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麼選一個專業的律師

怎麼選一個專業的律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5 13:54:02

怎麼選一個專業的律師?作者 / 吳劍霞來源 / 智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怎麼選一個專業的律師?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怎麼選一個專業的律師(大成上海經驗分享)1

怎麼選一個專業的律師

作者 / 吳劍霞

來源 / 智合


6月28日,上海市律師協會發布《關于開展律師專業水平評定擴大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拉開上海律師行業律師專業水平評定的序幕。

從2017年的《司法部關于建立律師專業水平評價體系和評定機制的試點方案》(司發通〔2017〕33号),到2019年《關于擴大律師專業水平評價體系和評定機制試點的通知》(司發通〔2019〕35号),再到今年各地律協陸續開展專業水平評定工作,無不在傳遞一個信号:推進律師專業化分工,提供更加專業、精準、高效的法律服務,已是必然趨勢。

順勢而為,是聰明之舉;但提前布局,才能占得先機。

在2017年落地“一主三輔”,是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簡稱“大成上海”)的未雨綢缪。不過,在未成大勢之時,要推行專業化建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律師會認為此舉是“創收分割”而拒絕專業聚焦。但從長遠看來,如此方能把原來的“小蛋糕”做成“大蛋糕”,客戶池才會越來越深、越來越滿。

事實證明了大成上海決定的正确性:落實“一主三輔”制度的當年,大成上海即跨入“十億創收”律所行列,次年人均創收超兩百萬,随後更是逐步獲得了行業認可,攬獲了諸多大獎。

落實專業化建設的律所不止大成上海一家,為何其成效如此顯著?

第一步,大成上海瞄準時機,率先轉型(參考閱讀:中國法律市場規模律所轉型,誰是典型樣本?);

第二步,通過制度設計、經費保障、信息化與科技化等系統性工作,将理念共識一一落地;

第三步,則是招賢納士,在專業化建設的大背景下為這批人才提供最強支持。

人才流動頻繁,在律師圈早已不是不能說的秘密。律師選所,看的是律所品牌、專業實力、制度文化、發展前景等;律所選人,多注重業務水平、市場能力、職業素養、成長潛力等。 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需雙方實力相當,才能夠彼此成就。

在不了解一家律所的前提下,人數、總創收、人均創收三個數字總是最直觀的判定要素。在規模化時期,大成上海招人時側重市場能力,以便同時提升總創收表現;而在2010年後,即有意識地關注創收的業務構成——千萬創收若由很多類業務構成,最後也不一定能順利通過常委會面試。

這一時期,大成上海吸收了很多專注于某一領域的優秀律師,如現為刑事專業組牽頭人的馬朗,政府、公共政策與國資運營監管專業組牽頭人的王棟,知識産權專業組牽頭人的楊宇宙,專注于勞動法的羅欣,專注于房地産的孫穎等律師。

他們原先各有執業經驗,為什麼會在職業生涯的某一階段,都選擇大成上海?

馬朗律師的職業規劃很明确:讀大學時即一門心思要做律師,且是刑事律師。從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研究生畢業後,他如願加入當時上海市唯一一家專業從事刑事辯護的上海市翟建律師事務所。而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大成上海的知識産權團隊找到翟建所,一起合作一宗知識産權刑事犯罪案件。

雙方在各自領域都有專業積累,但在面對客戶時卻有不同的服務模式和理念。這一次合作,讓馬朗律師認識到:在涉及公司高管或單位犯罪的刑事案件中,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方式、内容和理念,均有别于純個人犯罪的案件。律師在單位犯罪刑事案件中跨團隊、跨專業、跨行業的綜合服務能力,十分重要。與此同時,他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平台更适合律師發展?

做訴訟律師,案源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這與律所制度及體量密切相關。“在公司制律所,案源全部來自于團隊或律所,如果想要獲得成長,必須要有自己的客戶。總體上大所晉升通道狹窄,小所則不利于市場拓展。” 後來的故事,律界同行基本都知道:翟建所整體并入大成上海,大成上海的刑事業務日漸增強

王棟律師的專業化标簽在早期執業時就已逐漸形成——在加入大成上海之前,他就主要從事國資國企領域的法律業務。因此,是否同樣尊重、肯定專業的價值并堅持專業化建設,是其選擇律所時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這一點可以通過這家律所有什麼樣的人、招募和吸引何種類型的人才,綜合判斷是否符合自己預期。

