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5600x過渡顯卡推薦

5600x過渡顯卡推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04:47:07

1

參數介紹-規格與1660差距甚遠

[PConline 首發評測]RTX20系列的圖靈架構顯卡已經布局完畢,從3000~10000元都有覆蓋到位了,甚至有一些超級超級非公版的敢賣到1.5萬甚至破2萬,厲害是就很厲害了,但也得照顧照顧預算有限的各位玩家吧?所以閹割了RT Core和Tensor Core的精簡版圖靈顯卡——GTX16系列顯卡也應運而生了,今天要測試的就是GTX 1660 Ti和GTX 1660的小弟——GTX 1650,看名字就知道它的定位了,主流級遊戲玩家,4500~5500元級别DIY主機用它。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

關于GTX 1650的NVIDIA官方性能數據——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

NVIDIA說法是,相比GTX 1050 Ti提升了有30%、比GTX 1050提升幅度達到了70%,也是GTX 950的兩倍之強,看着是非常不錯呢。當然這裡面很可能會有一些美化的修飾在裡面了,我們也會拿多款遊戲實測看看是不是有這麼香。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

本次我們會用華碩DUAL-GeForce GTX1650-O4G來作為GTX 1650的代表,經典造型、雙風扇設計,不過實際上我們已經拿到這麼多款GTX 1650了,嘿嘿嘿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

GTX 1650參數解析:和GTX 1660之間斷層較大——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5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6

參數點評:GTX 1650同樣是基于12nm工藝生産,CUDA流處理器數目為896個,GTX 1660比GTX 1650多了有57%,兩者的流處理器數量差距還是比較巨大的,所以很可能中間還要有一個GTX 1650 Ti之類的顯卡來填補這個空位。

顯存方面自然還是用的GDDR5,容量4GB也沒什麼說的了,50定位的顯卡給4GB顯存也很合理,顯存頻率是8004MHz,比之前的GTX 1050雙子要高1000MHz,所以顯存帶寬提高,對性能提升也有一定幫助。紋理單元、Rops之類的就相應提升了一個檔次。

公版核心頻率為1486~1665MHz,相比上一代的GTX 1050/Ti要高出不少,而且這個數字其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最終的BOOST頻率,圖靈架構的它理論上也是能加速到很高的。

顯卡的TDP依然保持為75W,和GTX 1050 Ti保持一緻,所以能看到這堆AIC的型号多是不需要外接供電的,少部分是單6Pin即可。

根據它的流處理器和頻率來推測,以及考慮圖靈架構相比帕斯卡的效率提升,預估性能會比GTX 1050 Ti強20%,頂天了其實25%就差不多了...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對前面NV說的30%提升還是稍微存疑的(滑稽)。

GTX 1650官方指導價格為1199起,說值不值的話,還得結合性能表現來看,所以這一點就留到評測完了再一起說吧。

介紹完這個GPU了,往下就來詳細介紹一下今天的GTX 1650華碩代表吧。

本期主角:華碩 DUAL-GeForce GTX1650-O4G——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7

華碩 DUAL-GeForce GTX1650-O4G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8

金手指處有ASUS LOGO,非公版PCB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9

雙8cm風扇散熱設計

畢竟隻是75W的GTX 1650,雙風扇已經非常夠用了。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0

無背闆設計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1

頂部GEFORCE标識,無需外接供電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2

顯示接口為 1×DP 1×DVI 1×HDMI,對于多數用戶來說也夠用了。

拆解:PCB嬌小、全新TU117圖靈小核心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3

散熱器有點奇葩,兩個8cm風扇隻吹着一個小尺寸的鳍片,如果鳍片做大一點,長度正好和兩個風扇一緻的話,散熱效果能好超級多,但可能是華碩考慮到這樣的配置已經足夠壓制75W的GTX 1650吧。好不好用一會兒用3DMARK壓力測試一跑就知道了。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4

PCB隻比金手指長一點點

GPU四周是四片GDDR5顯存,留空的面積較多,也就是說如果想要做成刀卡的話,難度不會特别高。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5

