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世界四大名著的精髓

世界四大名著的精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7:04:22

世界四大名著的精髓?從“四大名著”熱看回旋式文化(文化隻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世界四大名著的精髓?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四大名著的精髓(從四大名著熱看回旋式文化)1

世界四大名著的精髓

從“四大名著”熱看回旋式文化(文化隻眼)

不久前,視頻網站B站上架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拍攝的四大名著電視劇——1998年版《水浒傳》、1994年版《三國演義》、1987年版《紅樓夢》和1986版《西遊記》,受到用戶熱評,評分飙升至9.9分。一時間,對年輕觀衆何以突破“代溝”、“追捧起比自己年齡還大的經典電視劇”的讨論充盈于媒體。其中固然有對當下影視劇的反思,但更重要的似乎是,這一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經典之為經典的價值:四大名著的叙事藝術有着豐富的内涵可供解讀,在其核心元素保留不變的前提下,随着一代代人的不斷闡釋,疊加了不同時代内涵。這種經典的反複式演化可以稱之為一種回旋式文化現象。

“四大名著”的盛名延續至今,是一代代讀者予以解讀的結果。《紅樓夢》雖然是作家創作,但各種點評、續寫使其形成一道獨特的“紅學”景觀;另外三部名著,都是從民間傳說開始,經說書、文人加工、戲曲改編、電影電視劇制作、電子遊戲開發……形成了“名著”IP豐富的文化内涵。作為經典,它們如圭臬一般,供後來者景仰,供他們汲取元素,進行新的創作。從《大話西遊》到《三國殺》,經典化身為人物、橋段、服飾、台詞等元素,融合進新的流行文化之中。而時代越向前,這種文化融合的潮流就越浩大,後來者創新的資源與基礎就越豐厚。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四大名著的當代傳播可以發現,它們代表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峰,吸引着不同時代的人們前往“攀登”;而不同時代的人們也攜帶着自己的文化基因,将屬于他們的旗幟插在這些高峰之上。早先《百家講壇》解讀四大名著即有此感,而這一次插在其上的旗幟則是在年輕觀衆中風行的“彈幕”。

B站以彈幕聞名。從感慨女兒國國王“好有趣”,到把“桃園三結義”理解成超級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一并合夥出道;從悟空出海求法“回來就是海歸”,到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單口相聲的“倫理梗”,一種“以今格古”的融合文化形态得到了十足的體現。它如同一陣旋風,回溯式地将過往的文本卷入當代潮流之中,從中激發出屬于當代觀衆的集體認同。譬如《三國演義》“智收姜維”一集中,諸葛亮直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顔無恥之人”的畫面成為社交表情包的一時之選,B站劇集播放到此處,大量網友湧入,以“全體起立”式的彈幕進行“打卡”,形成彼此認同。

這種回旋還反映着當代觀衆對經典的尊重與認可,對個人情感和情緒的促發,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經典認知。比如有網友對《紅樓夢》中《枉凝眉》詞的使用,有的打趣,有的深情,恰為經典與當代文化生活的雙向介入,提供了例證。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是能夠被不同時代賦予不同的含義。融合時代,這種回旋式的文化景觀可以給予人們更多的想象,同時也提示着文藝創作要有更深切的精品意識,以求無愧于未來年輕觀衆那一次次“回眸”。

(作者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