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降低是細菌感染嗎?作為血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白細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防衛,參與機體免疫,消滅各種病原體那麼,白細胞升高有哪些意義呢?下面給你解答,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白細胞降低是細菌感染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血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白細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防衛,參與機體免疫,消滅各種病原體。那麼,白細胞升高有哪些意義呢?下面給你解答!
生理因素
主要見于月經期,妊娠、分娩、哺乳期,情緒激動、飲酒、飽食等;
由于妊娠期胎兒在母體内作為抗原可引起母體免疫反應,白細胞作為重要防禦機制成員會出現輕度增加,一般為(5~12)× 10⁹/L,最高達 15 × 10⁹/L。
增加一般從妊娠 7~8 周開始,30 周達高峰,臨産及産褥期顯著增加,産後 1~2 周恢複。
劇烈運動、高溫嚴寒也可引起白細胞一過性增高,一般休息或複溫後恢複;
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出現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藥物因素
藥物因素也可引起白細胞增高,如糖皮質激素、紅黴素、頭孢類、兒茶酚胺類藥物等。
疾病及應激因素
01 細菌感染
包括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肺炎、闌尾炎、中耳炎、扁桃體炎、腎盂炎、輸卵管炎、膽囊炎、敗血症等。
02 病毒感染
如乙型腦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麻疹等。
03 較重的組織損傷或壞死
如大手術後、燒傷、急性創傷性大出血、血管栓塞等。
應激狀态下一般不高于 20 × 10⁹/L,且白細胞分類正常或中性粒細胞略增高,此時白細胞增高對機體有保護作用。
04 中毒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代謝性中毒,汞、鉛、有機磷、安眠藥等化學藥物中毒,昆蟲、蛇毒素等生物毒素中毒,都可引起白細胞反應性增多。
05 白血病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時,白細胞總數可在(100~600)× 10⁹/L 以上;急性粒細胞白血病(M1、M2)、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可增至(10~50)× 10⁹/L。
相當一部分為異常白細胞,可産生局部浸潤症狀,如侵犯牙龈引起牙龈增生,侵犯眼引起綠色瘤等,需要針對性化療及免疫治療。
06 惡性腫瘤
某些肝癌、胃癌等,因癌組織可産生促粒細胞生成因子,其壞死的分解産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細胞釋放入血,可出現白細胞升高。
07 兒童和青少年胰島素抵抗
2017 年,韓國漢城延世大學醫學院 Lee 等根據白細胞計數水平對 2761 例兒童和青少年進行了分層,并利用 Logistic 回歸分析來确定白細胞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胰島素抵抗發病率随白細胞計數上升而增加,後者可作為兒童和青少年胰島素抵抗及抵抗預測的有用指标。
掌握了白細胞升高的意義後,臨床遇到白細胞計數升高,我們該如何分析?
01 中性粒細胞升高
細菌感染是中性粒細胞升高的主要因素,但非典型病原菌、真菌、病毒等感染也可緻中性粒細胞升高。
在生理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在下午較早晨為高,新生兒、月經、妊娠後期及分娩時、淋浴後、高溫嚴寒等,均可使其暫時性升高。
非感染性疾病,如腦梗、心梗、急性溶血、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手術後,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多。尤其在急性大出血後 1~2 小時,即使血紅蛋白含量及紅細胞尚未下降,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也可明顯增多,内出血時白細胞可高達 20 × 10⁹/L。
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急性化學藥物或生物性中毒,以及血液與實體腫瘤、血管炎、成人 Still 病、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使用等,也可引起白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增高。
重點:
當出現白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升高,需結合症狀、體征,即使 CT 顯示肺部炎症,也要注意與非感染性病變鑒别;
如存在明顯的感染症狀、體征及影像學證據,即使白細胞和(或)中性粒細胞正常甚至下降,也不要随意否定細菌感染的存在。
02 淋巴細胞比例升高
常提示傳染病、血液病,如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等。
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細胞計數絕對性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性增多。
03 嗜酸粒細胞比例升高
常提示皮膚病、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炎、藥物性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牛皮癬、鈎蟲病、血吸蟲病等。
04 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常提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以及脾切除術後、注射疫苗、鉛、铋中毒等。
05 單核細胞增多
見于亞急性細菌性心内膜炎、結核、傷寒、瘧疾、急性傳染病恢複期,以及粒細胞缺乏症恢複期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