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戲骨賈寶玉釋小松?11歲的釋小松,剛開始并不接受差不多年紀的賈寶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小戲骨賈寶玉釋小松?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1歲的釋小松,剛開始并不接受差不多年紀的賈寶玉。
3歲在香港武術節獲得亞洲武術小神童、國際武術節童子功獎,從洪金寶手裡接過獎杯,直接進入少林寺作為武僧修行4年,11歲的釋小松有記憶的人生,是堅強、獨立、男兒有淚不輕彈。寶二爺幾乎是這種人生的對立面,摔了無用的玉要委屈得哭一哭,與林妹妹吵架道歉不當暗自懊惱不覺又滾下淚來,在大觀園裡落淚起碼12回,倜傥有情,感性浪漫。
“我不喜歡柔柔弱弱,又是大家公子,他(賈寶玉)經常跟媽媽撒嬌,我幾乎就沒有跟我媽撒嬌過。”釋小松不喜歡這個“坐下并腿,走路輕柔”的賈府寶二爺,“我太排斥他了。”
《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花絮照,釋小松飾演賈寶玉
排斥歸排斥,釋小松還是好奇,賈寶玉為什麼這麼“讨厭”。一了解,将兩個少年連接在一起。釋小松發現賈寶玉沉浸溫柔鄉的同時,也善良、勇于打破世俗規矩。“他會幫助劉姥姥,大家都看不起劉姥姥,他就直接把用過的杯子送給她,這在他們眼裡是不起眼的東西,但在窮人家不一樣。這種心态幫助了一個家庭。當時都講究地位,大家看不起戲子,他不在乎這個等級,還是去跟這個人接觸。”這些特點,打動了從小看到路邊窮人就要心軟的釋小松。
不久後,觀衆在屏幕裡看到的釋小松收起舞槍弄棍的武林風範,練習一百次兩百次跟自己完全不同的走路樣子、坐下的樣子、吃飯樣子,最終成為有脂粉氣的寶二爺。單從網絡評價看,這一版《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也是除了1987版之外,分數最高的經典诠釋。
“後來我明白,身為一個演員,你就應該什麼都能接受,什麼都能做,不喜歡的角色也可以,沒有什麼不喜歡,這應該是做演員的一個基本功。”這是他演完賈寶玉之後的最大收獲。正度過小學畢業第一個暑假的“寶二爺”,在一個校園劇的發布會後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
釋小松
“少林寺那幾年,讓我變得很冷漠”
從3歲到8歲,釋小松都不知道生日該怎麼過。剛有記憶時,他的生日就是與關系好的師兄,一起買個小蛋糕,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你為我唱一句生日歌,我為你唱一句生日歌。他毫不避諱地說,在少林寺的最大感受,大約就是孤獨,過生日這天,是他當時對孤獨感最具體的感受。以至于8歲回家後的第一個生日,父母召集所有親戚幫他一起唱生日歌,他感覺無所适從。
那時候和父母待在一起,他也不适應。“就像是陌生人,不知道該怎麼跟父母相處。”長達四五年對家人的記憶中斷,僅靠每年一兩次見面,幾通電話,他逐漸失去家人的概念。
媽媽張靜也能清晰地感覺到這種不适,“可是畢竟有血緣關系,多陪陪他,多一起出去玩,慢慢重新培養吧。”釋小松回來後,不斷有通告邀請,他無法像正常孩子,去學校裡尋找同學朋友的情感模式,隻有媽媽張靜一直陪在身邊。
3歲拿武術大獎,進入少林武僧團,長得可愛好看,釋小松有武打小童星的潛質,頻頻接到錄制邀約、演戲邀約,父母充當經紀人角色,為他選擇好能夠接受的項目。除了偶爾因節目可以相見,其他時間釋小松都在少林寺裡,獨自面對生活。