供電部分采用了2 1相設計,對于75W的GPU來說算是夠用了。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6

美光GDDR5顯存

4片1GB的美光GDDR5顯存顆粒,組成共4GB、128bit位寬。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7

GPU本體——TU117-300

可以看到不是和GTX 1660相同的TU116,所以他倆中間的型号到底會是TU116還是TU117呢?我猜是TU117。

測試平台介紹:8700K領銜

我們直接進入測試環節,在測試之前呢還是要先簡單介紹一下本次測試的平台。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8

本次評測找來了GTX 1650的上代GTX 1050 Ti去進行對比,目的是看相同定位下的顯卡升級幅度有多少,是不是真達到了老黃說的30%比例,至于GTX 1050就不比了,反正已經比GTX 1050 Ti強了。然後對上就選擇GTX 1060 6GB,同樣的GTX 1660就也不比了,前面分析了對比流處理器都差了一大截,而且是相同圖靈架構的,性能會差得比較多。

AMD方面就拿了兩塊卡,一個是最直接對标的勁敵RX560XT,目前國行定價是999元,在這個價位性能非常不俗;然後也拿了一塊目前相當熱門的RX 580 2048SP,這在貼吧可是炙手可熱,至于RX 580 8GB/4GB也是沒太大的必要性了,鐵定比GTX 1650強一大大截,雖說現在某些品牌的RX584已經賣到1099了。

為了測試的代表性,我們的顯卡就不标注顯卡了,畢竟很多型号本身就是沒有公版的,能翻出個非公版也是不容易...

3

性能實測-不如競品

理論性能測試——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19

幾個經典的3DMARK項目測試下來,還真讓人有點大跌眼鏡的驚詫感。

首先對比上一代的帕斯卡選手GTX 1050 Ti,GTX 1650在3項成績裡相比它是強了-11%、 37%、 6%,其中兩項代表了DX11性能的Fire Strike項目的提升都非常不明顯,有一項甚至還弱了11%,不過代表了DX12的Time Spy竟然強了足足37%,圖靈架構的DX12性能是真的驚人。

然後對比GTX 1060 6GB的話,GTX 1650平均是低了52%,TS項目差距算是比較近的隻有20%,但畢竟GTX 1650連供電都不用接,能達到這個水準也算是可以了,依然是圖靈架構的DX12優越性體現

對比AMD那邊的話,GTX 1650就有點不夠看了,RX 560XT比GTX 1650平均強了33%,FSU這一項強了有66%。而且RX 560XT的價格還實惠挺多,畢竟考慮買這個價位顯卡的玩家應該是很在意預算的,所以GTX 1650會不會有一點出師未捷的感慨呢?再對比高一檔的RX 580 2048SP,這差距就更大了,達到了43%,而且兩者同為華碩産品,這對比就很有參考性了。

對比完了理論性能,再去看看遊戲表現如何吧,畢竟是圖靈架構,也許對遊戲的優化會稍微好一點。

●遊戲性能實測——

本次,我們隻針對1080P分辨率進行測試了,GTX 1650本來定位就不是2K分辨率遊戲卡,遊戲也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幾款,有《古墓麗影11:暗影》、《巫師3》、《奇點灰燼》、《刺客信條:奧德賽》、《生化危機2重制版》、《戰地5》、《鬼泣5》,雖說測試結果隻代表了這幾款遊戲的表現,但你們參考參考還是夠用的。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0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1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2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3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4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5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6

遊戲測試小結:測試了上面幾款遊戲的1080P畫面,可以看到在《鬼泣5》遊戲中,GTX 1650比GTX 1050 Ti高了有23幀,比例也挺高,其他遊戲則分别提高了4~12幀。再綜合算一個平均水平——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7

綜合上述7款遊戲的1080P分辨率表現,GTX 1650相比GTX 1050 Ti是強了26%,比預期的要強,值得點贊,也挺接近NVIDIA官方說的30%的數據了。

