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帶提取含有味精;
2,海帶不是植物;
3,海帶有進行光合作用。
海帶在普通人眼裡,就是個頭兒很大的海藻而已。一棵海藻,怎麼還能挑三揀四地養不活呢?
原來,不好養活的并不是海帶本身,而是海帶用于繁殖的配子體。海帶在繁殖的季節,會釋放出大量的孢子。這些孢子的樣子,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小動物,它們的頭上長着一長一短兩根觸角,叫作鞭毛。通過擺動這兩根不一樣長的鞭毛,海帶的孢子就可以四處遊動了。
當孢子遇到岩石或者木筏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會附着在上面,它的兩根鞭毛也會随之脫落,從此以後,海帶的孢子就再也不會移動了。不過,如果你以為孢子附着下來就能長成小海帶,然後越長越大,那就錯了。這些孢子首先會發育成雌雄兩種配子體,再由配子體釋放出精子和卵子,精子和卵子再次結合後,發育出的新一代孢子體就能發育出小海帶來了。如果海水的溫度過高,就會導緻海帶的配子體無法發育,小海帶自然也就長不出來了。
千百年來,海帶一直都生長在亞洲東北部比較寒冷的海域中。想要繁殖海帶,那就必須找到生長環境和海水溫度都合适的地方才行。
海帶裡可以提取味精事迹:
在1908年,一個初夏的傍晚,東京大學教授池田菊苗坐在餐桌旁,享受着妻子為他精心準備的美食。池田教授覺得那天的柴魚黃瓜湯的味道有些特别,湯熬得很飲。
池田教授問妻子:“今天的湯太好喝了,我隻是想知道,你在湯裡放了什麼。”
妻子說:“喜歡你就多喝點兒吧,我突發奇想,放了些海帶進去。我知道平日裡你不吃海帶,剛才還怕你不喜歡呢。”
池田教授确實很少吃海帶。第一次體驗到海帶鮮味的他,立即對海帶産生了興趣。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最可能的結果就是吃更多的海帶。但是,池田教授可不一樣,他是一位熱愛文學的化學家。這樣難以形容的鮮美,對于化學家來說,有着不同尋常的特殊意義。他敏感地察覺到,鮮味的背後很可能隐藏着一些人們尚未了解的特殊物質。他覺得很有必要把海帶中藏着的鮮味物質分離出來。
第二天,池田教授把家裡剩下的海帶全部帶回了實驗室,開始了他的研究。分離海帶中的鮮味物質,這是個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便是在今天,想要知道一種天然食材中的某種香味是什麼物質在起作用,都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更何況是100多年前呢。
池田教授采用的是一個很笨的辦法。他把海帶中可以提取出來的物質分别分離出來,再一一親自品嘗。半年之後的一天,當他把一點白色晶體輕輕放進嘴裡的時候,強烈的味道告訴他,他成功了。池田教授真的非常幸運,畢竟味覺是一種相當主觀的感受。如果海帶中的鮮味來自幾種物質的組合,恐怕就不是半年的實驗能解決的了。
池田教授用日語中的“鮮美”這個詞給這種味道命了名,這種白色的,能讓食物變得鮮美的物質,則被命名為味精。
從此以後,人類已知的味道從酸、甜、苦、鹹四種增加到了五種。鮮味,對于我們的味覺系統來說,是蛋白質存在的信号。如果我們的體内缺乏蛋白質,就會對鮮味格外敏感。谷氨酸鈉的發現者池田教授,不僅對蛋白質的信号很敏感,對潛藏着的商業信号更是敏感。他知道,如果把谷氨酸鈉提取出來,作為家庭烹饪的作料,一定能大受歡迎。
池田教授成功了,他不僅拿出了研究成果,還靠着谷氨酸鈉的專利大賺了一筆。時至今日,味精和它的衍生品雞精幾乎占領了所有家庭的廚房,這都多虧了池田教授和海帶對人們的貢獻。
味精和雞精都是很安全的食品添加劑,甚至國家都沒有規定添加劑量的限制,凡是有關味精有害的各種說法都是謠言。
池田教授的研究事迹很快就傳遍了東京大學,池田教授竟然靠吃海帶就出了這麼大的成果。味精市場的需求依然在持續增長,但日本沿海可以利用的海帶養殖場卻不多了。東京大學生物系的青年學者大槻洋四郎決定去中國的大連一趟,看看那裡的環境是否适合海帶的生長。
大槻洋四郎是非常幸運的,他幾乎一次就找到了中國海域裡最适合繁殖海帶的海域。他不在他的努力下,中國的海帶養殖場規模很快就反超了日本。海帶成為當時東北乃至全中國很多地區最常見的蔬菜。
不過,關于海帶的故事還沒有結束。2005年的時候,海帶又鬧出了一個大事件——它被開除出了植物圈。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很多年以前,我們一直用二分法來對生命進行分類。一種生命,如果不是動物,就必定是植物。一開始我們認為,會動的生命就是動物,而不會動的就是植物。後來,我們又發現,植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于是就開始用能否進行光合作用和不會動這兩點來區分動植物。
海帶既不會動,又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是傳統分類方法中典型的植物。但是,達爾文的觀點認為,我們不應該隻通過表面特征來給物種分類,我們需要追本溯源,找到這些物種的共同祖先。隻有擁有共同祖先的兩個物種,才能被分成一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