一番評估後,他看到大成上海的“雄心”:有明确的專業追求,不是為了積累規模紅利而無标準和底線的擴招人員。于是,王棟對于來到大成上海進行專業化發展報以美好的憧憬

“我初進大成的時候,專業化還沒有很細分,但是它有這樣的土壤。所以後來,無論是規模化還是專業化,大成上海按照既定的軌道快速的向前發展。”目前, 王棟律師的政府、事業單位、國資國企客戶數量占其客戶總量的80%以上。

具有律師證與專利代理師雙執業資格的楊宇宙律師,在考慮轉所時,着重考察了大成上海的業内知名度、收入分配方式及律所文化,當然,他更看重有沒有深耕某一業務領域的空間。楊宇宙很明确自己要走的路——專注于知識産權的專業化律師,加入大成上海後,他打出了“隻做知識産權業務”的牌子。

“如果我什麼業務都做,看上去好像範圍變大了,但是競争優勢在哪兒呢?身邊所有的同事都可能是你的競争對手,對外也沒有競争優勢。”随着科技 的發展,律師獲取信息的方式愈加便捷,走專業化道路的門檻也越來越低,若沒有明确的專業方向,隻能被大浪淘沙。 “一主三輔”通過限定律師專業标簽的方式,強化其市場定位,提高楊宇宙脫穎而出的可能

羅欣律師的很多前同事都在大成上海,他對于這家律所的财務分配、案源分配、行政支持等已有充分了解。當他決定獨立做律師時,自然選擇了大成上海。在其加入初期,大成上海就在籌謀專業化建設,此時成效尚未顯現;随後,通過不斷引進專才,大成上海的專業化建設風氣漸起,現在已經成 為“一家門類齊全的三級甲等醫院” 。其他業務領域豐富的專業律師資源,讓羅欣在跨團隊協作時如魚得水,也因此,他可以相對順利地從Labor Lawyer轉向Employment Council

大成上海強調專業,但不要求專業的 單一,之所以是“一主三輔”而非“一主零輔”也正是出于這一考量。羅欣頗為認同,“專業不是單一,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對某一領域的所有問題了如指掌且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并能夠融入到其他相關聯領域,就是專業。”

聚焦房地産業務的孫穎律師認為,年輕律師拓展市場的唯一出路就是專業化,這既包括專業技能層面,也包括團隊培訓、客戶維護等層面。如果在其他律所,涉及多專業領域的項目,很多時候因為沒有分工協作的土壤,團隊裡就既要招收房地産律師,也要配備債權重組、公司法、破産法律師。

加盟大成上海後,孫穎律師可以下沉行業,為客戶提供階梯式的法律服務,借助律所品牌與影響力,其團隊拿下了很多大客戶 。她回憶道:“ 2010年時,大成上海大概是200多人,現在是700人,但這個數字在2017年底就達到了,并且維持了好幾年。 ”2017年是大成上海逐漸由外向型發展轉為内向型發展的一年,增強律所凝聚力、夯實律師專業性更是重中之重。

這一批律師帶着各自對專業化的理解與堅守,相繼加入大成上海。

于他們而言,大成上海具有平台規模優勢且尊重專業、評價标準多元且貫徹民主,在這一方天地, 他們能不斷強化自身專業水平; 于大成上海而言,他們的加盟也彰顯了其專業化建設的決心, 也深深影響并加快了其他律師的專業化轉型的觀念和速度

近幾年,律所服務質量、律師專業水平都在加速拔高,這既有律師行業整體進步的原因,也是市場形勢、客戶需求的倒逼。随着法律問題的綜合化、複雜化,客戶需求日趨多樣、全面,對律所的評價标準與篩選方式也在相應發生變化。最直接的體現是,客戶開始設置門檻,這種門檻既不利于中小所,也不利于沒有專業化建設的大所。

“ 越是有支付能力的客戶,越不缺乏選擇律師的意識。 ”馬朗律師說。如何在“貨比三家”中脫穎而出? 組建團隊,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全面響應,是新時期更能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模式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客戶認準的是個人,訴訟業務尤甚。他們希望關于案件的所有事情都能由被認準的律師親力親為——團隊分工不明,且沒有提前預判并約定工作量,是大多律師在加入大成上海之前的工作狀态。

