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雖然隐藏在地下,但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量的地下水用于生活和生産。地下水大多是清澈透明的,那麼它是純淨的H2O嗎?
告訴大家,地下水并不是化學純的H2O,而是一種複雜的溶液。除了純水,還有氣體、離子、微量元素、膠體、有機質、細菌等。
賦存于岩石圈中的地下水,不斷與岩土發生化學反應,并在與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進行水量交換的同時,交換化學成分。水是最為常見的良好溶劑。它溶解岩土的組分,搬運這些組分,并在某些情況下将某些組分從水中析出。水是地球中元素遷移、分散與富集的載體。許多地質過程(岩溶、沉積、成岩、變質、成礦)都涉及地下水的化學作用。地下水的化學成分是地下水與環境(自然地理、地質背景)以及人類活動長期相互作用的産物。一個地區地下水的化學面貌,反映了該地區地下水的曆史演變。
一般地下水中可能含有無機物、有機物、氣體、微生物等。無機物主要有Cl-、SO42-、HCO3-、Na 、K 、Ca2 、Mg2 等離子(含量一般大于5mg/L),還有微量(含量0.01~10mg/L)的NO3-、CO32-、F、B、Fe、Sr等;地下水中有機物一般為烴類或醇類;地下水中常見的氣體有O2、CO2、CH4、N2、H2、Ar、Kr、He等;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和藻類。
地下水的味道也能夠多種多樣。二氧化碳(CO2)的加入會使地下水嘗起來清涼可口,氯化鈉(NaCl)則會使水變鹹,氯化鎂(MgCl2)和硫酸鈉(Na2SO4)會讓水嘗起來又苦又澀。地下水中還會含有鐵(Fe)的離子,但究竟是亞鐵離子(Fe2 )還是鐵離子(Fe3 ),這取決于地下水的含氧量,在含氧量少時水中的鐵離子多為亞鐵離子(Fe2 ),含氧量高時亞鐵離子就會向鐵離子(Fe3 )轉化。如果地下水含氧量少,它就會含有大量亞鐵離子(Fe2 ),當這些水流出地表的時候,亞鐵離子(Fe2 )就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變為鐵離子(Fe3 ),并結合氧原子形成鐵鏽一樣的礦物(成分是Fe2O3),這時,地下水喝起來就會有鐵鏽味兒。稀奇的是,含有腐殖質的地下水會有點甜味哦……但卻不宜飲用!
地下水中的各種“溶劑”可以用礦化度表示。礦化度,又叫總溶解固體(total dissolved solid,簡寫TDS),指地下水中所含有的各種離子、分子與化合物的總量,以每升中所含克數(g/L)表示。礦化度的地下水分析中一個重要的指标。在一般水文地質調查中,區分為簡分析和全分析,簡分析項目少,精度要求低,簡便快速,成本不高,技術上容易掌握,分析項目除物理性質(溫度、顔色、透明度、嗅味、味道等)外,還應定量分析以下各項:HCO3-、SO42-、Cl-、Ca2 、總硬度、pH 值。通過計算可求得水中各主要離子含量及總礦化度。全分析項目較多,要求精度高。通常在簡分析的基礎上選擇有代表性的水樣進行全分析,以較全面地了解地下水化學成分,并對簡分析結果進行檢核。全分析并非分析水中的全部成分,一般定量分析以下各項:HCO3-、SO42-、Cl-、CO32-、NO2-、NO3 、Ca2 、Mg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