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他是楚國名将之後,被後人稱“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可見他的英勇,超高的軍事才能。但是在曆史上也是一位悲壯的曆史人物,從自稱“西楚霸王”到“自刎烏江”隻活了短暫的三十年,給後人留下無盡的遺憾。翻開他短暫的一生,你能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全憑他的性格使然,這樣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
項羽早年人生經曆,年少輕狂
項羽自幼父母早亡,跟着他的叔父項梁學習寫字、練劍、學習兵法。項梁教他學習寫字,他覺得枯躁無味,不想學。教他練劍,他覺得太簡單了,也不想學。他的叔父項梁,覺得這孩子太難教了,不知教什麼?冥思許久,項梁教他學習兵法,可是項羽覺得也很簡單,不加思索,不肯深入學習,但項羽對軍事有很高的天賦。
有一次,秦始皇乘船出巡視察工作,項羽與項梁在人群中看熱鬧,看到了秦始皇。項羽冷不丁冒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也。意思就是說:我也可以像他一樣取代他,這時他的叔叔趕緊捂住項羽的嘴巴并訓斥他:你不能這樣說,會惹來殺身之禍。這句話可以看出項羽不知天高地厚,年少輕狂。
青少年項羽:彪悍勇敢、剛愎自用
項羽從小跟随他的叔叔南征北戰,耳濡目染,自己也學會了打仗。這時的秦朝,在秦二世的統治下,苛捐雜稅,導緻農民民不聊生,紛紛起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發動起義。
這時,項梁叔侄倆按捺不住了,他們也想發動起義。可是他們沒有兵馬,于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将設計陷害會稽太守殷通,收繳他的兵權。項羽在這時表現他的彪悍勇敢,直接将殷通的腦袋砍了下來,拿着他的首級,來到會稽太守府上,吓得那些官員瑟瑟發抖,紛紛投降,就這樣,他們有了創業第一桶金。
後面經過幾年發展之後,隊伍不斷壯大。可以與秦朝相抗衡,如果他們要起兵反秦,必須是名正言順起義,不然很難統領天下。這時他們找到楚懷王之孫態心立為“義帝”,起兵反秦。項梁在戰中犧牲,他的叔父死後,項羽掌管兵權,自稱“西楚霸王”。
巨鹿之戰,大敗秦國。項羽帶領他的軍隊,攻打鹹陽,表現出超高的軍事才能。利用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鼓舞了士氣,一鼓作氣,突破秦國的包圍,取得巨鹿之戰的勝利。這巨鹿之戰,使項羽一戰成名,在軍中享有很高威望,被稱為“上将軍”。
項羽長得很高大,力氣驚人。據史書記載:
長八尺餘,人能打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也憚籍矣,”一代袅雄已然出道。
項羽隻能算是匹夫之勇,政治頭腦遠低于劉邦。
項羽婦人之仁,放虎歸山,給他留下隐患
大家應該都知道鴻門宴的的故事。項羽從之前綁架劉邦的老爹及老婆,從而達成和平談判,兩人平分天下。劉邦是何許人也,怎能跟他平分天下,但現在的劉邦隻能選擇隐忍,因為自知實力不夠。範增也曾提醒過項羽:應堤防劉邦,劉邦有狼子野心。可是沒有聽從範增的意見,甚至在後面劉邦利用離間計,項羽認為範增私通敵人,無端猜忌,而導緻範增憤然離去,使項羽成為光杆司令,這也導緻項羽自刎烏江的重要原因。
劉邦自知項羽對他有防備之心,劉邦登門拜訪項羽,項羽也設宴款待。而範增在宴會上多次示意項羽殺掉劉邦,而項羽不為所動,猶豫不決。範增看不下去了,派門客項莊舞劍,示意殺掉劉邦,這裡有個典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項伯,樊哙及張良的掩護下,順利脫險,這給項羽留下隐患。項羽的婦人之仁,給劉邦喘息的機會,直接導緻後面滅亡的原因。
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項羽自刎烏江
劉邦被順利脫險後,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劉邦充分利用韓信将軍,攻克齊、燕、趙國,隻有項羽的楚國沒有被攻克。韓信深谙項羽的用兵之道,也曾經對劉邦說過:項羽緻命弱點:一、婦人之仁,二、匹夫之勇、三、剛愎自用,無端猜忌,殘忍好殺。
韓信抓住他的弱點,在垓下之圍,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設下埋伏,等着項羽自投羅網,而導緻項羽四面楚歌,被逼至烏江邊。項羽自知無顔面對江東父老,自刎烏江,一代袅雄就此倒下,何其悲壯!而劉邦成為楚漢之争最後赢家,成就了一番霸業。
縱觀項羽的一生,從少年時期的年少輕狂,到青年的狂傲自大、剛愎自用的婦人之仁,直至死前甯死不屈,放不下面子的堅貞不屈,這種性格使劉邦有可乘之機,一舉奪得天下。而項羽成為史上最悲壯人物,如果項羽在烏江邊選擇忍辱偷生,而不是這樣的悲壯的死去,或許會東山再起,曆史将會改寫。你們對此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與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