父母的這種狠心,曾有一段時間遭遇強烈質疑。在網上搜索“釋小松”,除了正常的新聞通稿外,父母的心态想法,是外界對這個武打小童星的關注重點之一。
“我們真的都是很愛他,他爸爸也是。當時是他身體不好,覺得練武能鍛煉身體,後來他得獎了,就順其自然讓他去少林寺鍛煉一下,不是沒有猶豫過,但最後覺得這樣做對他未來有好處,可能沒有考慮到太多其他東西。”還沒開口提問,媽媽張靜似乎已經知道要回答的問題,一口氣提前解釋。
釋小松幾乎已經完成了父母的期待,冬天裡要拍跳下水的戲,他隻猶豫了一小會兒,就以“演員就要什麼都能做”的标準要求自己,閉上眼跳下去。這種時候,一直陪着他拍戲的媽媽張靜通常都躲在遠處,不敢靠近。“我一般都不敢看,我知道自己肯定會心疼,會受不了。”
釋小松媽媽張靜的博客日記
在網上能看到一個已經棄用的博客,貼有124篇博文,以釋小松的口吻和名義記錄生活。其中有一篇名為媽媽的日記,記錄釋小松在少林寺期間生病發燒,張靜沒有及時重視,釋小松自己去醫院完成了吃藥打針,媽媽事後自責的心情,她寫道:“不是我不過去,不能經常見面,就是要讓小松自己培養獨立的性格,自己勇敢,很多人說我跟他爸爸殘忍,哎,我們也隻能把苦水往肚裡咽,自己家的娃兒,誰不心疼啊。”
媽媽張靜向記者講了很多釋小松懂事的例子,除了博客裡這篇自己去醫院,她舉例,釋小松在少林寺時跟着師父師兄去俄羅斯交流,師父給了釋小松一筆錢買東西,最後釋小松帶回來一堆給家人的禮物,包括給弟弟的,但自己就隻撿了一塊石頭,跟媽媽說,“我隻要一塊石頭做紀念就好了。”他也從沒有向父母要過什麼東西,雖然喜歡拼樂高,但家裡大大小小一屋子樂高都是叔叔阿姨送來的,都不是他自己主動要的。
“我從來不問他們要東西。”
釋小松(右一)與媽媽、弟弟
“少林寺那幾年,讓我變得很冷漠。”他想了一下,肯定這個用詞,“對,就是冷漠。”在他的思考理解中,冷漠可能是因為一年見到父母的時間太少,不允許他撒嬌,從剛開始哭着送走來少林寺探望的爸媽,在被窩裡整整哭一個月,到後來完全習慣了,“就說完‘爸媽,再見’,然後我一轉身就能去做自己事兒了。連傷心都沒有。”這或許來自父親李旭東對他的嚴格要求,小時候看他壓腿痛哭,父親會拿手機記錄下來,讓他記住小時候多哭,長大了就可以不哭。
剛開始演戲,釋小松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不會哭,“真不知道怎麼哭,導演讓我想傷心事,我在少林寺都已經養成了堅強的性格,再傷心的事,那時候就哭不出來。”怎麼辦?“哭不出來也得哭,作為一個演員,你就是得什麼都能做,什麼都要接受,去努力。”但信念也沒法讓淚眼掉下來。最後他哭出來的原因,是導演不斷提醒他,全組幾百号人全等着他,哭不出來就繼續等着,耗着,他想到這種壓力,自責的眼淚唰唰掉。“着急啊,最後就是因為這個哭出來,每次都是覺得壓力到最後很大,着急得哭。”
在說到與小戲骨劇組的生活時,釋小松認為拍《紅樓夢》的經曆改變了他的性格。他以前不愛說話,不喜歡交際,比較孤僻。但在這個劇組裡,同齡的孩子太多了,他必須和他們的交流。最初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不适,包括和其他小演員之間有小矛盾,不愉快,相互指責,他無法處理這種情況。後來有一個副導演,花了一中午的時間開導釋小松,告訴他不要受别人影響,不用管别人怎麼想,你就做好自己就行了,你沒法改變别人。釋小松認為,這個副導演的話給了他很大啟發,讓他“一下就豁然開朗”了,之後他開始慢慢改變性格,“多個朋友多條路嘛,多交流交流。你不交流,怎麼知道别人怎麼想呢?”
