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了解新時代達州!
萬源市位于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和嘉陵江、漢江分水嶺,是國家生态主體功能區和限制性開發區,生态保護紅線達1058.49平方公裡,占達州紅線面積的78.3%。如何利用禀賦的生态資源,打好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萬源白羊鄉萬畝茶園(張靖 攝)
近年來,萬源市堅持生态優先,做靓“生态經濟強縣、生态文化大縣、生态宜居名縣”三張名片,堅定
“生态立市”“生态興産”戰略,走“綠色發展”之路,以生态養殖、生态種植、特色農業、文旅産業等為主,構建起了綠色生态産業體系,将生态優勢轉化為萬源獨有的經濟優勢。
01 大山深處聞雞鳴
“咕、咕咕……”近日上午,萬源市舊院鎮高峰冠村山頂上,劉小崗熟練地叫喚着雞群,瞬時雞鳴聲從四周響起,随着他手中的“美食”落地,成群結隊的黑雞聚成一片。另一邊,幾個工人正提着籃子,在山上四處搜尋“五彩雞蛋”,下午就要運往山下,完成打包後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
在舊院鎮高峰冠村和石塘鎮賀家灣村相連的大山上,坐落着的正是劉小崗創辦的生态放養基地。
“隻有在萬源這片硒含量豐富的土地上,才能養出世界稀有、中國獨有、萬源特有的舊院黑雞。”15年前,劉小崗看中家鄉的獨特地理優勢,從3000多隻萬源特有的舊院黑雞品種開始養殖,發展至今,成立的“百裡坡”自主品牌已被估值1.3億元,建成12000畝養殖基地,目前生态放養舊院黑雞6萬餘隻、黑豬300餘頭、中蜂400群。
“劉小崗确實牛,跟他養雞嘗甜頭!以前養雞那是養起耍,現在養雞不僅免費領雞苗,通過土地流轉還有一筆收益呢。”住在賀家灣村,年近70歲的吳興寬老大爺,提起養雞笑得合不攏嘴。如今在劉小崗的帶動下,當地兩個村的183戶村民、780餘人通過養殖贈送雞苗、土地流轉、參與務工、入股分紅實現收益。
在萬源,像這樣借助地理優勢,發展舊院黑雞養殖獲益的人還有很多。近年來,萬源市将舊院黑雞産業發展作為現代農業的主導産業抓手,不斷加大财政幫扶和支持力度。目前,已建成規模化舊院黑雞産業發展鄉鎮30餘個,其中重點基地鄉鎮11個,成立68個舊院黑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培育達州市級以上标準化舊院黑雞示範場12個,舊院黑雞年出欄量達600餘萬隻,綜合年産值達4億元以上,為上萬名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的緻富渠道。
萬源市潤雨中藥有限公司中藥材基地 (王力洲 邵明 攝)
02 靠山吃山更愛山
平均海拔1400米的蜂桶鄉,冬季寒冷降雪多,冷凍期長,晝夜溫差大,即便是在炎炎夏日,最高溫度也僅有26攝氏度。然而高寒山區的獨特地理環境,卻也不乏得天獨厚的自然孕育。
被群峰環繞的潤雨中藥有限公司中藥材基地,清一色的大棚一字排開,棚内濕潤的長方形地塊整齊排列,少許嫩芽從松軟的土裡探出頭來。一名工作人員小心翼翼掏出一顆像龍眼大小的植物捧在手中,向來往人群進行展示,“這一顆人工馴化的萼貝原源種,市場價值達到50-100元。”
“這裡良好的生态環境和氣候條件,非常适合萼貝育種。”據中藥材基地常務副總經理成濤介紹,依托蜂桶鄉高海拔、高差懸、氣候濕潤等天然優勢,目前公司在蜂桶鄉自然保護區非核心地帶,建成自動化育苗大棚1.3萬平方米、種源繁育基地100餘畝,采取“公司 基地 農戶”模式,輻射帶動周邊150餘戶村民實現穩定增收。後期,還将分批投資1.5億元,打造集川貝母(鄂貝)繁育、種植、加工、科研等于一體的中藥材基地,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
以前,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成為限制蜂桶鄉發展的主要因素,被大山環抱的村民,不得不依靠獨特的自然生态資源,進入深山采摘岩豆、木竹筍、天麻、羊肚菌等野生土特産,通過零散售賣來增加收入。
随着2015年蜂桶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批,核心區的設立,深度依靠自然資源供給的現象逐漸淡化,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民漸漸将眼光轉向了發展與保護并存。
“随着中藥材基地建成,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同時栽種藥用木瓜等中藥材還有一大筆收入。如果環境遭到了破壞,那以後又靠什麼發展呢?”在村民胡興連看來,曾經“靠山隻吃山”的理念,如今在村民心中早已變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這裡環境好、生态好、空氣好,山清水秀,日子過起樂呵呵!”
