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深度解析咬文嚼字

深度解析咬文嚼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0 04:06:31

深度解析咬文嚼字?2022 年 08 月 07 日來源:《咬文嚼字》雜志,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深度解析咬文嚼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深度解析咬文嚼字(每日咬文嚼字辛苦)1

深度解析咬文嚼字

2022 年 08 月 07 日

來源:《咬文嚼字》雜志

作者:陳健

“辛苦”,人們常挂在嘴邊。它的意思很明确,指人“辛勤勞苦”。但是這個詞是怎麼發展過來的,還可以玩味一下。我們“逆流而上”,對這個詞進行一下溯源,看看它的形成到底“辛不辛苦”。

“辛”和“苦”本來分别指稱一種味道,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辣”和“苦”。《尚書·洪範》裡說:“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穑作甘。”意思是說:向下潤濕的水産生鹹味,向上燃燒的火産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産生酸味,順從人意而改變形狀的金屬産生辛味,種植的百谷産生甜味。要真正明白這種解說的内涵,恐怕要深入體會當時的五行觀念才行。不過,不難看出,在先秦時期,“辛”和“苦”就已經開始表示味道了。現在有的人喜歡吃重慶火鍋,有的人喜歡吃炒苦瓜,這是一種調和的美味,和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是一個道理。但是純粹的辛辣和苦澀是非常不好吃的。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義》說:“若酸鹹辛苦之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他的意思就是單純的“酸鹹辛苦”之類的味道,如果離開了“甜”的調和,是無法成為真正的美味的。如果隻有一股刺鼻的辣味,重慶火鍋也沒法變成令人垂涎的美食。

“辛苦”凝結成一個相對固定的詞來表達“辛勤勞苦”的意思,在先秦古籍中就已經出現了。比如《逸周書·小明武解》:“淫樂無既,百姓辛苦。”“既”就是“完、盡”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王)淫樂無度,使得百姓困苦不堪”。《左傳·昭公三十年》:“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這是說吳光新近登臨君位,與人民“同辛共苦”,負擔起建設的大業。

我們不禁追問,“辛”和“苦”這兩個字又是怎麼獲得“辣”和“苦”的意思的呢?這得從它們的本義說起了。先說“苦”,“苦”是一個形聲字,《說文解字》:“苦,大苦,苓也。從草,古聲。”清代學者桂馥在《說文解字義證》中提出:“苓當為蘦(音líng)。本書:‘蘦,大苦也。’《釋草》同。馥按:即黃藥也。”如此看來,“苓”是“蘦”的假借字,《說文》本來的說解應該是“苦,大苦,蘦也”。沈括《夢溪筆談·藥議》說:“此(蘦)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非甘草也。”簡而言之,“苦”即“蘦”,本指“黃藥”,是一種苦草,所以字從草,由此引申出來“苦味”的意思。

“辛”字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說文解字》:“辛,秋時萬物成而孰(熟),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許慎分析“辛”的字形,認為“辛”與“辠(罪)”有關。人若違法犯罪,自然會受到懲罰,因此會痛苦流淚,這和“辣”的感覺是一樣的,許慎算是說對了一半。其實“辛”是一個象形字,高亨《文字形義學概論》中說:“古代一種刑具。兩邊有刃可以割,尖端鋒銳可以刺,有柄。割人之鼻耳,刺人之面額皆用之。”由此延伸出痛苦、流淚的意思,再引申到辛辣的味道,算是“得其指歸”。當然,細細琢磨起來,這樣的引申似乎還是有點繞彎。或許,“辛”字本來和“辛辣”的意思無關,隻是後來作為表示辣義的假借字。

有個成語叫“含辛茹苦”,實在是非常生動。“含”是“含食”的意思,“茹”是“吃”的意思。将“辣”和“苦”放在嘴中“咀嚼”,何其“辛苦”哉!

責任編輯:楊娜

轉發:孫燕

審核:郝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