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繡口一吐便是半個大唐。
他的詩歌或浪漫,“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或狂放,“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或潇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但若要說他一生最興奮的詩,我認為當屬他在59歲時所寫的《早發白帝城》,後世有人稱之“驚風雨而泣鬼神”
全文如下: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是李白在流放途中,聽聞大赦天下的消息後所寫的,短短28字妙絕千古。
其實這首詩我們小學就學過,但當時并不了解李白為何會這樣興奮,後來才知道,這個消息對他而言有多重要。
李白一直到了43歲,才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被唐玄宗召見,混了個翰林待诏的職位,通俗點講就是禦用文人。
而這種專為皇帝妃嫔溜須拍馬的工作自然不适合潇灑恣意的李白,于是他縱酒以自昏穢,最後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成為永王李璘的幕府,為其起草文書。
後來李璘叛亂,李白因此被牽連下獄。
李璘是否真的謀反,我們不得而知,因為那牽扯到了皇室的争鬥,而曆史是勝利者所寫的,
李白說白了就是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原本唐肅宗李亨是準備殺了李白的,幸好當時的大将郭子儀等人為他求情,這才改為流放夜郎。
夜郎就是現在的貴州一帶,李白在春末夏初的時候離開江西浔陽,一直到了冬末才進入三峽。
當時的李白已經是58歲了,路途遙遠,崎岖難行,一路的心酸苦楚不消多說。
他原本也是滿懷報國熱情,一直蹉跎到了晚年,本該是頤養天年的年紀,卻成了“反賊”流放異鄉,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
他在過三峽時曾寫下一首詩《上三峽》,“三朝又三暮,不覺鬓成絲”,足見流放日子之艱難,所以在白帝城聽聞大赦消息時,他才會那般興奮地寫下了這首《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他一大清早就迫不及待地告别了被彩雲籠罩的白帝城,在他看來,千裡之外的江陵一日便可到達。
這裡的“彩雲”有兩層含義,一是為了突出白帝城地勢之高,第二也彩雲是晦暝轉為光明的象征,正如此時掙脫牢籠,恍若新生的他。
而第二句“千裡”極寫路途之遙遠,“一日”極寫時間之短,更加突出了他遇赦的喜悅和返鄉的迫切。
其實“江陵”也并非他的家鄉,他卻用了一個“還”字,也許對他而言,隻要是自由了,何處不是故鄉。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兩句通過聽覺和視覺的描寫,将行船之輕快描寫到了極緻,而這也暗合他内心的愉悅之情。
都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可是李白這裡的猿聲卻絲毫不見哀戚,就如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他心情喜悅,自然也就不覺猿猴的鳴叫有多悲傷了。
而最後的“輕舟”二字,淋漓盡緻地展現了他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倏忽間便過了萬重山。
全詩洋溢着詩人曆經磨難後的興奮之情,運用誇張和想象的手法,融情于景,不飾雕琢,卻自然天成,就像《唐風懷》中所言:境之所到,筆即追之,有聲有情,腕疑神助,此真天才也。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