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9 23:07:41

從張三豐傳下來的太極拳十三勢。它不是十三種姿勢,而是十三種方法。捋、捋、擠、按、采、挒、肘、靠八個字即八種手法。這八種手法與文王八卦方位圖有嚴格的四正四隅合成對應關系。

太極拳屬内家拳法,着重陰陽變化之理,因此八卦方位與人體對應各有其竅,而每竅在人體經絡髒腑中又各有其位。要求在練功中,以意引氣,按竅運身,意到氣到,氣到勁到。這就是内功要義的根本所在。

他又說:“實踐證明,太極拳久練得道者,不但在技擊中,可出奇效,而且在保健上也會起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為了使太極拳練者掌握八法要義,以下對八法所屬經絡竅位與八卦的對應關系作詳細介紹:

而:在八卦中是坎中滿。方位正北,五行中屬水,人體對應竅位是會陰,此穴屬腎經。

拳譜歌訣:“勁意何解,如水浮舟行,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全身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它千斤力,漂浮也不難。”

所以說掤勁是一個浮勁,使對方漂浮,就像讓對方上了船,他有多大的勁也使不出來。注意手上必須沒有勁,是松軟的,不給對方做支撐點對方才能漂起來,發勁時想會陰與前胯一合就可以了,勁就打着圓圈出去了。手上沒有勁, 有勁才似水,有勁就是個棍子。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1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1

捋:在八卦中是離中虛。方位正南,五行中屬火,人體對應竅位是祖竅穴,此穴屬心經。

拳譜歌訣:“捋勁意何解,引導使之前,順其來勢力,輕靈不丢頂,引之使延長,力盡自然空,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

火能化萬物,對方來的剛勁推你,你把祖竅穴一收,用右手食指肚摸自已的左眉梢到眉攢,然後翻過來右眼眉攢到眉梢,用眼神(天目)追着它,對方就起來了。

注意必須對路:發勁時用祖竅穴與肩井穴合出捋勁。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3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3

即:在八卦中是震仰盂。方位正東,五行中屬木,人體對應竅位是夾脊穴,此穴屬肝經。

拳譜歌訣:“擠勁意何解,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間接反應力,如球碰壁還,又如錢投鼓,躍然聲铿然。”

夾脊往前腳湧泉穴上一合,手上不要用勁,發勁如錢投鼓,又如球碰壁還,不發長老之勁,發勁原則是薄、順、短、脆、遠。夾脊,後手合到前腳上就是個大圓圈。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5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5

按:在八卦中是兌上缺、方位、正西、五行屬金。人體對應穴位是膻中穴,此穴屬肺經。

拳譜歌訣:按勁意何解,運用似水行,柔中偶剛強,急流勢難擋,過高則澎湃:逢湟向下潛,波浪有起浮,有孔必鑽入。

使按勁時就想着膻中穴,等對方擠着你時往回收一韭菜葉距離,就可以把對方之力化解了。如果兩隻手将前手大指對着膻中穴,用視線找兩點的中間點,找一個三角形,這就是按。收胸不能收大了,隻收一韭菜葉距離,收大屬于整個後通,(勢如兵敗,如山倒)進攻也不能整個進,不能全力以赴,這都是忌諱。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7

采:(胯與腳合)在八卦中是乾三連,方位屬西北,五行中屬金,人體對應穴位是性宮。(左乳房内上角)和肺愈。(脊椎骨兩側)兩穴,該穴屬大腸經,

拳譜歌訣;采勁意何解,如權之引衡,任爾力臣細,權後知輕重。較移隻四兩,千斤亦可稱,若問理何在,杠杆作用存。”

采勁要輕靈,好像采摘花朵或果實。使用勁時要特别注意技巧,如對方進攻時,用左手或右手握住對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其效用與采胳同,欲使對方前傾時,而乘機使其重心向前。采非用手,手采則功力小,須用勁源與腰腿勁相合,加以意氣。采如得勢,能讓對方頭暈目眩。由腳跟合身垛起,跟起即可發之。采人不可同時兩邊,可使對方重心偏于一側,否則反被其借勁而重心不穩。采時手輕而意念要重,方能有效。采時易己身中正、沉腰倫腿、含胸攏背、沉肩垂肘、氣沉丹田、眼神下視。《太極拳經》雲: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即此謂也。

太極拳式中,海底針一式,即為采之用法,海底針連後以扇通背,即采後随發之意。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8

挒:在八卦中是坤六斷,方位西南,五行中屬土。人體對應穴位是丹田穴。此穴屬脾經。

拳譜歌訣:挒勁意何解:旋轉若車輪,投物于其上,脫然擲丈尋,急流成漩渦,卷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

