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

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6:05:34

“蟬”,經常被詩人看作“高潔”的象征,借以永懷言志。關于蟬的古詩很多。這裡選析三首。

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蟬古詩三首)1

第一首:駱賓王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本詩是作者駱賓王在獄中所寫,又名《在獄詠蟬》。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駱賓王時任侍禦史,因屢次諷谏武則天,遭到誣陷,最後獲“貪贓”罪名下獄。

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蟬古詩三首)2

駱賓王,唐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在“四傑”中,其詩作最多。駱賓王出身寒微,少時有才。曆任小官職,武則天當政時,入朝任侍禦史。屢次上書諷谏,遭誣陷下獄。

駱賓王在獄中寫的這首詠蟬,托物言志。以“比興”手法表達了“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的剛正品格。以蟬“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環境,來比喻自己受到打壓的境況。這首《詠蟬》是托物言志詩的嬌嬌者。

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蟬古詩三首)3

第二首:虞世南的《詠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唐代詩人。虞世南身出名門,身居高位,深得唐太宗賞識。虞世南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是初唐時期書法界的代表人物。

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蟬古詩三首)4

這首《詠蟬》是托物言志的詩。借“蟬”以明志。首句“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描寫了“蟬”在高高的梧桐樹上,餐風飲露;蟬鳴聲從稀疏的梧桐葉間流出。第二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富有哲理,是全詩的“詩眼”。意思是說:站得高,聲音自然傳得遠;而不需要憑借秋風的力量。

虞世南的《詠蟬》,因為自己的身世地位與衆不同,而流露出一種自信和自豪。從詩中,人們也可以領略到一種“居高聲自遠”的氣質。

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蟬古詩三首)5

第三首:李商隐的《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這首詩借蟬的“清高難飽”來比喻自己因清高而清貧。即便像蟬那樣費盡發聲,也是徒勞。“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即便聲嘶力竭到了五更,那樹也毫無同情之心。比喻作者雖然極力鳴不平,但仍舊不能得到應有的待遇。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李商隐在當地幕僚中是個小官,還經常被輾轉調遣,生活極其不安定。仕途的失望,不禁使詩人産生了歸隐田園之心;想起家鄉的田園,可能早已荒蕪了吧。“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以拟人的手法,讓“蟬”提醒自己。

李商隐的《蟬》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因不滿“仕途”而悲憤的情緒。其一生清貧,又四處漂泊。雖極力抗争,無奈也是徒勞,最後動了歸隐之心。

關于蟬的詩句古詩大全(關于蟬古詩三首)6

以上三首詠蟬詩,被稱為唐代詠蟬“三絕”,可見其藝術價值。三首詩因作者的身世、心境不同,描繪了“蟬”的不同藝術形象,也表達了不同的境遇和感情。

清朝施補華《岘傭說詩》雲:“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意思是清高,富貴人說的話。“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意思是患難的人說的話。“李商隐‘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意思是發牢騷的人說的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苔古詩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