有感觸地說,不要說“堆案無餘地”,工作再忙,處理的文案再多,讀書再緊張,也不會妨礙窦員外成為一個詩人。他的愛詩的心情和我是一樣的。
在唐代詩人的地位聲譽是很高的,劉禹錫參觀了朋友的新居,最後把朋友誇贊為詩人,這既是對朋友的美譽,也表明了自己和窦員外的深厚友情。
同時劉禹錫的《秋日題窦員外崇德裡新居》,借對朋友新居夏秋之交景色的描寫,抒發了對官宦生涯的厭倦,對山水田園自然閑适生活的向往,是晚年心情的真實流露,既自然又寓意深刻。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