中極不離土,挒勁分為上挒和下挒,分者為上挒,後腳一蹬就出手上挒,手腳交叉相合為下挒。

挒勁在太極拳中不甚應用,故知者甚少,不如棚、捋、擠、按、等勁為大家熟悉。然此勁實甚重要。譬如自己在前傾後仰勢背之際,欲便轉順,即須運用此勁。挒勁用于捋勁或采之後,用法是一手按住對方之臂,另一手用手臂放于對方腋下或胸頸部反挒之,使對方後仰傾跌。挒勁又分橫挒采挒等,也叫上挒,下挒者,但均運用勁源配合腰腿之勁,而不是用手勁。用此勁應注意與對方距離不可過遠,遠則無效,身法、步法使之靠近,方能有效。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9

肘:在八卦中是艮覆碗。方位東北,五行中屬土,人體對應竅位是肩井穴,此穴屬胃經。

拳譜歌訣:肘勁意何解,方法計五行,陰陽分上下,虛實須分清,連環勢莫擋,開花肘更兇,六勁融通後,用途始無窮。”

往前打是手找肩,往後打是肩找手,肘勁是通過勞宮穴與勁源肩井穴相合而産生。左臂打肘勁時,意想左手勞宮穴先找右肩井穴,立即滑向左肩井穴,肘勁也即産生。手之攻擊對方包括指掌、拳、腕,應有合适的距離,太遠易犯手未到,而勁已斷之病;過近則勢必閉而不能發。故欲彌補此缺點,在距離過近,用手不得勢時唯有用肘勁以助之。手前足前為人之第一點防線,肘前膝前為人之第二道防線,較手為遠。近距離發之得勢,較手為猛,可直接攻擊對方心窩或軟肋為毒手。發時與膝相合,加以意氣。身體正直、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收住、眼神注視對方,捋中用肘,含于對方用捋之時,以肘還擊之。推手中用肘,兩人分開之時,一手執對方之手,一手用肘擊其胸口,此勁兇猛,如用不得法反為對方借勢,故用時不可不意之。

靠:在八卦中巽下斷,方位東南,五行屬木,人體對應穴位是玉頂穴。此穴屬胃經。

拳譜歌訣:靠勁意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飛式用肩、肩中還有背,一旦得機勢,轟然如搗碓,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

胯找肩是肩靠,肩找胯是背靠。靠勁可以肩或背靠對方之胸口,其勁又較肘勁更厲害,用于已身與對方距離更近之處,助肘之被閉而不能發勁時。靠時已身臨近,肩與胯合。靠勁分肩靠與背靠兩種,它的内勁由兩穴相沖所産生,如重心在左腳,左環跳穴找右肩井穴為肩靠,右環跳穴找左肩井穴為背靠。重心在左腳時,右環跳穴找左肩井穴為肩靠,左環跳穴找右肩井穴為背靠,不可以用肩硬撐對方,須在已身與對方皮膚稍相接觸之際,以肩胯合勁,加之意氣靠之,或上或下,随機而行。至于自己之身法、步法,尤其注意。順步前腳弱,,插入對方之裆内,成丁字形,否則不能得勢,靠在大捋中用之最多,唯靠時應虛領頂勁、含胸攏背、尾闾中正、眼神注視前方。此處更須防護自己面部及所靠之臂。不然一有疏忽則易被擊面,或有撅臂之慮,故靠時另一手須護于靠之手臂肘處,以防不測,能發靠勁則體弱勁小者,亦可攻擊力強之人。因靠近手勁,肘勁更大。

太極十三式深層講解(太極十三式的竅位對應)10

四正基本推手:棚捋擠按

棚:由于身肢放長産生一種彈性,猶如弓張,為了背的彈力所拉長而産生彈性一樣,形成一種貫勁,呼為棚勁。凡是以意貫注于肢體任何部分,旋轉地、向前引伸地《順纏絲》都是棚的作用。

在推手中,棚是以右(左)手棚住對方,雙按粘着點做軸心運動的旋轉,随着主宰于腰脊的軸心旋轉來取纏絲、螺旋式地劃了弧似走化,并和拿對方的掌而引進。同時以左(右)手尺骨處輕捋對方右(左)上臂而引進。采捋的合一旨在使對方立身不穩,身漸後退。同時收胯、轉腰、塌裆,後足漸變為實,前足漸變為虛,形成塌腰外輾之勢。

捋:捋勁是在身肢放長的條件産生的,當身肢運向内或向左,并做逆纏絲的螺旋時,即産生捋勁。由于螺旋關系,擴大了接觸面,因而增大了摩擦作用。凡是以意貫注于肢體任何部分旋轉地、向後或左或右地走化着,都是捋的作用。捋勁是棚勁的反面.在棚手中,當對方按經我捋化而不得勁後,即變成擠再繼續進攻時我乃化弧捋回,引之近己身的左方或右方,而使他之落空。捋之引近己身,乃露落而誘彼深入,但手欲棚住,并須注意捋時自己的手臂勿貼己身,肘不沾肋,肘尖勿使移向身後,以免被逼不能出勁還擊。

