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糖
古時候女子無才便是德,女生沒有讀書的機會,更别說更為一代賢臣,為君王出謀劃策了。
如今社會進步了,女生擁有讀書的機會,甚至一些家庭為了女兒有好的未來,更加重視教育,尤其是東北地區,女孩的家庭都非常重視教育,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蕩然無存了。
女生們也不負衆望,近兩年考研、考公、考事業編,女生成績斐然,上岸率非常高,男女比例在1:2左右,因此還導緻研究生導師抱怨道:“想招個男學生太難了!”
種種迹象表明,女生的學習能力并不比男生差,甚至因為思想更成熟,早早地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更加努力,學習成果也更好。
但一項數據卻讓女生打臉,甚至有些自我懷疑了。
985名校新生男女比例出爐39所985高校是所有考生的終極目标,能考上其中任何一所,都是祖墳上冒青煙的榮耀,所以每年關于39所高校的各類咨詢也是備受關注,這不新生入學工作結束,各項數據也出爐了,其中一項數據男女比例引起熱議。
第一檔:華五 京五
華東五校分别是複旦、上交、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大;北京五校則是北大、清華、人大、北航、中國科學院大學;
這幾所高校是我國的頭部名校,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為避免“性别歧視”争議,沒有具體出男女比例數據,但是從新生具體男女生人數也能看出來,還是呈現男多女少的态勢。
其中不得不提到複旦大學,要說國科大、中科院、北航這些理工科駐長的高校,男多女少也可以理解,複旦是滬上文科名校,被稱為最為“小資”的高校,竟然也是陽盛陰衰。
從下圖2022年新生男女比例數據表中能看出來,2022年複旦大學新生男女比例為1:0.82,雖然,差距不大,但差異性不可忽視。
第二檔:傳統理、工高校
第一軍校國防科技大學也是著名的“僧校”,男女比例接近20:1,是型比例最為懸殊的高校。
硬核工校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工大等,和往年差距不大,不出意外的男多女少。
東南大學、天津大學、中南大學、同濟大學這類綜合大學,也沒有打破“陽盛陰衰”的怪圈,男女比例在2:1左右。
第三檔:文科見長的高校
吉大、中山大學、武大、山東大學等一系列傳統意義上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綜合類大學,2022年新生男女比例也失衡,呈現男多女少的情況。
為什麼女生考上名校的少?
事實勝于雄辯,數據說明一切,事實證明考上名校的男生人數還是多于女生人數,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就和大衆很不理解到了高中,女生成績會一落千丈是一個道理,每個班級角落裡都有一個最努力的女生,她每天都在埋頭苦學,但是成績就是提不上去,往往是班級裡吊車尾的存在。
這其實是因為學習方法出了問題,真正的學霸不是靠學出來的,而是靠天賦 适當的方法調配出來的。
你再怎麼努力,用1個小時嗑一道題,卻一點效果沒有,反倒不如詢問一下周圍的同學,找到适合的解題思路,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尤其是在新高考模式下,對于這類死學習的女生是最不友好的。
新高考模式下,“500分”的中等生很危險
近兩年高考改革正在進行中,除了文理分科改為3 1 2或者3 3選科外,出題方向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考題型要有新意,不再是一成不變的題型,在知識點的基礎上,增加創新性和禮節性。
所以你會發現近兩年的高考試題,題目非常新穎,就比如2022年數學,很多題型連見都沒見過,一下子讓學生麻了爪。
新規下,打擊最大的就是500分左右的中等生,他們學習态度很好,但是天賦一般,隻會不斷刷題來提升解題手感,俗稱“死學習”。
而這類學生大多是女生,這也是為何女生考名校少的原因之一。
為了高考有一個好成績,能考進名校,女生要開始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了,找到适合自己,從根本上去理解學習。
話題讨論:
你對于985名校仍呈現“陽盛陰衰”現象怎麼看?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