《少林小英雄》劇照
“我演戲的時候,沒人覺得我不正常”
如果你是通過電視知道釋小松,你會覺得他是個成熟的演員,有大人範兒。他可以準确把握到賈寶玉第一次見黛玉時那一秒的眼神。在和撒貝甯一起做節目時,他會有理有據去反駁“演《紅樓夢》内容過于複雜,不應該讓孩子們小大人一般去演繹”的觀點。
但舞台下的釋小松,卻并沒有電視上那種小大人感。就像他的本名“李思瑤”一樣,聽上去一點都不“武打明星”。
媽媽張靜解釋說,2002年,因朋友的建議,她和丈夫李旭東去新疆做生意。四年後,李思瑤在庫爾勒出生,給兒子取了這麼個不太硬漢的名字,是取思念遙遠的家鄉“思遙”的諧音。
在學校裡,他不是童星釋小松,而是普通小學生李思瑤。
對于童星,外界很關心的一點就是:有沒有好好讀書。李思瑤8歲從少林寺回家,雖然進了小學開始正常教育進程,但武打小童星的名号剛剛打響,斷斷續續還有不少節目邀請,有了片約。父母為他選了一些看上去靠譜的項目參與,央視播出的《聰明小空空》是他第一部影視作品。一旦選擇了拍戲,就意味着無法進行正常的校園生活。
“我老不去上課,同學們很多都可羨慕我了。”剛開始,李思瑤在學校裡是被羨慕的對象,不僅不上課,有時連考試也可以缺席,“我在他們當中,那就都成一個傳奇了。”他也不喜歡上課,“你看那課程表,早上數學數學數學,下午語文語文語文,好無聊啊。”
但羨慕逐漸變成反向。媽媽張靜強調,不想讓兒子因為拍戲耽誤了學習,于是在不拍戲時,李思瑤的任務就是狂補課補作業,關系好的同學會幫忙留筆記,有時給他講講題。“人家一天寫一頁紙的時候,我得一天寫十頁。”也因為不常常去班裡,他和同學的關系漸漸有些疏遠。在拍了一段時間戲之後,他更不喜歡同齡男生的“不成熟”,“沒見過世面”,最煩男生們追逐打鬧,“特别幼稚”,他覺得一有什麼事就鬧騰沒有意義,“滿操場那樣跑,太無聊了吧。”
但實際上,除了不用上課考試,同學沒有太在意李思瑤總出去拍戲。“他們都不感興趣,沒幾個人對這事有興趣的。”唯一一次讓同學知道他學校外的生活,是因為錄制綜藝,要去他班裡拍些素材,因此他要戴上小蜜蜂(無線麥克風)收音。同學裡沒人知道小蜜蜂是幹嘛的,也沒見過,老師沒來之前班裡一片喧鬧,班長無計可施,李思瑤看不過,就跑上講台跟下面說,這個小蜜蜂可以收到十米左右的所有聲音,全班的聲音電視裡的人都聽得到,老師也聽得到,下面同學被這個威脅吓一跳,不敢再多說話。“其實我知道小蜜蜂收不到那麼遠,我當時就吓吓他們。”
《小戲骨:包青天之秦香蓮與陳世美》劇照,釋小松飾演展昭
同學都知道李思瑤會功夫。但十來歲的男孩,誰都不服輸,就是有人要挑釁李思瑤。媽媽張靜對記者回憶起兒子唯一一次打架經曆,李思瑤嫌媽媽講不清楚,還吃着水餃就搶話:“那次真的是我忍無可忍啊。忘了因為什麼事産生矛盾,高我一個年級的男孩要跟我打架,特别挑釁,意思是你不是會武功嗎,來啊。我肯定不想跟他打的,我練功夫不是為了打架,太幼稚了。”
“那是因為什麼讓你動手了?”
“是因為那個男孩子開始罵髒話,髒話裡有‘媽’字嘛,他就不能聽到别人說我。”媽媽張靜說。李思瑤低頭附和,“對啊,所以就不能忍了。”
至于有沒有打赢,幾乎是毫無懸念的事。李思瑤又向記者“噼噼啪啪”回憶了一遍自己使出的招數,一拳過去,又一個掃堂腿,最後鎖住他的喉……還很有耐心地科普,遇到危險時,掐對方喉嚨是比掐脖子傷害力更大,更正确的做法。
打架事件已經過去一兩年,其實他回憶起來并沒有因為打赢而得意,他小聲抱怨,對方一個班的人都來幫忙長氣勢了,自己卻隻是一個人,班裡沒一個人站出來幫他說話撐腰,打架時也都冷漠地站在邊上觀戰,當時他覺得自己很孤單。
“是因為你平時總不去上課,和同學不熟嗎?”記者試圖找個合理善意的解釋。
“我也不知道。也許……我們班那天在場的同學,就正好都很慫吧。”一段沉默後,李思瑤看向窗外,給了自己一個沒有答案的解釋。
少有同齡的好友,幾乎沒有正常的校園生活,後悔嗎?“所以我才喜歡演戲。我在戲裡可以過上好多人的人生,可能是一種補償吧。我演戲的時候,沒人覺得我不正常。”李思瑤肯定地回答。
目前,媽媽張靜已經準備讓即将上初中的李思瑤轉回東北上學,弟弟也在那裡上學。她也沒有給釋小松簽任何公司,“想等他長大了自己決定吧”。不過很有生意頭腦的爸爸李旭東已經注冊了一個叫“小松傳媒”的公司,來暫時處理所有和釋小松相關的演藝事業。在發布會場合,李旭東,釋小松,和員工們都會穿着印好了“小松傳媒”四個字的上衣出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