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腎内科醫生,平時的工作就是為患者解決“腎髒”的相關問題,而尿常規就是我診治疾病的一大利器,大家别看一個小小的尿常規才十八塊錢,在臨床上它能反應出很多的問題。可以這麼說,有了腎功能 尿常規 腎髒B超這個腎内科的金三角,患者的疾病情況基本就能有一個大概的輪廓,今天我就針對“尿常規”這個基礎項目,來給大家講熟、講透!!!
●我為什麼要把這點放在最前面和大家講,因為我發現這一點很容易被人忽略,很多人在醫院看病的時候醫生說先尿常規做一個,接下去醫生沒有多講、護士沒有多交待、患者也沒有多問,就會有的住院患者今天留好了明天再給護士,這樣的标本其實就不新鮮了,而有的則是标本被污染了,這樣的話就容易造成尿常規報告中有誤差的可能,話不多說,以下三點要謹記。
●用清潔的容器留取尿液(一般都會發一個一次性的小杯子),注意”清潔“二字,很重要,因為有的患者在留取标本的時候容器掉馬桶裡或者别的地方,如果再撿起來用,其實已經污染了,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新換一個,留好後馬上放到專門放置尿标本的地方或者送到檢驗科。
●留取尿液時裡面不要混入其它物質,例如女性要避開月經期,留取時适當的清潔隐私部位,以防止有白帶混入,造成标本的誤差。
●最能反映你健康的尿液其實就是濃縮尿,通俗點就是晨起的第一次小便,又稱晨尿(如果把小便分為三部分,前段尿、中段尿、後段尿,那麼需要留取中段尿最為标準、客觀),如果是其它時間可能會由于飲水等因素造成一些“病理成分”稀釋後陽性率将會降低。
1.顔色:微黃色 2.透明度:澄清 3.蛋白質:陰性 4.隐血或紅細胞:陰性
5.白細胞:陰性 6.亞硝酸鹽: 陰性 7.比重:1.003-1.005 8.酸堿度:4.5-8.0
9.尿糖:陰性 10.酮體:陰性 11.膽紅素:陰性 12.尿膽原:陰性或弱陽性
13.紅細胞計數:0-10/ul 14.紅細胞:0-5.76/HP 15. 白細胞計數:0-10/ul
16.白細胞:0-3.78/HP 17.上皮細胞計數:3.7/ul 18 .上皮細胞:0.7/HP
19.管型計數:0-2/ul 20.管型:0-5.78/LP 21.紅細胞形态:正常
22.紅細胞:0-3/HP 23.白細胞:0-5/HP。
小提示:由于檢測方法的不同,可能不同地方的數據、項目稍有變動,但是每個醫院的尿常規化驗單都有其對應的參考區間、參考值。如果再進一步來細分,尿常規的各項指标上大緻可以劃分為:外觀、幹化學分析、有形成分分析三個方面,一般而言,化驗室在接到你的尿液标本後大概半小時左右即可出結果。
外觀
顔色:正常新鮮的尿液一般是淡黃色,透明的,而且沒有沉澱、渾濁等現象,但是顔色有時候會受到當天的進水情況、排尿情況或者特殊的食物、藥物影響,注意了,如果是在病理情況下,以下幾種尿液顔色需要引起注意:
①紅色--有可能是腎髒原因引起的血尿;
②白色--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等;
③棕色--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等;
④藍綠色--霍亂、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等;
⑤紫色--多見于紫色尿袋綜合征 ;
⑥黑色--臨床上還是比較少見的,如惡性瘧疾、急性溶血等會有這種情況;
尿比重:這個項目在其實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為它可以反應我們“腎髒腎小管的濃縮、稀釋功能”,一般都是在正常範圍内的,如果比重降低,則可見于尿崩症、腎小管疾病、急性腎損傷的多尿期等疾病,如果隻是單純的比重低,而下下降的也不多,那也不要太過擔心,可能是大量飲水、大量排尿所導緻的,如果比重是變高的,可能就是高熱出汗,或者脫水、糖尿病等所導緻。
幹化學分析