在大成上海,他們逐漸轉變作業模式:在答複客戶前,充分進行前期調研工作,這既是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律所負責 。馬朗律師作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 “吃火鍋,既要鍋底,也要配菜。鍋底很重要,如果是一盤清水,再好的食材也涮不出味道來;但僅有鍋底吃不飽,這時候要放些配菜進去。”“鍋底 ”“配菜”相輔相成,缺一則影響最終成效。

大成上海專業化建設的優勢在于:清晰界定合夥人、律師的執業邊界,專業化則帶來分工,促進形成“交叉銷售”的内部市場 。雖然形式上是“一主三輔”,實則強調主專業,有意引導每位律師強化核心專業方向。因此,甚至有合夥人在接到屬于自己“輔專業”業務時,将該業務推薦給以此為“主專業”的合夥人,極大地帶動了内部合作。

“對于律師而言,客戶粘性是最重要的。客戶因為信賴你而找到你,但如果硬性消化不屬于專業領域的業務,反而會影響客戶的信任。既要維護好客戶,又能給到客戶專業體驗,就得找所内其他的專業律師。”在孫穎律師強調的這個維度,大成上海的19個專業組和 18個行業組提供了很好的專業支持。

更重要的是,如果合夥人承接到不屬于其“一主三輔”業務領域内的案件或項目,即便他想自己承接由自己辦理,也無法将該案件或項目在OA系統中完成立案和用印申請。大成上海強制專業化的制度,不僅是口頭說說,制度裡寫寫,而是從立案系統、從風控、從源頭上對律師的專業化作出了強制性的規定 。“我的常年顧問單位要上市怎麼辦?而我的業務領域中沒有涵蓋資本市場IPO上市業務。”王棟律師舉例說明:“這個情況下,為了确保法律服務的專業化要求,我必須去邀請資本市場專業的律師與我共同組成一個法律服務團隊。但在這個上市項目中,我隻能作為項目的牽頭人、聯系人,不能作為項目的主辦人,主辦人必須由資本市場專業的律師來擔任。”

在簽署法律服務合同過程中,必須要把專業律師、主辦人寫進法律服務合同;在客戶溝通與項目承辦過程中,必須由主辦律師主導制作合同文本、出具法律意見等,且制作法律意見書也必須最終由主辦律師簽字後才能對外簽發。大成上海的專業化建設構築了很好的“專業律師隊伍”,任一涉及跨專業且無法在團隊内解決的案件或項目,都可以根據事務所公布的律師專業領域彙總表單選擇主專業、輔專業律師,組隊與客戶交流、參與投标、提供法律服務。

作為全球規模大所,大成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資源共享平台,同事也是“客戶”。律師隻要專業方面有一技之長,并獲得同事認可,所内的案源自然也不會少。不過,單純的案源交換,隻是個案合作;要進一步打造專業競争力、在行業紮穩腳跟,還要向标杆性項目看齊。

是以,羅欣與楊宇宙組成了“大成商業秘密戰隊”,嘗試聯合拿下高标的、高淨值的項目。類似的例子,大成上 海還有很多。“專業律師跟專業律師之間的認同感就比較高,也比較好合作。我和刑事律師、知識産權律師的合作是常态化,也會主動幫他們發掘機會、推薦他們的專業服務。”羅欣說。

值得一提的是,“一主三輔”并非一成不變,一年後允許更換“輔專業”,兩年後允許更換“主專業”。做此安排,仍是出于發展考量:對于律所而言,不能隻關注着紅海領域、夕陽産業,也要有意識地開拓布局新興行業;對于律師而言,要有節奏地更新自己的專業方向,及時根據市場趨勢、業務利潤增長點進行動态調整。

專業化程度的日趨提高,帶來了品牌升級、創收增長與客戶質量提升,大成上海有足夠的底氣服務大型客戶,并為其疑難複雜項目提供全面、綜合的優質服務,其中不乏國家級大型項目。與此同時,承接項目能力的提升,又能進一步反哺市場拓展。

于是,我們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在2012年之前,大成上海與重要榜單幾乎無緣;2012年之後,大成上海逐漸成為錢伯斯、ALB、The Legal 500等各大專業評級機構的榜上常客。

法律評級機構的推薦結果之所以能獲得企業認可,是因為其站在企業維度,篩選出專業能力符合其需求的律所、律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法律評級機構對訴訟律師“退避三舍”,雖然近年來慢慢增加“訴訟”分類,但始終沒有“刑事辯護”一項,直到馬朗上榜《商法》“2020律師新星(Rising Stars)”,以表彰其在刑事業務領域中的傑出表現。

