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岩寺,江西省内著名寺院,号稱“西山八大名刹”之首,坐落于梅嶺東麓灣裡盆地内,背靠秀美山水,供有福德正神——大黑天菩薩。
大黑天神
是佛教财神之一,古代印度就廣為寺院和俗人供奉。
其實,财神隻是翠岩寺在世俗人眼中的一個亮點而已。
唐代以來,翠岩寺的迎笑堂,可謂是高僧大德、文人雅士長居之所。
曆史上貫休、大愚、古雪、義玄、文悅、圓玑、祖心、悟心、真如、可真禅師等高僧都曾在翠岩寺誦經傳法,可謂大師加持,資曆雄厚。
翠岩寺更深得文人雅士喜愛,劉禹錫、歐陽修、嶽飛等諸多豪傑來此把酒言歡,題詩于壁,不少詩歌名篇在此流傳。
如今的翠岩寺風采不減,即使大部分殿宇處于翻新修繕狀态,可依舊掩不住翠岩寺的鋒芒。
小至雕工精美生動的石柱和連廊,大到寺内的布局和色彩裝潢,無一不體現精緻之美。
威德二:廚廪神
據唐僧義淨《南海寄歸傳》載
當時東南亞及我國南方百姓廚房和倉廪多供奉其塑像
經雲:“長奉此則衣食不缺;
商人供之利益如大江”
他能庇佑衆生五谷豐登、祛病誅邪
所以又有廚廪神之稱
翠岩寺秉承“農禅并重”的禅門傳統,開設了素食館,向信衆免費提供素食,館内環境古典華麗。
可别小瞧了這寺内小館,菜色格外誘人,無任何葷腥,别有風味,更加健康。
佛教提倡素食,用意是讓發心信佛、學佛的人都能夠擁有“素心”,心地清淨、善良、簡樸、自在才是最重要。
無論食用何種食物,最重要的是要帶着感恩心、慚愧心來吃。
威德三:冥府神
大黑天神常守護亡人墳墓
開度亡靈使其庇佑後人耀祖榮宗
故又得名冥府神
翠岩寺的西北角,有一棟樓高六層的圓形建築,看起來很特别,乃是極樂歸處,名為淨土園,又稱海會塔。
塔葬,是佛教最高貴的葬禮方式,最能體現對人生的終極關懷。在這裡,亡者得以升華,生者得以撫慰。
走進園内,每一層均有數百座金佛塑像依次排列,佛像之後用于安放僧人、大富長者、聖賢居士的舍利靈骨。
塔寺合一,佛音萦繞,給人以甯靜、安逸、祥和。
威德四:戰神
大黑天神有無量鬼神眷屬
保護衆生排解萬難
解除種種病苦障礙
所以又被稱為戰神
大黑天戰神的特性曾深受曆代統治者信奉。
元朝時藏密開始傳入内地,大黑天首先得到了忽必烈的崇信,成為蒙古軍隊的保護神。
清朝時,滿族人因受蒙古信奉藏傳佛教的影響,對大黑天也十分崇信。
清朝入關後,北京等地大建大黑天廟,最明顯的例子是北京東城區南池子大街内的“瑪哈噶喇廟”。它原是睿親王多爾衮私邸,多爾衮削爵後,康熙帝即令改為喇嘛廟,供奉大黑天。
不過方外之地無有戰意,出家人的修行本身,是趨向内心的。
但對翠岩寺來說,用改革對抗傳統的認知,用創新對抗消極的社會負能量,更需要戰神的勇氣。
與傳統的古樸寺廟相比,翠岩寺似乎不走尋常路,但變的隻是外在的形式,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智慧,其弘法的初心依舊未改。
山上還未完工的安養院,也一改古樸之風。房間大小适中,獨立水暖設施一應俱全。
頂樓還設有天台、茶室等配套設施,無論是在此禅修還是養老,都是極緻舒适的安身之處。
當然,梅嶺腳下這座美麗又有故事的甯靜寺院,遠不止三郎看到的這些精彩。
萬事聽聞不如踐行,如果心動了不妨親自去一探究竟吧。
圖/文:麗絲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