●酸堿度(PH值):我們正常的健康的新鮮尿液這個範圍一般在4.5-8之間,注意了,它容易受到飲食、藥物的影響,就像食用蔬菜、飲水過多時,尿液就會呈中性或者弱堿性;如果食用肉類、蛋白較多時尿液就容易呈酸性。當然了,如果考慮是病理性因素所緻,PH出現降低,臨床上一般多見于酸中毒、痛風等疾病,如果出現升高,則多見于堿中毒、膀胱炎、醛固酮增多等疾病。
●亞硝酸鹽:這個項目主要目前主要是用于尿路感染的輔助參考,注意了,如果隻是單純的亞硝酸鹽實驗陽性,也不要太過擔心,很大可能就是尿液标本被污染了或者放置的時間太長導緻的,針對這一點,所以在文章開篇我就重點強調了留好小便後一定要及時送檢。
●葡萄糖:尿液裡面的葡萄糖含量其實取決于我們血糖的水平、腎小球濾過葡萄糖的速度、近端腎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度、尿流量等多方面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不含葡萄糖或者僅僅是微量的葡萄糖,如果我們的血液中的葡萄糖數值超過8.88mmol/l,尿液裡面的葡萄糖就可以呈現陽性。
●隐血:目前尿液分析儀采用的幹化學試紙法來測隐血,隻要尿液裡面存在使試紙變色的物質,那麼就會出現陽性,所以,隐血陽性不要過分擔心,需要同時配合顯微鏡檢查确認為血尿時才臨床意義,這是不少人經常問的一個問題。
●尿蛋白:這也是尿常規裡面衆多項目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一般而言,如果尿蛋白增多,我首先要懷疑你是不是腎髒的問題,但同時是不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不容忽略,像劇烈運動後、發熱、緊張、體位等也可以出現蛋白尿陽性,如果在排除這些因素後還是陽性,就必須要找出為什麼會出現蛋白尿的原因,我知道這一點大家非常的關心,頭條上經常也有網友問到這方面的問題,為了讓大家了解的更詳細,等下我會單獨拿出來為大家作分析。
●膽紅素、尿膽原:尿膽紅素主要還是用于黃疸的診斷和黃疸類型的鑒别診斷,如果尿膽紅素陽性,比較常見因素就是肝髒實質問題或者阻塞性黃疸疾病;尿膽原增多比較常見的就是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黃疸、心衰、便秘等疾病,如果減少可見于長期應用抗生素、阻塞性黃疸等有一定的關聯,注意了,如果是考慮肝髒方面的原因,膽紅素、尿膽原異常隻是一個信号,接下來需結合肝功能、肝髒彩超、腹部CT綜合分析。
●尿酮體:像妊娠期女性劇烈嘔吐後,長期饑餓、營養不良、劇烈運動等都可以出現陽性,注意了,很多人都知道尿酮體和糖尿病有關,但千萬不可妄下結論,如果要鑒别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酮體陽性,需要同時結合血糖水平、尿糖情況來一起觀察、分析才是正解。
有形成分分析
●上皮細胞及管型:這一項臨床上多見于腎實質出現損害或者出現了泌尿系統炎症,如尿路感染等。
●紅細胞管型:可能腎髒原因引起出血,常見的疾病如腎小球腎炎、腎小球壞死等。
●白細胞管型:一般可提示腎髒或者泌尿系統存在細菌感染,如腎盂腎炎、腎膿腫等,當然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也可會有白細胞升高,但是基本不會出現白細胞管型。
●顆粒管型:正常人的尿液是不會有這種情況的,如果陽性說明可能腎髒受累,單獨看意義不大,需結合其他化驗指标一起綜合分析。
●蠟樣管型:這個項目陽性臨床上還是比較偏向于腎小管出現問題,多種腎髒疾病均可能引起。
●尿酵母菌、黏液絲:一般是正常人是不會有的,如果提示陽性可能有泌尿系的真菌感染,黏液絲如果大量存在的話可能是尿的标本污染了或者有尿路感染,話又說回來,針對這個項目,我覺得多化驗幾次對比更具有說服力,如果隻是偶爾的,身體也沒有什麼不适症狀,不必太過擔心。
