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未了記憶裡的鄉村

青未了記憶裡的鄉村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12 10:00:40

永遠的老家

作者|王福雲

作家餘華說:寫作就是回家。高山仰止的高度和厚度咱不敢企及,而就自己眼下聊寫的片言隻語,總也中了魔咒似的和故鄉殷殷有所牽連,逃脫不了它的怪圈。鄉愁是一種奇妙的情結,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心境,有“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慨歎,更有“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柯”的情感。我對于我的老家尤其如此。

偶爾回故鄉,與老屋近在咫尺,卻未能近得跟前去看它。因時間的倉促,更因害怕看見它蒼老的容顔和頹唐的風貌。整改街道剩餘的那兩間老屋,靜寂地坐落于街道的拐角處,褪卻了時代的光華,像一個曆經滄桑的老者,佝偻而沉靜地禅坐在那裡,使我不僅感懷時光流逝的無情,也無限懷念逝去的那個充滿笑聲的童年時代。隻遠遠地觑了幾眼,心裡便湧滿了酸澀和痛楚,往日和它相濡以沫的美好時光一幕幕在眼前浮現。

小時候,聽媽媽說,我們家的房子是爸爸部隊轉業以後,政府給安置的。在當時,那可是整個米山溜獨一無二的磚混瓦房,當時農村房屋大部分都是以石頭和墼塊混合砌蓋的草房,幾乎沒有這樣的高大上的配置。院址選在村子最西邊的野地邊,幾乎就是在山坡地裡的樣子。初建成時院子沒有圍牆,又在村西的大路旁,很突兀顯眼,自然成了鄉民們眼中一道風景,在當時的人們是相當稱羨的。房子依山勢傍水而建,懵懂的印象裡,整個院子就是在斜度不大的半邊山坡修建成的,房屋周圍就是一片野地,周圍山坡還有裸露的成片渾圓的野生大石頭,有的獨個成丘,有的聚集成堆,我們小孩子時常在其中的間隙藏貓貓捉迷藏。春天到了,有時母親會在其間用镢鋤稍作整理,整理出片帶狀的土地,種上幾墩玉米或者扁豆。當那些細膩的小芽萌萌地鑽出地面的時候,那裡便是母雞領着小雞尋食的樂園,大雞小雞整日裡咕咕啾啾地繞來繞去,一派和睦祥和的景象。我們幾個搗蛋鬼趁大人不在的時候往往也去湊熱鬧,無可賞玩的時候,不妨偷偷地拔苗助長,一個放風,幾個作祟。說不清孩子是什麼樣的心理,瞅瞅大人不在,悄悄地幹點壞事那是相當有成就的。這事以後,當然是在母親的氣憤怼怒聲裡偃旗息鼓、手洗金盆。

後來,爸爸就在休班回家的間隙,或者利用晚上的時間,用手推車從别處運來石塊,找人壩起幾米高的院牆,院子用手推車推土鋪平夯實。五間北屋坐北朝南,由于地勢的落差,上下院落中間用紅磚砌了镂空的矮花牆,把院子一分為二為上下兩層,上面的院落規則窄小,自西向東呈長方形,下面的院落比較寬敞且面積比較大。整個院落上下錯落有緻,俏皮而不失穩重。尤其是兩道花牆,給這個山村平淡的院子平添了許多靓點。紅磚砌就的镂空的花牆,讓那些平日裡的花花草草就有了自己的專屬領地。後來南圍牆邊又陸陸續續植了國槐、香椿、洋槐、杜仲等樹木,整個院落整齊幹淨,素雅祥和。貓着腰透過镂空的花牆的十字行的孔隙,就能看到家南面重疊的翠綠色的山巒,山地下層層疊疊的梯田和較為規整的片片麥田,還有家下溝底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地清清小河。