比小哥GTX 1060 6GB則是低了近25%,所以更不用看GTX 1660了,差距隻會更大。

AMD方面,實際表現差距也沒有前面3DMARK那麼大,但兩塊A卡都是真的比GTX 1650強多了。RX 560XT和RX 580 2048SP比GTX 1650強的幅度達到了12%和20%,所以網上老是說的AMD yes,還是有理有據的,這倆卡不僅比GTX 1650強,價格還更實惠,AMD真香

4

其他測試-能耗比大躍進

●顯卡穩定性測試: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8

使用3DMARK壓力測試對這幾款顯卡進行嚴刑拷打,華碩 DUAL GTX 1650的分數為96.3%,遺憾未能通過97%的及格線。不過也可以看到,GPU的加速峰值頻率居然也達到了2010MHz,這其實比上一代的GTX 1050 Ti要高了不少的,圖靈架構的GPU BOOST還是很強大的。

3DMARK壓力測試的标準還是非常嚴苛的,用料、散熱稍微差點都搞不定。然後再拿其他幾款參測顯卡來比一比。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29

可以看到很多款顯卡表現都是很不錯的,連公版的GTX 1060都達到98.5%的分數,華碩這款GTX 1650沒達線也是有點尴尬。

滿載功耗對比測試: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0

兩個滿載功耗測試都反映出,GTX 1650的功耗表現和GTX 1050 Ti是基本上一緻的,幾W之間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計。但考慮到GTX 1650性能比GTX 1050 Ti強了有26%左右,這種半導體架構/工藝制程的提升還是很讓人欣喜的。功耗最高的也自不必說,RX 580 2048SP因為核心規模更大,流處理器數更多,功耗高點也是合情合理。

滿載發熱對比測試: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1

畢竟是75W TDP的GPU,溫度自然不會高到哪裡去,華碩 DUAL GTX 1650的滿載峰值溫度為67℃,很多50系的卡都差不多是這個水準的了,裝到機箱裡也不太需要擔心溫度。最熱的則是藍寶石的RX 560XT。

顯卡噪音測試: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2

噪音相信也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了,華碩GTX 1650的噪音控制也是不錯,隻有50分貝。RX 580 2048SP的就吵了點,56分貝,比單風扇的公版GTX 1060都要高。

至此,GTX 1650的全部測試項目都完畢了,各位看官對它的表現滿不滿意呢?

5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3

綜合7款遊戲 3DMARK性能

性能方面,如果它的定位是取代GTX 1050的話,那GTX 1650說實話提升還是挺夠意思的了,基本上也達到了55~60%,但這就意味着它和GTX 1660之間很可能還要插進一個GTX 1650 Ti,甚至可能還要來一個GTX 1650 Ti Boost之類的,先留個懸念吧。

但是!如果說它取代的是GTX 1050的話,那這漲價幅度也有點忒狠了,之前GTX 1050的首發價格隻要899元,現在達到了1199元,貴了33%,這就缺點意思了。但如果取代的是GTX 1050 Ti的話呢,這性能提升的幅度就隻有26%了,幅度遠沒有麥克斯韋架構GTX950升級成帕斯卡架構GTX1050那麼大,是圖靈不夠力了?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4

再看和它的勁敵AMD RX 560 XT之間的對比,560XT目前國行價也隻要999元,性能足夠戰勝這圖靈架構的GTX 1650,而且更便宜。需知道選購千元卡的用戶群體是非常看重性價比的,每100塊錢能多買多少性能,他們都會拿個計算器一點點摳出來的。所以說GTX 1650(現在)的定價是稍缺競争力的

但如果隻對比NV自家的産品來看的話,其實這升級還是可以的,GTX 1050 Ti當初上市價格為1199元,現在GTX 1650上市價格為1199元,後者比前者平均強了26%,再結合TDP不變,功耗實測區别也不大,也算是還不錯的升級了,能打75分。但無奈還是AMD的産品定價策略更給力,比GTX 1650強20%的 RX 580 2048SP價格也隻需要1000出頭。更有甚者,部分品牌的RX 580 4GB京東自營也隻需要1099元,這卡比RX 580 2048SP還要再厲害一丢丢,對比GTX 1650優勢更明顯了。

