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就會說話的口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說話看似有邏輯,其實往往是憑感覺說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練就會說話的口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說話看似有邏輯,其實往往是憑感覺說話。
尤其在網上,你發表一個評論,别人從來都不是以邏輯的角度去回複你,而是情緒先行,動不動就“開怼”了。如:
你:“我覺得我們中國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網友:“你既然對國家不滿,那你就移民到美國呗,我怕你沒有這個本事離開而已!”
經常在網上看到類似的對話,你會不會覺得很驚訝?
畢竟“覺得中國還有改進的地方”這句話,并不代表說話者對國家不滿,或者是在挑剔國家的缺點,更不是指向移民到外國這個目的。
這句話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和邏輯,因為每個國家都不是完美的,有好的地方,肯定就存在不好的地方,即便是美國也是如此,那麼為什麼就不要繼續進步,改善這些缺點呢?
一句很正常的話,别人卻跳出這句話原本的邏輯去理解,于是就形成了這種“雞同鴨講”的溝通局面。
但是,如果你把這句話說成:“中國就很好嗎?還不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那麼有了前一句話的鋪墊,網友的“回怼”就變得非常合理。
因為這句話透露出一種不滿的邏輯,可以用三段論去分解出來:
這個時候,你用上面那句“怼人”的話去回應,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畢竟你是順着他的邏輯去回答,而不是跳出話語原有的邏輯去理解,然後回答。這樣就合理許多了。
可以看得出來,一個人說話有沒有邏輯,不僅體現在表達上,還體現在自身的思想上。而思想又決定你的表達。
掌握如何邏輯地說話,既可以讓你表達時做到頭頭是道,而且還能夠讓你識别到跟你聊天的人,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腦子。
這就是掌握邏輯的用處了。
說話有邏輯的三個基本要素說話有邏輯,會給人以一種很強烈的力量感。
想要讓自己說話更有邏輯,其實隻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去構建你的表達就行了。
每次說話之間,你最好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否具備一個核心的主題;
有些人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聽起來好像很不錯,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都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缺乏一個表達的核心主題,東說一句,西說一句,你理解起來就很有難度了。這時由于你抓不住對方表達的核心思想,自然就無法做出有效的回應。如:
“我覺得人,就不應該時時刻刻去強迫自己做什麼。你去認識另一半,你想認識就能夠認識到嗎?還有買房子,我覺得現在的房價這麼高,要買的話,還是等一等再買吧!有時候,工作也要看你的能力,能力不強,怎麼加班也沒用……”
你很難明白這句話的主題是什麼,似乎在說一個核心的主題,卻又不是很明顯。
但如果稍微調整一下,圍繞着主題去構建話語,那麼别人聽起來就會更容易理解了,如:
“我覺得人,真的不應該強迫自己去做什麼。比如說談戀愛,不是你強迫自己認識就能夠認識到另一半的。還有買房,房價這麼高,你強迫自己去買,隻會給自己徒增不必要的壓力。即便你不怕壓力,想加班加點工作,但如果你能力不強,再怎麼強迫自己加班也沒用的。所以,不要強迫自己,量力而為很重要。”
每一句話,都是對“強迫”這個主題進行分解講述,綜合起來,你這番話的說服力就很有力量了。
第二,說話要有關聯性;
關聯性,是說話是否具備邏輯的顯著體檢之一。所以關聯性,就是下一句話,跟上一句話都強烈的聯系。
你可以對比一下上文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連貫性差點意思,所以讀起來好像上一句的意思,無法跟下一句的意思對應起來。
但是第二個例子,每句話之間添加了一些連接上下文的“關聯性短語或短句”,如“比如說”、“即便”、“所以”這些,就讓整體更加融洽了。
當句與句之間的關聯性越大,彼此就越是具有邏輯。如“我認為人不應該太刻意追求什麼。我每天回到家都要加班!”這兩句話之間,就缺乏關聯性。
但如果你加上一些短句,如“我認為人不應該太刻意追求什麼,我就是反面例子,每天回到家都要加班,導緻自己很累!”或:“我認為人不應該太刻意追求什麼,我就是太刻意追求勤奮,導緻每天回到家都要加班,讓自己身心疲憊!”