●白細胞:一般正常情況下在5個以内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不要過分擔心,注意了,如果個數很多,很有可能就是和泌尿系感染有關系,也有可能是無症狀性菌尿,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尿培養進一步明确。
●紅細胞:正常情況下是小于2個的,如果變多,與泌尿系統炎症、腫瘤、結石等都有關系,需要綜合各個方面的檢查一起評估,這裡我要提示一點,女性如果在月經期,那留取的尿液中很有可能出現紅細胞,這是正常現象,需注意區别。
蛋白尿
●這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項目,我可以這麼說,蛋白尿是腎髒疾病中非常常見的臨床表現了,很多人來到腎内科就診,就是因為蛋白出現“加号”,如果是考慮它是病理性蛋白尿(通俗點理解就是疾病導緻的),說到底,無非是以3種情況:腎小球濾過膜完整性遭到了破壞,導緻它的通透性增加,大分子蛋白濾過增加,其二,近端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發生了障礙,其三,血漿裡面蛋白質的成分異常增多,已經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根據蛋白尿的“産生機制”的不一樣大體可以分成以下幾類:腎小球性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分泌型蛋白尿、組織型蛋白尿、功能型蛋白尿。功能型蛋白尿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由于體位、高溫作業後、運動等因素引起的,這裡我不在贅述,如下:
①腎小球性蛋白尿:這種類型說明病變位置在“腎小球”,反映的是它的濾過屏障出現了問題,很多的腎小球疾病會引起,它有一個特點,蛋白的性質是以白蛋白等中大分子為主。
②腎小管型蛋白尿:說明病變位置很大可能就是腎小管,反映它的重吸收能力下降了,使正常從腎小球濾過的小分子蛋白到達腎小管的時候沒有被重吸收回去,從而随尿液一起排出去了,這種情況如果進一步做“尿蛋白定量”不會超過2g/天。
③溢出性蛋白尿:我們的血液循環中存在大量的可以從腎小球自由濾過的小分子蛋白,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的極限了,注意了,最多見的就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輕鍊尿、橫紋肌溶解症的肌紅蛋白尿、溶血時發生的血紅蛋白尿。
④組織性蛋白尿:比較多見就是腎盂腎炎、尿路腫瘤,它向尿液分泌蛋白質而産生的蛋白尿,一般量是非常少的,一般小于0.5g/天,最多最多不會超過1g/天。
血尿
●講之前需排除由生理性、藥物、食物因素,如果尿裡面的紅細胞增多,尿沉渣顯微鏡檢查發現紅細胞大于3個/高倍視野,根據可不可以被肉眼看見又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
●要說引起血尿的病因,我還是這麼說,無非就是兩大類,一,由各種“腎小球疾病”引起的腎小球源性血尿;二,别的疾病引起的“非腎小球源性”的血尿,例如尿道出血、抗凝藥物過量引起的出血、腫瘤引起的出血等等。
●換一個思路,如果你發現你是明顯的肉眼血尿,而且是整個排小便過程中都出現,腎小球源性血尿一定是全程血尿,這裡我要和大家講一個非常典型的疾病,即IgA腎病,這個疾病就是在腎小球的系膜區有以IgA為主的免疫複合物沉積,腎小球系膜增生,所以很多這類患者來就診主訴便是“全程血尿”,因為非腎小球源性的血尿可能表現就是初始血尿(病變在尿道)或終末血尿(病變在膀胱)或者其它類型的全程血尿(病變位置在輸尿管膀胱開口以上的位置),怎麼區别到底是哪一種,患者自己肉眼就可以看到或者做一個“尿三杯試驗”即可。