但,功耗極低也是這卡的優勢之一,強大的圖靈架構能耗比适合網吧的一些中端區、網遊機區采用,性能夠用,打個網遊也杠杠滴,溫度也不高,不太擔心積熱問題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5

當然,如果你更傾慕于N卡的話,其實現在市面上GTX 1060 6GB價格也已經下沉到不錯的位置了,有一些甚至做到了1200塊錢,其實也是比GTX 1650更值得買的,所以說它這價格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尴尬啊。

GTX 1650作為目前的圖靈最入門級型号,肩負了大量鋪貨的使命,任重道遠,出師就面臨兩三座大山,看看NVIDIA怎麼應付吧。

6

擴展閱讀-各家非公搶先看

GTX1650各品牌非公搶先看 短小精悍是他們的代名詞!

作為圖靈架構的弟中弟,GTX 16系列目前最低端的型号,GTX 1650終于在今天上架銷售啦。N卡能深得玩家喜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AIC衆多,同一型号各種非公也很多,自然能滿足不同玩家的口味,這次GTX 1650也不例外第一時間就上架了形形色色的非公型号,下面我們就逐一看看。

七彩虹iGame GTX 1650 Ultra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6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7

七彩虹的這款顯卡延續了iGame的設計特色,以黑色為主體,紅色和銀色作為點綴,外觀設計還算在線。顯卡為雙BIOS設計,标稱的最高BOOST頻率可以達到1860MHz,實力不容小觑。

影馳GTX 1650大将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8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39

這次影馳中低端顯卡的外觀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新的GTX 1650大将一改以往低調的外觀設計,以銀白色為主,非常有金屬質感。

索泰GTX 1650毀滅者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0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1

素以堆料王著稱的索泰也立馬上架了GTX 1650毀滅者,這次索泰的低端顯卡是否也會用料十足呢?持續關注我們PConline DIY硬件頻道就對了。

技嘉GTX 1650 GAMING OC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2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3

技嘉作為闆卡大廠怎麼會缺席首發,技嘉上架的型号為技嘉GTX 1650 GAMING OC,雖說是低端顯卡但顯卡外觀還是頗具逼格,低調卻不失力量感和科技感。

華碩DUAL GTX 1650 O4G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4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5

華碩的DUAL GTX 1650 O4G,也是我們評測的主角。顯卡的造型比較簡約,實測在溫度控制、穩定性、噪音各個方面還是不錯的。

華碩ROG STRIX GTX1650 O4G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6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7

使用了和ROG STRIX GTX1050Ti O4G一樣的外觀,散熱器棱角分明,極具猛禽家族特色,也可能是是本代最便宜的ROG顯卡了,至于這張最便宜的ROG顯卡實力如何?當然還是要我們測過才知道。

MSI GTX 1650 GAMING X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8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49

微星新一代頂級非公魔龍系列沿襲到了GTX 1650這個規格,相信這張顯卡也會是最強最好的GTX 1650之一。

MSI GTX 1650 AERO ITX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50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51

GTX 1650作為一張低功耗顯卡,怎能沒有ITX型号,微星首發就上了MSI GTX 1650 AERO ITX顯卡,顯卡為單風扇設計,更加小巧了,加上GTX 1650低溫低功耗的特點,特别适合玩家用來打造小主機。

映衆GTX 1650黑金至尊版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52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53

映衆中低端顯卡都差不多樣子,也都使用公版的PCB,不過也比較小巧玲珑,别具特色。

耕升GTX 1650炫光OC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54

5600x過渡顯卡推薦(千元級新N卡GTX1650首發)55

耕升GTX 1650炫光沿襲了炫光系列顯卡菱形的設計風格,處處透露出幾何圖形的切割感。顯卡的定位應該也會比一般型号高端。

好了,上面就是市面大多數GTX 1650非公一覽了,不知道大家更心儀哪一張呢?或許等到我們評測出來再做決定也不遲,大家記得持續關注我們PConlineDIY硬件頻道哦~各種GTX 1650評測正在路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