整句話的意思就非常明白了。
第三,邏輯一緻性;
說話要講求邏輯一緻性的,否則你上一段話是在某個邏輯框架下,下一段話又是另一個邏輯框架,那很難讓人理解,甚至會鬧出自相矛盾的笑話了。
正如文章開頭舉出的例子,回答者的邏輯就是說話者的邏輯不一緻,兩者得出各自觀點的邏輯框架不一樣,導緻了“雞同鴨講”。
所謂“邏輯一緻性”,就是你上一句的觀點是支持某種立場的,那麼下一句話的觀點,就必須要延續這個立場,而不是跳出來,用另一個立場去講述,讓人無所适從。
例如:我覺得加班工作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你工作沒有完成,那麼加班去完成也是你的職責之一,給不給錢也要做啊!不過沒錢的加班,實在太讓人讨厭了,所以如果沒錢的話,就不要讓我加班了。
這段話的觀點,就有一種“兩邊不得罪”的感覺了。别人聽完,都不知道你到底支持加班,還是不支持加班呢?前者的邏輯,是站在公司的立場,後者的邏輯是站在個人的立場,導緻聽的人不知道你的真正想法。
如果你能夠在中間加上一句“當然,站在公司的角度肯定希望員工這樣,但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沒錢的加班,實在太讓人讨厭……”,那麼别人就會知道,後半句才是你的觀點,也不會弄錯你的立場了。
這也是第二點說的“關聯性”,讓别人知道前半句和後半句之間的關聯,而你隻是為了突出個人的想法而已。
如何提升自己的邏輯表達力?想要提升你的邏輯表達能力,你就需要懂得如何把自己思考的邏輯,轉化為表達的邏輯。
大多數人隻要認真思考,肯定能夠運用邏輯的方式去獲得一個思考結果。但是,如果要把這個結果說出來,就不是很多人都做到了。
因為我們大腦的思考方式是“多線程”的,而我們的表達則是“單線程”。當你把“多線程”的結果,運用“單線程”的方式去進行表述,就會存在一個“内容篩選”的過程。
你要考慮:
隻有對這方面有過自己“語言組織”的思考,那麼你最終說出來的話,才會條理清晰、頭頭是道。
舉一個例子,你想表達“人際關系是很重要”這個觀點,你怎麼去組織語言呢?
你想思考,哪些内容比較重要?當然就是體現人際關系很重要的那些事件,如:
1,工作上與同事的溝通合作;
2,自我發展上的機會拓展;
3,人與人之間情感歸屬需求等。
這些事件,都可以體現出“人際關系很重要”這個主題。而這些内容,跟主題都有密切的關聯。
然後,如果你能夠針對每一種事件,都用面前所說的三個基本原則去進行講述,有邏輯地展開陳述,如先說A,再說B,最後說C,那麼最後出來的内容就會很有邏輯了。
當然,在講述每個事件的時候,你都要給出讓人信服的依據。例如你在講述第三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歸屬需求時,你就需要給出準确的論據,說明這一點很重要:
人是“社會性動物”。外國的經濟研究局曾對5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将你的朋友群體增加一倍,可以對你的幸福感的影響與收入增加50%的效果相同!
因為研究表明,處于一段關系中,可以提供一種身份感和對個人的歸屬感。成為某事的一部分或屬于某個地方,可以幫助我們所有人在生活中感到充實,獲得積極的影響。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都認同的事物都不同,這可能是職業關系或個人關系。它也可能是基于家庭的,但無論是哪種關系,當我們認同某一群人或被某一群人所認同時,這些人就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感到重要,讓我們每天都有一種被重視的歸屬感。
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就可以起到這樣的效果。
給出觀點,給出例證的同時,也能夠給出論據,那麼你的講述就會更具邏輯說服力了。
那麼說到最後,如何培養自己這種邏輯思維呢?
分享三個方法:
第一,閱讀。
不管讀什麼,一定要慢慢讀,理解地讀,甚至時不時地回顧已讀過的章節,重新整理自己的理解。
有邏輯的閱讀,是能夠一邊閱讀,一邊在大腦中整理出作者表達意思的大框架出來。這樣,你知道别人的邏輯脈絡,也可以應用到自己身上。
第二,辯論;
辯論是鍛煉邏輯思維和邏輯表達的不錯方式,學習一些辯論的技巧,掌握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可以梳理自己邏輯和組織語言的過程,另一方面臨場的時間壓力也可以提升你的反應速度和信心。
如果沒有辯論活動機會,也可以嘗試在網上利用論壇等互動平台和他人辯論,不過請記得保持禮貌,尊重和理性。
第三,思維拓展;
說話缺少邏輯的人,往往注意力非常狹窄。聽一段話,讀一篇文章,經常隻注意到某一句話,某一個詞,并且在回應的時候也隻是死摳這些細節。
說話要有邏輯,你需要學會拓寬自己的注意力廣度,在時間和邏輯的維度上都能夠廣泛專注前後所有的内容,而不隻是此時此刻聽到的内容。
對任何一個問題,都不要滿足于一個單一的解釋。如果你能養成習慣,對于事物的觀察分析也都可以運用至少2個或以上的角度來分析,從不同角度發現優勢和劣勢,那麼你就能夠更好地認識事物多面性,也能夠避免自己因為單一邏輯帶來偏頗和局限。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