“突出環境優勢,繼續打好中草藥種植、土特産品牌培育、野生蜂蜜養殖、休閑康養這幾張生态産業牌。”蜂桶鄉黨委書記康政德告訴記者,近年來,在國家、省、市的大力扶持下,蜂桶鄉主動争取各項幫扶資金,如今全鄉常住的890戶村民,幾乎家家都在從事中草藥種植和中蜂養殖,野生藥用木瓜全鄉種植已有6萬株,蜂桶中蜂存欄量1000餘群。同時鄉上正在積極規劃,利用特有自然風光“萬頃池”草原和夏無酷暑的特殊氣候條件,拟打造一個集休閑、觀光、避暑、康養于一體的旅遊度假目的地。
萬源市固軍鎮三清廟茶葉基地(王力洲 邵明 攝)
03 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
走進固軍鎮三清廟茶葉基地,嫩綠的茶葉在眼前鋪展開來,一望無際的茶山将人群包圍,陣陣歡笑聲不時在山間回蕩。十幾年前,誰又會想到,萬源作為四川省最大的富硒區,曾經坐擁豐富富硒資源守着一方好土的固軍鎮,卻養不活一方人呢!
讓荒山變身茶園的正是萬源市蜀韻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運海。10年前他返鄉創業,如今累計種植富硒茶葉6000餘畝,直接帶動全鄉7000餘人成為專業茶農,2019年實現茶業綜合産值1.5億元,也因此被評為“全國十佳農民”。
成片的梯田狀茶山處處雲遮霧繞,掩映着高低錯落的山嶺恰似人間仙境,漫步在觀景棧道上猶如移步換景。美不勝收的茶園風光也讓胡運海意識到,随着萬源龍潭河景區的扮靓和正在動工修建的固軍水庫水上運動項目落成,立足茶産業,做強茶旅融合,未來發展必将一片光明。
“在政府多方面的扶持下,下一步,我們将做好茶旅融合産業,通過建設茶文化研學基地、修建集茶文化展示、宣傳科普、科學研究、茶藝培訓等為一體的茶史館,吸引更多的遊客走進基地,從而推動茶産業多元發展,帶領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胡運海的盤算不無道理。近年來,萬源市搶抓發展機遇,借助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通過不斷加強茶葉品牌建設、市場拓展及茶葉種植主體和加工産能培養,推進茶旅融合,開設茶旅融合環線等舉措,圍繞小茶葉、做活大産業。
目前,萬源市茶園總面積24.273萬畝,産量6460噸,茶葉綜合産值實現 15.5 億元,探索出了“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的“萬源模式”。
萬源龍潭河(唐朝祥 孟靜 攝)
04 文旅帶活窮山溝
誠如胡運海所描繪的那樣,順着三清廟茶葉基地一路向北就到了萬源市龍潭河景區。景區大門前是一處規劃為400個停車位的大型停車場,智能停車設備、新能源充電樁等一應俱全,讓人眼前一亮。
龍潭河景區位于萬源市東南部舊院鎮,距城區53.5公裡,景區面積45平方公裡,目前為國家地質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作為萬源市“明星”風景區,憑借山水如畫、竹柳成蔭的美麗風景和“兩扇門”“陰陽泉”“冷熱河”加上驚險刺激的漂流,已成為遊覽萬源旅遊觀光帶的必選項。
“以前這裡山高路遠,景區周圍的餐飲、住宿等接待設施,基本都靠當地居民依托民宅自主經營,這幾年的變化要是放在以前,我做夢都不敢想。”正在景區附近散步的陳大爺,饒有興緻地觸摸了一下矗立在河邊的“愛情打卡牆”,随着那個心形背景燈瞬間點亮,陳大爺頓時笑得合不攏嘴:“現在的年輕人就喜歡這些玩意,來龍潭河遊玩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了。”
龍潭河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項目于2020年4月動工,投資約9億元。目前,景區周邊安置房、商業中心、多功能停車場、演藝中心、龍潭廣場等配套設施設備已基本建齊,政府為當地村民免費風貌打造或拆遷賠償的商業門市全部投入使用,輻射帶動周邊近4800人實現就業、增收。
“下一步景區拟引資11億元,圍繞河道整治,民宿、餐飲、娛樂等新業态植入,打造龍潭小鎮、宿營基地、水上樂園、楊柳灣民宿、大戰溪、溫泉酒店等産業。”萬源市文化旅遊和體育局總規劃師王大江說。
龍潭河景區的成功“出圈”,也将這個十峰八潭、山路十八彎的落後山村帶“活”了。
2020年,在上海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工作的王江得知,家鄉要召開旅發大會,政府還專門出資對龍潭河景區周邊房屋進行風貌打造的消息後,他果斷辭去月薪近萬元的工作,回到龍潭河利用自家房屋開起了中餐館。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一年的收入就超過10多萬元。“現在就算外面開出上萬的高薪,我都不願外出務工了,在家經營餐館收入也不低,還能照看家人。”王江對龍潭河景區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萬源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恩源介紹,近年來,萬源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豐富旅遊業态、延伸文旅産業鍊,成功創建八台山景區、紅軍公園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龍潭河國家3A級旅遊景區1個、八台山省級生态旅遊示範區1個,省級森林公園黑寶山和東林山等國家級、省級資源品牌8個。2020年,全市共接待遊客623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58.4981億元。
十年磨一劍。萬源市始終守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發展和保護中尋找平衡,構建起屬于萬源獨有綠色生态産業體系。記者 | 何南觀 陳虹 胡建 邵明 王力洲
編輯 | 王佳
責編 | 潘丹
審核 | 謝建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