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定的成就,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不努力時都喜歡說:“你又不比别人笨,為什麼會比别人差?還是自己努力的不夠多。”其實,對于父母而言,比起孩子不努力,他們更害怕自家孩子因為先天智商問題而和别人拉開差距。
因為孩子的成長也是有一定規律的,所以說,父母最害怕自己孩子不符合成長規律。就比如說孩子的說話,一般來說,孩子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已經能發出一些單音了,但孩子到兩歲了還不會說話,就是智商問題嗎?
王莎是一位兩歲孩子的媽媽,孩子名叫糖果。最近王莎總是愁眉苦臉的,王莎閨蜜注意到了她的情緒低落,便主動詢問她事情緣由。王莎問了自己閨蜜一句:“你家孩子比我閨女大,你家孩子啥時候會說話的?”
王莎閨蜜聽到王莎這樣問,便興緻勃勃地和王莎談論起來:“我兒子今年不是五歲了嘛,基本上啥都會說了,在他半歲的時候,爸爸這種簡單的發音沒有一點問題。”
原來,王莎的女兒糖果現在兩歲了還不會說話,王莎對自己女兒的智商産生了懷疑,帶女兒去看醫生卻沒有什麼症狀。這樣的情景卻讓王莎的心情越來越急躁。閨蜜在一旁勸說道:“這沒事的,糖果除了不會說話,但是認知能力和四肢協調能力都不比其他孩子差,說明孩子智商沒問題,說不定哪天自己就會說話了。”
經過閨蜜的勸導,王莎也漸漸放寬心不去想這件事。誰知,到了兩歲半的時候孩子就會說話了!而且一些完整的句子也說的很利索。
那麼,到底說話晚是不是智商低的表現呢?
其實,很多孩子說話晚就是因為外部的幹擾因素太多。孩子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他的認知能力也是在提升的,在孩子學說話的階段,很多家長就對于孩子的指令立馬領會;又或者家長不去側重引導孩子說話,這些都會導緻孩子說話晚。所以說,家長可以控制好外部因素,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培養。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1、多和孩子用普通話溝通
對于普通話的推行,我們國家可以說用了很大的宣傳力度。但如果想從根本上普及普通話,就需要從家庭教育着手。父母用普通話給孩子溝通,不僅是給孩子和世界的交往搭建橋梁,更重要的是在給孩子提供聲音的概念。
父母的引導教育往往可以在很短時間内達到最好的效果。多和孩子溝通,在一個長時間的語言環境熏陶下,孩子的語言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2、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耍
因為父母和孩子的年齡差異,在孩子想要說話的年紀,因為表達比較費力,家長就會替孩子“說”。這樣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說話萌芽,如果父母做不到放手,可以嘗試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耍,孩子的模仿力是很強的。如果和孩子經常玩耍的同伴喜歡說話,經過身邊人的影響,孩子慢慢也就具備了說話能力。
3、培養孩子對聲音的敏感程度
聲音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标識,自然每個事物也都有。在孩子出現語言萌芽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多聽一下外界的聲音,比如風聲、雨聲、嬉笑聲。通過聲音環境的建立,讓孩子提高對聲音的敏感程度。
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寶貝,如果孩子的一些能力不滿足一些固有的規律,父母也不必太着急,應該多找些方法,一步步來。那麼,您家的孩子是幾歲的時候會說話的呢?歡迎評論點贊。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