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縣,是尚未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2020年,該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先後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最美教師”稱号。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為何能頻頻獲得榮譽?
帶着母親邊打工邊上學 第一次高考因病落榜
劉秀祥4歲時,父親因病離世,母親傷心過度,患上間歇性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姐姐們先後離家出走,曾經的六口之家,在劉秀祥10歲那年,隻剩下他和母親兩人相依為命。
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和給母親買藥,年幼的劉秀祥開始撿廢品、打零工,跟着大人上山采藥。生活艱難,劉秀祥始終沒有放棄讀書上學。沒錢交學費的時候,老師為他墊付了學費,老師一句“你來讀書就好”,劉秀祥至今記在心裡。
小學畢業,劉秀祥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進縣城裡的中學。
他帶着母親去縣城讀書,因為沒錢租房,就用稻草在學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間棚子。屋前空地上挖個坑,架上鐵鍋,便是廚房。初中三年,劉秀祥放學後就去撿廢品,周末則四處打零工,每周能掙20多元,勉強維持他和母親的生活。
初中畢業後,劉秀祥考入安龍縣第一中學,為了賺取學費,那年暑假他跟老鄉到貴州遵義的水電站打工。
烈日下,擡鋼筋不僅磨破了劉秀祥的肩膀,因為不分白天黑夜幹活,睡眠嚴重不足,劉秀祥還從100多米高的架子上栽下來過。
打工掙的錢交完學費後沒有什麼富餘,在人生地不熟的安龍縣,劉秀祥租不到一個像樣的安身之所。他租了一間閑置的豬舍,簡單處理之後,和母親住了進去。“以前特别害怕過年,不能給媽媽買衣服,不能給她做好吃的。”
高中三年,劉秀祥一邊學習,一邊利用課餘時間賺錢維持生計,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高考前一周,他病倒了,最終以6分之差落榜。劉秀祥一直企盼的黎明,沒有到來。
“你抱怨自己沒有鞋 而别人卻沒有腳”
絕望的時候,劉秀祥想過離開這個世界。他翻開以前的日記,回望自己的過去。過往的窘迫和辛酸一幕幕重現,随時都要把劉秀祥逼入絕境。
2002年5月19日日記裡的一句話,抓住了劉秀祥的眼睛。
“當你抱怨沒有鞋穿的時候,你回頭一看,發現别人竟然沒有腳。”這句話讓劉秀祥一下子就釋然了。
劉秀祥拿着變賣所有家當換來的86元錢,帶着母親離開安龍,到黔西南州的州府興義市,從頭開始。經朋友介紹,他在一家洗浴中心找到了工作。
人間有溫情 衆人幫助下他再戰高考
在洗浴中心給客人擦背,劉秀祥可以拿到每位客人五塊錢的報酬,這樣的日子,劉秀祥過了将近50天。
“從客人的言語中,我看到了另外一種生活,那種生活隻能通過讀書獲得。”就這樣,劉秀祥決定複讀,他開始在興義市尋找能夠接收他的學校,但連續聯系了五六所高中,都被拒絕了。有一位校長,他甚至去拜訪了四次。“我第五次去拜訪他,我給他跪下了。”
這一次,校長接受了劉秀祥。
事情已經過去十多年,劉秀祥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校長的接納,意義不僅是接納本身,如果他當時沒有接納我,可能我就帶着仇恨離開了,覺得世界很冰冷,人間沒有溫情,而事實上,人間确實有溫情”。
學校是全封閉管理,因為照顧母親,劉秀祥選擇住在校外。班主任了解到劉秀祥的情況,開始發動全校師生捐款,劉秀祥得以專心緻志學習。
2008年,劉秀祥第二次參加高考,考取了山東臨沂師範學院。
因為自尊心 買下幾百份報道他的報紙
考上大學開心的那股勁兒還沒過去,劉秀祥就到鐵礦廠打工,籌集上學的路費。2008年9月,劉秀祥帶着母親千裡北上,到大學報到。也是在這期間,他的故事被媒體發現,孝子劉秀祥“千裡背母上學”的事迹上了當地報紙的頭版。
