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當媽的更得拎得清,雙方都處于敏感焦慮的時候,父母總是得先退上一步。
很多孩子一進入青春期,就會發生很多父母根本無法想象的變化,這種變化并非全無根據,而是存在一些原因的。
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理發育的七個特點:
1、荷爾蒙突增,大腦結構發生巨大變化
2、身體發展迅速,性器官趨于成熟
3、大腦發育不成熟,情感壓倒理智
4、想要獨立,脫離父母控制,掌握自主權
5、愛面子
6、社會化
7、攻擊性
青春期孩子五個方面的心理需求:
1、情緒的釋放和包容
2、被尊重的需要(給孩子面子和支持)
3、社交和夥伴的需要
4、戀愛和性的需要
5、釋放攻擊性
從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孩子如果沒有被滿足心理需求或者沒有及時排洩負面情緒,容易發生叛逆、厭學、脾氣暴躁、拒絕溝通等問題。
而父母在了解了孩子青春期的變化并非全無根據之後,也會增加對孩子的理解,進而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學會去尋找對帶孩子的恰當方法。
要知道,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心理治療師。
特别是當青春期撞上了更年期,說是“雞犬不甯”都不為過。
親子雙方看到對方都會覺得如臨大敵,當暴躁遇到暴躁,針尖遇到麥芒,雖有的矛盾未必都是是孩子的錯,家長們也應該反思自己的的不足之處,并試着去理解孩子,盡量做到和平相處。
以下是來自一位媽媽的自述:
我是一位已經年過半百的家長,而我的孩子剛剛上初中,就像電視劇說的那樣,我們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我處在中年焦慮中,而孩子沉浸在青春期的暴躁裡。
幸好,在我又累又倦又失望的這個階段,我選擇接受專業的心理學習。
我改變了對青春期孩子易沖動易怒的認知,也了解到家長在這個時期該持有的态度。
更年期的我,對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心理醫生。
開始學習時,我就告訴孩子,你嘴裡那個落伍的老媽,已經下定決心要做個好媽媽了。
反複思考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原因,複盤就像一面鏡子,促使我們通過它來審視自己,我是現實中的媽媽,而不是書本中的媽媽,沒有辦法做到十全十美,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記得曾在書上看到過,說總想着改變别人的人,是神經病,而能夠靜下心來改變自己的人是神。
我不奢望變成所謂的神,隻想離孩子嘴裡“别人家的媽媽”距離更近一些,先穩住自己内心波濤洶湧的焦慮,不将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過去我總是執念,覺得孩子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好學校,就會和美好的生活擦肩而過,然而這其實是我自己過度的焦慮,放下這些焦慮,就會發現,其實孩子一直都很優秀。
是我的焦慮掩蓋了孩子的優點和貼心,沒有看到孩子一直常伴我左右的溫柔和認真學習的努力。
我要好好說話,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最近,我已經開始注意讓自己不要和孩子大聲說話,雖然看起來這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相信我的改頭換面就會從此開始,并且越來越好。
孩子們青春期帶來一系列的轉變,家長們能做的當然不是願孩子對着幹,在這場更年期撞上青春期的戰争裡分個勝負,而是應該意識到:
青春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孩子成長的新标志,應該用不同的态度來對待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與孩子們和平相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