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平台亂象叢生怎麼交易?多渠道高頻次的廣告投放、明星代言的光環效應、包裝精良的廣告語,讓一些二手車交易平台“名聲在外”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二手車電商平台在看似高大上的背後,卻頻現隐性收費、銷售故障車、數據造假等亂象,行業可信度屢被質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二手車平台亂象叢生怎麼交易?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多渠道高頻次的廣告投放、明星代言的光環效應、包裝精良的廣告語,讓一些二手車交易平台“名聲在外”。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些二手車電商平台在看似高大上的背後,卻頻現隐性收費、銷售故障車、數據造假等亂象,行業可信度屢被質疑。
強制性收費讓買車不﹃便宜﹄
在廣告宣傳中,不少二手車電商平台都宣稱自己是直賣網,這讓很多消費者相信,相較于傳統渠道,在二手車電商平台購買二手車價格會更便宜。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重慶市民張林在某二手車直賣網購買了一輛福特蒙迪歐,這輛“準新車”當時網上的标價是17.2萬元,張林砍價到16.7萬元。最終,買車支付服務費5000元、車款首付6萬元、貸款本息合計15.1萬元、貸款手續費5000元、GPS安裝費1500元、保險費8000多元,總計接近23萬元。
“在他們那裡全辦下來,要比一般二手車行多出近3萬元,我用這個錢完全可以買一輛全新的蒙迪歐了。”張林說。
張林所遭遇的服務費相當于中介費,記者向多家二手車電商平台銷售人員咨詢,都被告知隻要從該平台買車,就要收取成交額最低4%的服務費。
一位二手車行業業内人士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所謂二手車直賣平台都要收取買家車款4%的服務費、過戶費約700元、GPS安裝費約1000元。平台往往要求強制性辦理貸款,還有2%的貸款服務費,貸款三年還要收相當于車款3%的金融返利,如果再加上強制性購買保險,至少10%的利潤。某平台管理人員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目前金融業務已經成為二手車平台的主要收費來源。
虛構車況、車源、交易信息
除了遭遇“意料之外的”強制收費,記者調查發現,二手車交易平台虛構車況車源和交易信息、檢測走過場等問題也十分突出。
——售車造假隐瞞真實車況。在廣告宣傳和營銷中,不少平台宣稱有200多項專業檢測,絕無調表車、事故車、水泡火燒車。然而,記者梳理近三年來審結的涉二手車電商消費維權案件,其中占比最高的起訴事由就是“隐瞞實際車況”。
——賣車檢測看“表面”走過場,目的是壓價走量。專業檢測本應是保障車輛質量的重要環節,可在不少平台卻隻是走過場,淪為壓價的手段,與廣告中宣稱的上百項專業檢測相去甚遠。
一位濟南二手車交易市場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二手車交易平台的車輛檢測人員大多不是國家專業車輛評估人員,有的為了增加銷售提成常常自降檢測标準。
——拆單、刷單制造虛假交易量。某些二手車平台銷售人員的火熱業績可能是直接“刷”出來的。曾在某二手車平台任職區域公關經理的張先生透露,為了讓平台交易數字更“漂亮”,平台往往編造明明不存在的“交易”,或者将一個單子拆成好幾單。公司也默許業務員和二手車商共同合作刷單,實際隻買一輛車,合作刷單後就變成3輛最多甚至8輛。
市場亟待細化監管
業内人士認為,目前,對于二手車電商平台的資格認證、質量監控、事後追責等細化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業内呼籲針對二手車市場盡快建立和完善相應監管制度,探索建立可查可控的誠信交易體系。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認為,應健全二手車交易制度,包括注重誠信、車輛檔案透明可查、形成價格參考标準等。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建議,要借助信息技術增加透明度,既要健全二手車交易制度,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二手車質量追溯體系,強化對二手車質量的監控,相關信息向消費者公開,避免消費者與電商平台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又要加大監管部門對企業廣告打擦邊球行為的處罰,督促企業對消費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據新華社濟南9月5日電)
網友評論
網友@溜鵬piu:理論上看,與傳統的二手車交易相比,互聯網平台節省了看車的時間和交易的成本,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
網友@福娃哈哈:希望平台可以建立一個第三方檢測中心,對于是否存在泡水、火燒、無重大責任事故等情況也能進行相應的檢測,由此提高客戶的體驗度和信任感。
網友@香菇醬:從長遠角度看,信用數據才是二手車平台存活下去的救命稻草。(河南日報記者曾鳴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