●注意了,如果血尿是不凝固的,我又要考慮是腎小球源性血尿了,因為非腎小球源性的血尿一般都會有血絲、血凝塊出現;如果有血尿,但是解小便的時候不會痛,這很大可能又是腎小球源性的血尿,因為非腎小球源性的血尿大多數會表現的解小便的時候痛,如結石、占位、感染等。
●最後看看紅細胞的形态:大家可不要小瞧它,它又是我們臨床上診斷腎髒疾病的一大利器,注意了,普通的尿常規最多隻能初步的看一下,精準的看紅細胞形态還是需要依靠“相差顯微鏡”(這個設備昂貴,平時用的也不多,一般基層醫院都沒有,至少要到地區級醫院才能做這個項目)來觀察,幹貨來了,腎小球源性的血尿大多數是“變形的紅細胞”,而非腎小球源性的血尿大多是正常形态的紅細胞,這個項目用于鑒别“血尿的來源”特異性還是非常高的,值得推薦,而腎小球源性的血尿會有哪些疾病呢,其實是非常多的,比如:IgA 腎病、腎小球腎炎等。
白細胞尿
●這一點其實沒那麼抽象,比較好理解,這裡我要講的就是和它關聯最大的疾病,即“尿路感染”,如果人體發生了尿路感染(腎盂腎炎、膀胱炎),尿常規裡面白細胞、細菌就會升高,注意,是升高很多,可不是一點點,感染感染,就會出現感染性發熱,還有腰痛、尿頻、尿急、尿痛、寒戰等症狀,此時需要進一步做尿培養、尿菌落計數。
●經驗來看,尿路感染大部分還是以“大腸埃希菌”多見,然後針對性的使用抗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隻要用藥對了,細菌、白細胞等就會快速下降,治愈後就會恢複正常,所以,尿路感染治療起來其實不難,但我發現很多患者都沒什麼耐心,因為靜脈使用抗生素是有療程的,如果用到3天症狀緩解後很多患者就想着出院了,你看,我尿頻尿急尿痛也好了,也不發熱了,完全正常了,你還要給我挂鹽水,你是不是..........,我想告訴大家,尿路感染一定要按療程用藥,否則沒治愈出院的話是很容易反複發作的,去醫院看病,遵醫囑肯定是對自己好。
●長篇大論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第一感覺就是嗯,講的非常詳細,值得收藏,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尿常規裡面這麼多項目,很多時候是需要結合其它項目,血化驗的情況等綜合進行分析,有時候單個的指标可能意義并不大,我這個文章對于尿常規正常、異常都進行了高度的概括,目的就是讓大家也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注意了,醫學是複雜的,疾病也是千變萬化的,千萬不要看了我這個文章,以後化驗了尿常規就依葫蘆畫瓢,浮想聯翩,有任何不适,還是需要及時在正規醫院找醫生進行診治,本文不構成醫學治療建議,也不具備醫療指導意見,僅為健康科普所用,由于臨床經驗有限,難免有遺漏、錯誤之處,還望大家及時指出,如仍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果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内容,歡迎關注我,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健康知識,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我們下期再見。#人人關注腎健康##健康科普排位賽##南方健康超能團#@今日頭條青雲計劃@南方健康@頭條健康@頭條辟謠
參考文獻:
1.梅長林.餘學清.主編,内科學.腎髒内科分冊.P3-P4.人民衛生出版社
2.王海燕.主編,腎髒病臨床概覽.P6-P10.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3.陳香美.主編,臨床腎髒疾病經典問答800問,P11-P17.人民衛生出版社.
4.梅長林,餘學清,主編《内科學.腎髒内科分冊》,P73-P7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