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編織工藝、編織布藝……這些傳統手工藝是我國提倡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今這些技藝正在以繼承、保護為前提,不斷與市場結合,探索生産性保護、産業化發展。為傳承、發揚非遺文化,9月15日,羅湖區黃貝街道水庫社區帶領社區長者制作口金包,體驗感受古典手工的魅力。
在活動中,工作人員首先以熱身小遊戲作為活動的開場,通過簡單的遊戲,鍛煉長者的反應能力及手部動作的靈活性,活躍現場氣氛,使長者更有精神與活力,為下面的手工制作做準備。
随後,工作人員變戲法般的掏出了各式花樣的布、針、線和幾個成品的口金包,并向長者們解釋道:“今天帶了幾個口金包的樣品給大家看看,口金包說起來也有上百年之久了,有着福山壽海的寓意!它的樣式有很多種,大家印象深刻的,可能是在清末民初那會兒的上海老電影中,搭配旗袍的手拿口金包。”提到口金包,長者們紛紛表示市面上見過不少,但自己制作一個口金包成品,還是第一次。社工一邊給大家發手工材料包,一邊告訴長者,每份配件裡都有一根針、一卷線、兩塊半成品的口金襯布和貼布。
在認真聽完工作人員的手工操作流程講解後,長者們帶上老花眼鏡,飛針走線、各顯神通地投入于自己的作品縫制。大家互相交流,相互學習,現場氛圍其樂融融。第一個完成作品的阿姨積極為大家分享經驗,演示如何讓包包結實牢固且工藝細緻飽滿。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精心制作,一個個精美的口金包逐漸在大家的手中呈現,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心裡充滿了成就感,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感歎這真是一次“布”一樣的文化,大家都很享受這樣的原味生活。
口金包打開的樣子像極了開口的蟾蜍,而蟾蜍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賦予着富貴、長生、辟邪等美好的寓意。通過開展布藝手工活動,一方面增進了長者們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讓大家感受到了古典手工的魅力,傳承和發揚原味生活的美麗與優雅,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提高長者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
編輯 劉春雨 審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杜澎 通訊員 鐘軍容)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