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但凡有才華的詩人,都更願意寫長詩。這大概是因為,詩人的才華過于澎湃洶湧,隻有長詩才能讓汪洋恣肆的才華有所寄托。白居易就是如此,他的代表作中,最著名的那幾首都是長詩,《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每一首都十分經典。
不過作詩畢竟不是論字數,很多絕妙的好詩,都是五言絕句或者律詩,篇幅二十字或四十字。真正有才華的詩人,比如李白、杜甫,寫得了《蜀道難》,《三吏三别》這樣的長篇,就一定也寫得好小而精緻的短章。白居易的絕句和律詩寫得也是極好的,“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白居易的詩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絕妙之至。他曾經寫過一首20字的詠雨詩,是《全唐詩》中最短的詠雨詩,全詩短短20字無一生僻,明如白話,卻寫出最美的一場雨。
《微雨夜行》
唐.白居易
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
這首詩的妙處,除了有點玄,還有一點就是畫面感極強。讀者透過文字,似乎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微雨的空濛和柔膩。
這是一個漠漠秋雲織的秋夜,這樣的夜最寒涼,最惆怅。白居易此處,借用了李白《菩薩蠻》的意境:“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伫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然而李白的詞意情緒是稍顯落寞而悲戚的,白居易則顯得更加落拓不羁。白居易并沒有被秋意,被寒涼的秋風所傷,隻是覺得“稍稍夜寒生”,稍稍二字,将詩人的内心格局,一下子打開,有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自悲的些許豪邁之緻。
如果說春雨是潤物細無聲,秋雨,常常是令人生寒,生畏的。都說一層秋雨一陣涼,其實涼的不僅是天氣,更有離人的心。中國古代文人最容易悲秋,大抵也就是因為秋露寒涼,氣候漸冷的緣故吧。
可是秋雨在白居易筆下,卻并不是此等模樣,反而如春雨般,沁人心脾,來去無聲,亦無形,顯得如此淡然清新,那般别緻美好。而一切景語皆情語,秋雨的美好,顯示的是詩人白居易内心的潇灑和閑淡,讀之令人肅然起敬。
詩的後兩句,秋雨似乎變得有靈性,有禅意,有玄妙之感。白居易通過極具畫面感的語言,将秋雨為一種可親近,可感受到的意象。“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真是如入化境,全詩也升華到一個玄妙之境,令人怅然。
曾經南宋詩人志南和尚在《絕句》中寫道:“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詩中的杏花雨也與白居易此詩中無聲點亦無聲的雨,正是異曲同工之妙。唐詩中還有許多詠雨之作,大家喜歡哪首呢?歡迎讨論一、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