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民豐收節消息稿

農民豐收節消息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22:55:42

農民豐收節消息稿(慶豐收迎盛會我在鄉村樂享豐收)1

記者(右一)正在幫杜培德(左一)“吆喝”。司勇 攝

  金穗卷起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

  甜絲絲的“玉露香”梨、脆生生的富士蘋果、綿軟甜糯的蒸紅薯……金秋九月,我市豐收節主會場的劉家堡村,一派喜氣洋洋的豐收場面。會場最吸引人的,莫過于琳琅滿目的名優農産品展示區。捧起紮堆兒的紅薯、“氣派”的南瓜,9月23日,記者跟随農民朋友一起“叫賣”農産品,共同感受豐收的喜悅。

  豐收節上來“吆喝”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會場在哪兒?走入劉家堡村,不需旁人指引,循着這動人的歌聲找就對了。

  綠油油的葫蘆挂在架上,随風搖擺,跳起歡迎來賓的歡快舞蹈。一簇簇鮮紅的山楂果挂在枝頭,點綴了金秋。沐浴着秋日燦爛的陽光,置身于豐收的畫卷,腳步也愈發輕快。

  廣闊的玉米地畔,金黃的谷倉旁,便是豐收節的會場。名優農産品展示區,60個攤位有序擺放,農民朋友正忙碌着整理。

  44歲的杜培德是山西錦培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在家人和社員幫助下,他将合作社生産的紅薯、南瓜、梨等産品擺上攤位。盡管秋高氣爽,忙裡忙外的他仍然額頭沁汗。“還缺人手不?”就這樣,記者為杜培德當起“推銷員”。

  争做農業“小百科”

  竹籃裡,南瓜有的扁、有的圓;紅薯剛從地裡挖出來,還帶着濕潤的泥土……杜培德頗具原生态氣息的攤位很快吸引了遊客圍觀、拍照。

  有了“流量”,就有市場。記者快速整理下剛剛學習的農産品知識,向市民推銷。“這個扁球形的是小闆栗南瓜,旁邊大兩号的是大闆栗南瓜,口感粉糯。這個是大南瓜,熬粥特别好。這個是甜面南瓜,咱太原人喜歡吃燴菜,放它進去味道那叫個美,熬粥也不賴……”

  “那我喜歡蒸南瓜吃,用大闆栗還是小闆栗南瓜好?”一位大姐饒有興趣地“出題”。嘿,賣菜不能光會分辨品種,還得懂點兒廚藝。

  在杜培德的攤位“吆喝”,有點兒考驗人,紅薯有3種,南瓜有5種,特點、吃法各不同……“嗨,這算啥,我地裡的南瓜和紅薯品種還多呢,今年大豐收!”杜培德自豪地說。

  光說不嘗“假把式”

  你說好吃就好吃?讓市民說好吃才叫真本事。

  杜培德是土生土長的小店區王吳村人,在劉家堡村有熟人,找來鍋現場蒸紅薯、南瓜。熱乎乎、香噴噴的紅薯和南瓜切成塊,一上桌,遊客便圍攏過來。

  “這個紅薯真好吃,又甜又面,這是啥品種?”吃得香,人們有了興趣,詢問着。“這個是紅心蜜薯,白的是白心蜜薯,蒸着、烤着都好吃!”記者忙不叠地應對。

  “我們還有一個‘西瓜紅’的品種,也好吃!”杜培德不失時機介紹。

  這邊吃得熱鬧,周圍攤位也不甘落後。

  “嘗嘗小時候的味道……”華辰農耕園的工作人員把早熟富士蘋果切成片,讓市民品嘗;清徐縣清德鋪村有400年紅薯種植曆史,農民小哥現場烤好流油的紅薯,任人品嘗;“喜四季”的大壽桃一個就有一斤多,看着就讓人垂涎欲滴,嘗一塊更能感受美妙滋味……

  豐收喜悅羨煞人

  一上午站着“吆喝”,嘴也幹了,腿也困乏了。但大夥兒臉上的笑容還是那麼燦爛。

  不忙的時候,去隔壁“串門”。清徐縣孔村的王如兵現場滾起元宵,白糯糯、圓滾滾的元宵很是喜人。52歲的王如兵從小就看爺爺和爸爸滾元宵。那時候,家裡種了糯米,自己磨粉,再用桂花芝麻花生當餡料。至今,他還保留着用石磨磨江米的傳統,滾出來的元宵面質細膩、口感清香。

  晉源區棗園頭村的梁學娟夫妻拉來自家的葡萄和“玉露香”梨。他們在沙土地上種植的“玉露香”梨,皮薄肉甜,遠銷上海。今年收成好,産量是去年的近一倍。

  酸爽的沙棘汁、醇香的奶制品……一個個攤位挨着逛,處處洋溢着豐收的滿足。

  這種喜悅也傳遞給遊客。67歲的石鳳珍一早從市區趕來,一上午的時間,一家人臂彎裡裝滿了收獲——元宵、灌腸、雜糧面、紅薯……“每年我們都要逛逛豐收節,感受農村豐收的美景以及農民生活的富足,特别開心!”

  記者 侯慧琴 太原晚報

  豐收心語

  山西錦培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培德:我是小店區王吳村土生土長的農民。都知道咱小店的犧湯好,早年間,我開了飯店,專賣犧湯。為了保證犧湯品質,後來辦起種羊育養基地。基地有了羊糞,又開起百餘畝的蔬果園,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環系統。我覺得,農民就是要熱愛自己的土地。我來自農村,現在帶着一份情懷回到農村,帶動農業發展,相信我們農村大有可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