站在院子裡,我可以洞見一年四季最美的風景。家,也因置于周邊的自然美景而使我更加的戀愛它。有“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的秋日樂而忘返的美景,也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春日裡被鳥叫啼醒的慵懶滿懷。當春風徐徐拂過山梁的時候,整個山巒就變開始得含蓄朗潤了起來,山頂黛色的松柏慢慢卸掉寒冬黑黢黢的底色,山坡滿披了鑲了粉色桃杏花和黃色連翹的碧綠底色的絨毯,布谷鳥和各種鳥兒唱着愛情的笙歌從充滿希望的原野上空飛過。夏季多雨,繁花褪盡,瘋長了滿眼葳蕤的綠意。河水在連日的幾場大雨之後,頓時狂放起來,在院子裡就能聽到河水的咆哮和怒吼。秋天,遍野的山楂和柿樹,加上成片野生的黃栌,蒼山林場莽莽蒼蒼的松柏林,各色紛呈,把山野打扮的像一個風韻有緻的絕色美眉。到了冬天,瓦藍的天空下,山崗柔美的曲線剛柔相濟。“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娆……”

青未了記憶裡的鄉村(青未了永遠的老家)1

當山坡之上蜿蜒的羊腸小路上、田地裡時常有人影晃動的時候,這原野就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美感,這荒蠻的野地頓時鮮活成一幅動人的畫面,心曠神怡之餘給人無限的空間遐想。我就時常望向遠山剪影裡的一棵樹,斜斜地插在快接近山頂的地方,就那麼一棵獨木,孤獨地斜插在那裡,沒有同伴和陪襯,也沒有喧嚣和沉淪,終年累月地保持一種恒久的姿勢,不論下雨或者晴日,冬季還是夏季,斜立中透出一種對生命的傲然和不屈。我時常望着他的背影出神,猜想那是一顆柿樹、棗樹抑或槐樹,終而無從得知。猜想它是不是也渴望身邊也有人相伴,抑或有飛鳥盤旋。很喜歡三毛的一句:如果有來生,我願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姿勢……人又何嘗不像這棵樹!我們無從選擇自己的出身和父母,也無從計較家庭的富裕和貧窮,人生就如被風吹落的一粒種子,落到哪裡就在哪裡發芽生根,而不懼腳下的土地是多麼的貧瘠與險惡,而最終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景。

院落西北邊靠西山牆的一角,爸爸植了一棵竹,竹子的生命力是極強的,不出幾年便生發成蔥茏翠綠的一大叢,成為院子裡一抹翠綠的景點。爸和我都喜歡竹子,爸尤喜侍弄花花草草,雖不名貴,卻給院子增添了無限的情趣與雅韻。每每出坡歸來的茶餘飯後,望着南花牆上的一盆盆盛開的花兒和一叢碧綠的竹子,身上的疲憊感就會消匿不少。花牆上面放置各色花盆,甚至有日常生活棄用的盆盆罐罐。花也不是什麼名貴之花,但都長的繁茂茁壯,一年四季花開不斷,一家人賞心悅目,開心受用。爸爸會哼着不着調的小曲,穿着他的純白的背心,臉上滿帶着淡定的微笑,慢悠悠從水甕裡用舀子舀了水,挨個貼着花盆岩兒慢慢澆下去,侍弄侍弄這棵,再撥弄撥弄那棵,臉上滿是欣慰。花兒咕咚咕咚地喝着水,生得更加的水靈嬌豔。拆遷以後,一切物是人非,隻有那叢竹子還在,爸爸用樹枝等雜物圍囿起來,保護得很好。看來爸爸在它身上真是用心良苦,它愈發蒼翠茂盛地生長着。隻有它還不離不棄、始終如一地陪伴着老屋,使其免遭寂寞和孤苦。但由于多年的失修,遠遠就望見屋頂上那個由于疏于管理被風雨侵蝕的坑洞,像動過大手術無法縫合的傷口,又像張開的大口向我無聲地呐喊和訴說。歲月在時光裡穿行,沒有什麼能夠獨擋生命的輪回。老屋,也概莫能外。