捋時要适時、注意後腿、轉腰,松垮、胯要下塌外輾。

擠:棚捋為四正的主勁,擠按為棚捋的助勁。屆時棚勁依靠性不夠,為了避免扁病,采用雙手交叉來加強棚勁。将雙臂合成如環形,在力學上名為合力,這樣就可以左右逢源、虛實互變的發勁。呼為擠勁,在推手中,當我雙按為對方棚化捋引後已不得勢時,即變前手(被棚被捋得手為前手)為屈肘,掌心斜向外下成平園(手與肘平)前擠或立園(手在上肘在下)前擠,後手貼于前手肘節之下,掌心向外,以助前手之勢(後手手掌斜向前上)作為防止對方按手拿或捋或變為按,逐漸迫使對方立身不穩,身前靠,前足為實。

按:按是以掌中心作為軸心,用掌的四周旋轉,壓迫的找尋對方的空虛,力争上遊,位在人手之上,這樣不但用處多範圍廣,且天地盤大,易轉為四正的其它三勁,也易轉為四偶的采挒倆勁。

在推手中,按是為我雙掌按住對方的一臂,并轉換虛實,于雙按之中一手控制腕節,一手控制肘節,使對方不易活便還擊,手中輕沉兼備,不任其兩掌在這換虛實,掌心周圍旋挂于對方手臂上,也就是不斷的移動力點,作無數前按的表象。逐漸按對方立身不穩,我漸前坐,前足為實。

總之,棚捋兩勁為走化勁的手法,裆勁要下去,裆要外輾,坐實後腿,在腰胯變換時,同樣須使肩胯垂直,兩乳與兩肚角成一垂直,勿使身體前俯後仰、歪斜。始終保持立身中正。自己的手臂要輕靈柔軟,但不可以失去棚勁,以免失去松開我勁勿使屈之勢。所以,肘萬不可貼住己身,要留有旋轉走化的餘地。腋下始終保留有空隙,約可容一拳。同時肘尖不可移向身後,以免被逼不能發勁還擊。擠按兩勁為進攻的手法:坐實前腿,出手不易太過足尖,肘節下墜,始終屈而不直,在任何角度上力求肩與胯成垂直,兩乳與兩肚角成垂直,不使身體俯傾歪斜,要保持立身中正,上下一條線。

四偶補助推手:采用肘靠

采:采勁與擠勁相反,擠是雙合,而采是雙分。它的形勢猶如一手把住樹栓,一手拿水果一樣。采勁為擒拿的基礎,擒拿是從采勁内發展出來的它的主要作用在手。遏制隅和牽動對方。拳論說:“采天靠地相應求”,采、是以手掌指虛掩、放松手臂,乘勢借力地曲肘、而突然、沉重的一采,速度快,距離短,力點準,猛力采。不許死握滞重。乃驚戰之流,最近牽動對方足跟。但也容易震動對方的腦神經。故此動作宜輕用。功夫相當者可以多試試用勁得當與否。

挒:挒勁的特點為運用指掌的尖點,以突擊的方式在近距離内抖出一種勁擊。為以往擒拿内閉穴的基礎。就是主要用抖擊,而不是發勁,常用當手達其點而發的形勢,己變時欲發不能,則改為挒勁抖出。如用蓄勁時,觸覺對方已被牽動,則還可乘勢轉為勁。這種撚勁與按勁同屬運用範圍較廣的一種手法,撚勁除了主要作用的抖擊之外,也具有與捋勁相反方向的作用。捋為往後或左或右傾斜。乍為向前斜角旋轉,乍出如抛物線。總之,蓄勁與采勁,它們是一個對立的。在采的過程中迂到阻礙即轉為挒。反迂到阻礙即可一轉反為采之。這是采挒二着的統一,猶如四正棚捋二勁。但是采挒是統一于棚捋之中。它們之間以棚捋為主,采挒為賓。

肘:肘靠與采挒雖然都是隅手,但采挒是用于手腕,出了方園圈外,而肘靠則是用于手法進入方圓圈的内圈裡,這同樣屬于隅手,所以采挒譬如長兵接戰,肘靠如短兵接戰。在推手過程中,若形成俯斜出圈裡,就以采挒補救之,若形成仰匾進入内圈裡,就以肘靠作為後備軍,

肘之為用,當一臂要搭手前發的肘臂上,使一肘變為二肘之用。肘擊是肘尖或肘的周圍部分于人之身軀而擊出,因為肘尖擊人胸肋是傷人的,故現已經不許應用于胸肋。推手時肘部進擊對方胸肋是不容許的,隻許緊貼對方肩臂而用肘擊放勁。

靠:凡是身軀某一部分的抖勁的震彈力擊人者,均呼之為靠勁。靠勁猶如象棋中将帥親自出戰,八面威風,氣勢逼人,也有因左或右的某一臂出隅,而又一臂又支援不及,處于此種不得己時,才運用身軀,以肩靠擊之,肩靠有前肩、側肩、後肩之别,肩靠必須做到一靠出擊時不偏于一邊,并針對對方重心以擊之,以免有落空失勢之時。

肩靠時須裆勁下沉,身法中正,,前肩、側肩靠時肩不可超出漆頭。

除肩靠外,還有“七寸靠”,“背折靠”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