刑事業務,是近幾年的風口;但刑事辯護風險極大,若不實現專業化,于律師、律所而言都是不可承受之重。翟建所并入當年,大成上海即成立刑事部,并在合并協議中約定:非刑事部律師,不能立案承接刑事案件。這是大成上海專業化建設的雛形。幾年下來,刑事部律師承辦案件時的專業表現,也讓其他律師也漸漸意識到專業化的優勢:更好地服務客戶,使律師價值最大化

對于獲評《商法》“律師新星 ”,馬朗說:“商法給刑事律師頒發這個獎項,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值得推廣。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刑事法律服務,但他們無法像選擇并購律師那樣參考第三方評級機構評選出的律師名單。或許是因為我處在一家專業化的商事大所裡,才引起《商法》的關注。”專業能力來源于分工,分工能夠有 效聚焦某一領域的所有優質資源,正是因為大成上海多年的堅持與實踐,才有如今的成效。

無論上榜與否,大成上海的骨幹律師、合夥人都深覺自己是受益者,既是專業實力的夯實、創收能力的增加,也在于因為專業化而獲得的榮譽認可與資源支持 。在本屆上海市律師協會業務研究委員會中,不少大成上海律師當選了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等職位,包括馬朗、王棟在内的一批年輕合夥人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其中,王棟作為大成上海的青年合夥人,也承擔了比較多的社會責任,并擔任了一定的社會職務,包括連續兩屆的律師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律師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律師協會國資國企委員會主任等。“大成上海有400多名執業律師,其中大咖很多,但律師代表名額非常有限。律師代表,首先要有一份為這個行業發展貢獻力量的初心,要有為廣大律師同仁服務的公心,要有上傳下達做好有效溝通和橋梁作用的信心,同時也要有努力履職完成代表職責的決心。大成上海選出的律師代表,都是靠所内每一位執業律師一人一票投出來的。大成上海是一個非常民主的機構,在這裡沒有論資排輩,無論你是資深的老律師,還是積極上進的青年律師,隻要你有為大家工作的熱情,隻要你有這樣的能力,隻要你做得足夠的好,律所和所内的同仁們就願意為你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為大家服務的平台和機會。”

自2016年起,大成上海也年年舉辦“年度優秀專業行業律師”評選,并在每個專業行業評選一位優秀律師,基礎标準是“雙50%”: 主業務領域收案量達到總業務量的50%,主業務創收達到總創收的50% 。在此基礎上,根據項目優質程度、參選人情況進行綜合評定,以此鼓勵、肯定其專業化貢獻。

2019年,大成上海評選了7位“年度優秀專業行業律師”,分别是:

楊宇宙 年度知識産權專業律師

金莉 年度建築與房地産專業律師

展國紅 年度國際貿易與海關業務專業律師

蒲桂平 年度刑事專業律師

馬乃東 年度婚姻家事與私人财富專業律師

許正勳 年度影視文化娛樂與體育專業律師

孔琪 年度勞動法專業律師

“如果一項制度不鼓勵專業化,專業化則沒有生存土壤。律所制度對于專業化最大的獎賞是,讓律師學有所用,其付出在法律上能夠有所體現和回報。”馬朗總結到。 在不論資排輩的民主氛圍中,合夥人、律師有充分的自由空間與資源支持,去深耕專業、發揮專業的價值,并被同行、客戶看到與認可。

先行先試的大成上海,早在2010年便開始未雨綢缪,籌備專業化建設事宜。從初期的“自主專業化”到2017年的“全所專業化引領”,大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輕有為的律師,培養并向市場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在各自專業領域取得話語權的合夥人。

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原因,不在于形式上的“一主三輔”,而是合夥人層面達成的高度共識與對市場趨勢的準确預判,并結合律所發展實際階段,将這些共識、預判貫徹到人才招聘、制度設計、機構優化、資源整合等方面。

唯有适時革新,方能破浪而上。未來,除了遵循市場化導向,通過“類案開發”繼續推進專業化建設外,大成上海亦将加強人才的引進力度,既是對資深律師、合夥人的延攬,更是對作為新生力量的青年律師的招納。在下一篇文章“ 專業化建設對青年律師有什麼好處? ”中,我們将着重探讨大成上海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機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