夏季南花牆周邊的綠樹,給院子裡投下一片濃密的綠蔭。忘不了媽媽出坡的黃昏,我和弟弟完成推磨的任務後,又悄悄幫媽媽燒好飯,在清涼的樹蔭下把院子打掃的幹幹淨淨,搬出飯桌,擺好碗筷,等媽媽回來。昏黃的院燈照耀着溫馨的院落,樹葉婆娑伴着陣陣清涼的風兒穿過,蛩蟲躲在暗處滴鈴滴鈴地歌唱,月亮高高地懸在天幕上,幾顆星子閃着詭秘的光。吃罷晚飯,拖一領涼席鋪在地上,一家大小沐着月光或躺或卧,媽媽輕搖着蒲扇,漫說天南海北的事情。月亮在樹枝托起的天幕上緩緩遊移,我們就漸在媽媽溫柔的輕聲細語裡和着偶爾飛過的點點流螢慢慢進入夢鄉······現在那盤老石磨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靜靜地立在牆角,靜看流年似水,花開花落······

北屋門口的右邊植有一顆石榴樹。早年的石榴樹并不結果,每到夏季便是一樹火紅的榴花,火紅花裡說豐年,爸爸媽媽每每望着一樹繁花,展望着秋季的美好願景。結果落英缤紛,滿地的落紅之後,他們便由一開始的極力盛贊轉為遺憾和抱怨,抱怨它隻開花不結果,浪費了大家對它的殷殷期盼和情感,甚至懷疑它是一顆雄樹,要伐掉它。但它終究沒有被伐掉,以後還年年結了累累碩果,我們又在贊歎聲裡頌揚它的美德。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物極必反的道理想必人人都懂,在事情在到達地谷底的時候,不妨不氣餒,堅持一下,就能看到事情的轉機和希望。但人這時候往往缺乏的是耐心和勇氣,淺嘗辄止就放棄了希望。院子裡的花和樹也能常常帶給我無限的啟迪。

青未了記憶裡的鄉村(青未了永遠的老家)2

石榴樹下面向東修建了一座簡易的影壁牆,我和弟弟從花盆裡移栽了一墩盆栽竹栽在下面,自從接了地氣,盆栽竹的長勢一發而不可收拾,不再嬌嬌弱弱、柔情似水女人般惹人憐愛的模樣。一根根竹筍拔地而起,清清秀秀美男子般向上承接了一樹的榴花。影壁和石榴樹對面的大門口外,有一棵樹型特别漂亮的哲科樹(土語),虬曲的主幹粗糙,紋理扭曲盤旋而上,彰顯異形的奇美。每到春季,它發芽好像格外的吃力、緩慢而晚。等橢圓的小葉長齊,樹葉間就衍生了一簇簇的小綠球,整個樹冠延伸在大門口上空,在大門口的空地上形成一道有風景的綠蔭。一簇簇的小綠球便藏匿在綠葉中捉迷藏似的的閃着眼睛,等到小綠球一天天膨脹成熟,變黃,然後球面開了裂,發出幽香,蜜蜂便整日裡撅着屁股嘤嘤嗡嗡地辛苦勞作。這棵樹型優美的樹,不僅缤紛了我的童年,也給我的記憶塗抹了靓麗的油彩。後來那棵樹被伐掉了,以不能成材之名。我在痛惜之餘,隻能深深把它印在腦海裡,連同我親愛的塗着黑油漆、貼着斑駁漫漶的紅對聯的大門樓。

當我們青春年少離走故土,家鄉的一切連根拔起以後,時隔多年追溯時光,才發現養育自己的老家是多麼磨根深蒂固地囤在清晰的記憶裡,那些侵淫故土血脈的親情連同故鄉摻雜飯香和柴香的袅袅炊煙一同嵌入骨髓和靈魂,直至托體同山阿。

是的,感情的回流是深邃的漩渦,一個人,一生的情,留在故鄉的最是刻骨銘心;一個人,一生的愛,休眠在靈魂深處的便是鄉愁。永遠的老家,是我綿綿綿不斷的期許,是流淌在我骨子裡永遠的愛戀!

王福雲,女,山東濰坊人,省散文學會會員,喜愛文字。希望用文字的色彩塗滿生命的底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