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子非魚
文:彳亍君
敲下這個标題之前,腦海中閃過了至少十個類似的短語或句子。
“我和我最親愛的夥伴”——雖然确實有點形影不離,但手機畢竟屬于一個沒有生命的存在,我倒還沒有到達一定境界,人為附加這個幾寸的“闆兒磚”一顆大腦和靈魂;
“我是如何沉迷于手機的?”——就像“我是如何沉迷遊戲的?”、“我是如何沉迷賭博的?”一個标題就給這個小東西定位到了不太健康的一面,似乎又有些魯莽,畢竟,手機确實成為我獲取信息、聯絡感情的一種渠道,功勞也不可埋沒;
“你是如何向手機屈服的?”——我連自己跟手機的關系都沒整明白,再去過分主觀的評價你的人生?是不是有點欠揍。這個世界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臣服”于自己的手機,甚至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手機,比如小孩子和老人、比如熱衷于現世生活的人。
這樣想來,“我和我的手機”足夠了。
前段時間又看了一遍《請回答1988》,關注的重點已經從幾年前的羊叫聲轉移。飯桌上的飯、胡同的景、鄰裡的情、年輕時候的事……總是能在一些不經意的瞬間讓人想起自己回不去的故鄉和童年,所以我向很多人推薦過這部劇,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感情值得被分享。加上毛老師填過中文詞的那首《青春》,即便韓版歌曲沒有字幕完全聽不懂,也總是能感受到某種情感上的共鳴。
我想說的其實是劇中的電話,那個年代還是座機。關于座機的記憶其實已經很模糊了,可是真較起真兒來想的時候,才發現不過是三四十年的光景,那時候還是沒有手機的年代啊,還是木心筆下“那時慢”的年代。
有時候真是想感謝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雖然說出來像極了某種歌功頌德,但科技确實改變了個人和時代的進程。
我家是裝電話相對較早的那一撥,具體那一年我已經忘了,也不記得當時自己幾歲,不過對安裝電話的場景多少有點模糊的記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根電話線。
奇怪的是,我并不記得電話機的顔色,也不記得我給誰打過電話,想想也是,小孩和老年人一樣,更加純粹的關心着現世的生活。
那時候我是真的很忙,除了完成各種作業,還要馬不停蹄的奔跑。我養過蠶要給蠶寶寶摘桑葉,養過兔子要給兔寶寶找青草,還要去幾裡地以外的果園籬笆上偷薔薇,去人迹罕至的野樹林子裡摘桑葚……童年的歡樂感和充實感就是這麼來的,沒有養家糊口的壓力,關于未來也隻有美好的向往,每個階段都要有每個階段的特點,所以童年本該是那樣的。
有一個冬天,臨近年關,我猜想應該是雪花飛舞、地面布滿積雪的夜晚,叔叔伯伯嬸嬸嬢嬢們在我家打牌,電話鈴突然響了。關于那個電話我隻記得内容,卻不記得是誰接的,像是我又好像不是我,堂哥在南方的某個車站打來電話,說是排隊買票的時候錢被小偷偷走了,那一年他沒有回鄉過春節。
這是我記住的唯一的一通電話,甚至可能連當事人也早已忘記了。我也想為什麼會單記住這一個呢?大概也是覺得憂傷和惋惜吧,我考上初中的時候,我哥初三複讀,成績提高了很多卻還是沒有過線,就這樣結束了校園生涯,他寫的字很秀氣,本來可以有更好的人生。
可就是這樣,我們每一天主動或者被動做出一個又一個決定,每一個細小的決定都在潛移默化改變着我們的人生。
我總覺得自己應該是比較傻,别人記事很早并且記得很清楚,可我好多都不記得,甚至初中高中的很多事情也都是碎片化的記憶。這一模糊的階段裡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諾基亞那一款紅白相間的滑蓋手機了,還有一款銀色的翻蓋手機。這手機都不屬于我,不過跟我的也差不多,我常常拿來聽歌。
講真,好多年沒有躺在房頂看星星的經曆了,甚至連看星星、看月亮、看太陽的經曆都很少了,上一次認真的看月亮還是某個滿月的夜晚亮光透過了窗,上一次認真看太陽還是在日食的那一天。
小時候最享受的就是晚飯後到房頂躺着,打開傻瓜手機的歌曲列表一首一首的聽。那大概也是鳳凰傳奇最最高光的時刻了吧,走着走着就聽到了以他們歌聲定義的來電鈴聲。
不過想想,那時的手機雖然功能不強大,對手機來說确是“最本真”的年代,沒有花裡胡哨的軟件、也沒有多少GB的内存,隻有短信功能和電話功能的使用頻率最高,頂多也就帶上音樂功能,就這樣,手機完成了那一時代的使命。
其實挺好的,不會有用眼疲勞、不會有太高的花費支出,該有的卻都有了。編輯一條簡單的祝福短信、撥通一個熟悉的電話号碼,那時候的“熟人社交”就是屬于手機的。
再以後發展的更是越來越快了,我也換了不少手機。
大學那會,聽歌需要MP3、看視頻需要MP4,還都是離線的。敲字、上人人都需要在線,于是拉個網線用上了筆記本電腦。也不知道具體哪一天,3G變4G了、無線也盛行了、APP也瘋狂問世了、手機也更新換代了……說實話,要不是昨天在熱搜上看到新版5元紙币,我都已經徹底忘記錢長什麼樣了……終于,我們走到了擁有一部手機就能闖半個天下的時代了。
為什麼是半個天下呢?
上一次出去跑了一天忘帶手機充電器,背的那個闆磚充電寶沒電,舔着臉問裝修公司的果總借了一百塊錢才回到住處。(難道我是因為這一百塊的人情才确定了這家裝修公司嗎?)這件事讓我明白,沒帶充電器的情況下,無法闖蕩整個天下,頂多半個!接下來要期待的技術就是手機電池變成一個“永動機”一樣的存在,永遠不會掉電,到那時我們才能夠拿上手機,闖蕩整個天下。
作為媒介的手機和手機背後的“勢力”,不斷拓展着自己的版圖,豐富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從這一點來說确實不少利處。打破時間和空間之後,我們的生活更便捷了。世界疫情、高考作文題目、貴州公交落水……手機将聚合後的信息打包給我們,讓我們足不出戶得到關于世界的最新動态,可是,這些之後呢,我覺得我和我的手機走的太近了。
科技應該是中立的,所以我的标題是“我和我的手機”,隻是我和我的手機的關系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就是之前常被提起的一個問題,技術是沒有錯的,錯的可能是使用技術的人。
我是從哪一天開始發現,我和我的手機關系不當呢?
從手機一直都要充電那天開始?從睜眼是朋友圈、閉眼前一秒是微博熱搜開始?從關了某寶開某東,點了某琦點某娅開始?這麼一看,我的人生好充實呀,充實的眼睛都要瞎了呢!
突然開始想念我的座機和我粉紅色的小朵唯,也突然開始想念我的蠶寶和兔寶。然而這種想念好像意義不大,不過是給自己超低的自制力找一個推脫的借口。
大好時光應該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吧,所以,我來了,在公号即将被關閉的時候趕緊敲點東西,剛好讓手機也休息一下。
愛好不多,有就行;敲的不多,敲就行。
今天下雨,就醬。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彳亍君”,獲取更多走心幹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