他說:“我花了幾百塊,買下了學校報刊亭所有登我故事的報紙,自尊心強,不希望别人知道。”
劉秀祥:一個人活着,不應該讓人同情、可憐,應該讓人可親、可佩、可敬。
大學四年,劉秀祥利用課餘時間做着各種兼職,發傳單、擺地攤、做家教、當服務生等等。他将打工所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母親的住院治療,一部分寄回貴州,資助初中撿廢品時認識的三個弟弟妹妹上學。
在校期間,劉秀祥獲得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諸多榮譽。
回鄉教書給孩子們精神動力 “教育就是人與人的情感”
一路走來,劉秀祥經曆了很多坎坷,也感受到了很多溫暖。
大學畢業後,一些單位主動向他發來邀請。其中北京一家公司,給出了年薪55萬的待遇。劉秀祥本可以拿着高薪和母親在城市生活,不再回到那個充斥着苦難記憶的老家。
但這時候,他撿廢品時認識并一直資助的一個妹妹打來電話。電話裡,妹妹告訴劉秀祥自己不想讀書了。放下電話,劉秀祥開始為回家做準備。
劉秀祥:我想回去,給他們精神動力。
于是,劉秀祥帶着母親回到家鄉,在農村義務教育基層教師招考中,劉秀祥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特崗教師,成為望谟縣打易中學的一名曆史老師,後又被調入望谟縣民族中學高中部任教,最多時擔任五個班的曆史老師和三個班的班主任。
貴州省中考滿分700分,而劉秀祥面對的,是最高300分出頭,最低不足100分的學生,他們抽煙、喝酒、賭博、談戀愛、玩手機……如何影響這些對未來迷茫的孩子?
劉秀祥開始策劃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周末邀請學生到家裡聚餐,他甚至和學生講了自己的故事。要知道,即使在自己處境最艱難的時候,他都不願意向别人提起這些。
劉秀祥:教育其實就是生活的細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8年騎壞8輛摩托車 為資助學生變得“像乞丐”
3年後,劉秀祥作為特崗教師的任期結束,他可以雙向選擇,自行決定去留。
劉秀祥選擇繼續留下。
望谟地區95%以上的土地是山谷丘陵,深山區的老百姓對教育也不夠重視,當時,10餘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6%。劉秀祥想影響更多的人。他騎着摩托車去學生家勸學家訪,車上綁着音響,播放着自己的故事。
8年裡,劉秀祥幾乎跑遍了望谟縣每個鄉鎮,騎壞了8輛摩托車。
劉秀祥自掏腰包,資助學生,但他的經濟能力畢竟有限。他開始四處籌錢,但借的速度跟不上還的速度,久而久之,就落下了“劉老師像乞丐到處乞讨”的名聲。
劉秀祥:其實人在困難的時候你幫他多少并不重要,你安慰他一句,拉他一把,就是給他希望。
被喚醒的人們“覺得讀書有用”
向外,劉秀祥發動自己的大學同學,向内,充分利用自己的演講能力。2018年8月,劉秀祥調任望谟縣實驗高中的副校長,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的職能之一,是對更大範圍内的教師進行德育培訓。他以《相信奮鬥的力量》為主題,在全國各地巡回演講1000多場,講述着自己的故事。
2012年至今,劉秀祥自己資助或對接資助的學生有1900多人。
截止到2020年9月,他為101名今年考上大學的學生對接了資助,資助金額共計290多萬元。
另一組數據,更讓劉秀祥激動。2020年高考,望谟縣本科上線率63.44%,在全州9個縣市中排名第三,而5年前,望谟縣高考本科上線率僅為12.26%,排名倒數第二。
談到變化的原因,劉秀祥說,這裡的人們被喚醒了。
劉秀祥:學生還是那樣的基礎,教師還是那撥教師,結局卻變了。家長被喚醒了,相信學校,學生被喚醒了,覺得讀書有用。
雖然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望谟縣至今沒有脫貧摘帽,但這座傾全縣之力斥資1.6億元建造的能容納3000多名學生的望谟縣實驗高中,讓人們看到了當地政府通過教育擺脫貧困的決心。
記者丨王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