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态”一詞越來越常見,聽得也越來越多。但“生态”到底是什麼意思,恐怕很多人又說不清楚。
平日裡,不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各類互聯網平台、或者是新聞聯播裡,經常聽到生态社會、生态文明、生态環境,更是具體到每一個行業,生态農業,生态工業,生态産業等等,也會常常提到生态引領、生态先行,那麼,“生态”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生态一詞,在古代文學中用的并不多見。但凡出現的文章中,生态所表達的意思卻是極為美好的。
比如,在南朝《筝賦》中有這樣的句子:
“丹荑成葉,翠陰如黛。佳人採掇,動容生态。”
這表達了一種美好的姿容。同樣在《東周列國志》中也這樣寫道:
“目如秋水,臉似桃花,長短适中,舉動生态,目中未見其二。”
唐朝杜甫 的詩《曉發公安》中提到:
“隣雞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幾時。”
明朝劉基的詞 《解語花·詠柳》中提到:
“依依旎旎、嫋嫋娟娟,生态真無比。”
都表達可以中生動的意态,讓人感覺美好,為之心有所觸動。
後來,生态一詞更是具象化,表示生物的生存生活狀态,更具體的表示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
如秦牧 在《藝海拾貝·蝦趣》中寫到:
“我曾經把一隻蝦養活了一個多月,觀察過蝦的生态。”
生态,如今更是成為一門學科,生态學。所說生态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實則是比生物學更為宏觀,更是跨越了生物學的範疇,而更多地涉及到了環境學。
因此,生态從學術專業的角度,被定義為生物在環境中的狀态,是生物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的錯綜複雜的一種狀态,也可以說是種關系。
因此,生态更多地強調的是生物或生命的狀态,或者說生命或生物與周圍萬事萬物之間的一種關系,而生态更多地表達的是一種美好的具有生命力的狀态,指的是平衡的協調的關系。
我們所生存的自然界,各種生命生物,需要這樣美好自然具有生命力的狀态,需要平衡協調的關系。
所以,需要“生态”。而近幾十年來,這種美好的自然的充滿生命力的狀态,平衡的協調的關系,遭受到了破壞,比如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越來越沒有活力,土壤中的微生物及營養物質越來越少,比如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層,也遭受到了破壞或污染,比如碳排放導緻的全球變暖等,所有的不美好,不平衡,不協調,都可以說是不符合生态的。
而我們要追求這種美好,平衡,協調,我們要追求生态。
不論是自然界生态環境,還是人類社會的生态文明,都是一種美好的,協調的,平衡的狀态、關系,是我們所期望的樣子,這就是“生态”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意境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