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很難想象一個15、16歲少年能說出:“車都買不起,生什麼孩子”這樣的話。
以前看過類似的文章,一直以為是杜撰,但事實原來都這樣相似。
周末帶優米去公園玩,天氣不錯我們決定坐公交出行。沒等一會兒車就到了,和我們一起上車的有個孕婦,看肚子估摸得有6、7個月了。滿滿一車人,孕婦一上車就靠着欄杆緊緊抓住扶手,一手扶着肚子,但很顯然發車的慣性還是讓她差點一個趔趄。
好在公交司機立馬發現了,便高聲喊着:“注意安全,給孕婦讓個座!”,老、孕專座上好幾個老人,唯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但很顯然少年并不想讓座,于是将頭扭到了外面。
司機看到後,不得不高聲喊道:“那個背書包的小夥子,給孕婦讓個座。”少年不情願地起身,站在了一邊,孕婦急忙邊坐邊道謝:“謝謝,謝謝,添麻煩了”。
就在我以為這個小插曲就這樣結束時,少年卻用不大不小的聲音說道:“車都買不起,還生什麼孩子?生出來也跟着你擠公交嗎?”明顯看到那個孕婦愣了一下,氣氛瞬間有些尴尬,看着跟我一起擠公交的優米竟然有被内涵的錯覺!
就在我準備反駁時,孕婦身後的大媽直接爆發了:“你這孩子怎麼說話呢?家長、老師就這麼教你的?沒車就不能生孩子了?去問問你爸,生他的時候家裡有沒有車?我看你這麼多年書都白念了!我們生孩子不看條件,看家教!”。
對大媽說得深以為然,話糙理不糙,什麼時候生孩子變成了富人的權利了,坐公交車的就不配生孩子了,難道公交車上的孕婦專座就是個擺設?大媽說“我們生孩子不看條件,看家教!”更是精辟,相比财富,家教才是一個孩子會不會對社會有用的關鍵。
生孩子不僅僅是富人的權利網上看到過類似的經曆,按理說”給孕婦讓座“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本不該有争議,但看了網友的留言,着實讓人有些錯亂。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沒車沒房還是不要生孩子了。真的是害了孩子一生!!!
也有人說:除了意外懷孕,都應該事先想好,至少把打車的錢留出來,還有其他一些事,都得事先安排好,啥也不合計要什麼孩子啊?
看似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卻又覺得過于偏激。沒錢人生孩子就一定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嗎,孩子就會注定不幸福?
未必吧!想想我們小時候,那時候物質條件哪有現在這麼豐富,但誰的童年不是色彩斑斓的記憶?相比而言,現在那些富人家的孩子,一天穿梭于各種興趣班、補習班,買各種玩具,看似物質生活異常豐富,但比起那時貧窮的我們,抑郁比例反而逐年增加,這難道還說明不了問題嗎?
這個世界注定有人富有、有人貧窮,也許很多事情都可以和财富畫上等号,但生孩子絕不僅是富人的權利。當然得承認,物質條件好肯定會利于孩子的成長,但真的沒必要将它作為生孩子的唯一門檻。
優米有個表舅,大學畢業就留下來在北京打拼,一直到40歲了都沒要孩子。家人催了無數次,他都說:“現在條件還不行,再等等”,一等就是十幾年。
終于等他40歲那年在北京買了車、買了房,兩口子準備要孩子了,但卻被告知媳婦輸卵管不通,不得已又做手術、又調理身體。2、3年就過去了,好在雖然過程坎坷但終究如願。去探病時,表嫂無比悔恨地說:“我告訴你,别管條件怎麼先要一個。真的等條件好了,你會發現要遭得罪一點也不會少,反而更多!”
養育孩子“錢”固然重要,但不是一切錢确實很重要,但它并不能衡量一切。具體到孩子的成長上影響因素就更多,比如對孩子的愛、陪伴和教育。見過太多家庭條件不好,但孩子依然勤勞、善良的家庭。就比如:
清華寒門學霸林萬東,他出生在雲南宣威市阿都鄉的一個小山村,這裡是中國深度貧困地區。父親重病無法幹活,全家的唯一收入來源來自母親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磚背沙。家庭的貧寒沒有讓這個孩子自卑,反而是母親的堅韌讓他知道努力就有收獲。高考結束後,林萬東就随母親一起去工地搬磚賺錢。
貧窮沒有擊垮他,反而成了他前進路上的試金石,隻有體會過貧窮才會更加渴望打破階層固化,我們相信未來的林萬東一定是改變社會的生力軍。
看過一個名為《我和我的11個孩子》的視頻,視頻的本意是向人們展示一位婦女獨自撫養11個子女的艱辛,但有一段對話卻讓我感慨至今:
拍攝者問女孩:“覺不覺得爸爸媽媽虧欠了你?”
女孩回答:“我覺得不虧欠啊,我覺得應該是我虧欠他們,因為我沒有長大。”
斑駁的牆壁、髒亂的環境也許會讓人覺得這個女孩過得并不舒服,但讓人感動的是她仍然對家庭抱有極大的感恩和善意。
生育權,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權利主體指向父母,權利内容不單指懷孕分娩本身,也包括日後的養育。沒人能替别人決定應該感恩、還是怨恨生養自己的父母。
最後想說,不要過度關心别人的個人選擇,“沒錢就不要生孩子”的言論隻适合拿來約束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