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0 18:57:14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說起這首兒歌大家都耳熟能詳,春天到了又到了萬物複蘇的季節,又是一年春三月,燕子開始回歸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經常都能看到這個“春天使者”的身影,燕子是益鳥,以蟲子為食,在古代的時候燕子就是農田當中的莊稼守護神,保護着一方水土不被蟲害侵蝕。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經常在人身邊飛行的一種鳥)1

燕子會将自己的巢穴建造在人居住的屋檐下,可以說燕子是離我們最近的野生鳥類了,但是燕子卻又不與我們親近,反而和我們隔着一段安全的距離。燕子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許多人相信燕子在家裡築巢會帶來福氣,也側面的說明了家裡風水好。

燕子築巢福氣來

為什麼許多人的會認為燕子在家中築巢能夠帶來福氣呢?因為燕子築巢的時候,對築巢的地方選擇也是非常的嚴格,畢竟這是要作為哺育後代的基地所以必須要安全、牢靠,這也說明了燕子是一對負責任的父母。

燕(Swallow)是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

燕子在築巢之前都會去實地考察,一般都會選擇光線充足,而且比較堅固的地方來建築巢穴,人類生活的房子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它們會選擇比較安靜些的家庭來築巢,經常争吵的會影響到燕子的休息,燕子當然不會選擇這樣的家庭,争吵不休的家庭難免會吵出禍端,自然福氣也是遠離了。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經常在人身邊飛行的一種鳥)2

将築巢選址在人類的屋檐下,也能夠避免其他的動物對于幼崽的威脅,而且人類的建築都是相對來說十分的牢固,這樣就能夠省心省力,省下大量的建築材料。而且人類居住地周圍,也是會滋生許多的昆蟲,這對于吃蟲子的燕子來說簡直就是“免費的自助餐”。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經常在人身邊飛行的一種鳥)3

“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燕子的築巢方式就是靠喙來搬運那些摻了水的泥,在加上一些口水作為粘合劑,在鋪上一些稻草、羽毛等“小料”增加窩的舒适度和保暖度,一個遮風避雨的安全小屋就建造好了。在夫妻倆的努力下,它們“愛的小屋”經曆十幾天的功夫就能夠建造好,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燕子都是天生的建築家,難免會建造出一些“豆腐渣”工程,但是燕子并不會因此放棄,而是繼續加油努力。

燕窩

說起燕子造的燕窩就不得不說一說我們所謂的補品——“燕窩”。

燕窩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絲燕屬的幾種金絲燕分泌出來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質所築成的巢穴。

并不是所有的燕子都能夠産出燕窩,隻有一些品種的燕子才能夠産出燕窩。不過在大家的感覺當中燕窩是流傳了很久的補品,但是其實燕窩在我國的曆史當中存在的時間隻有三百至四百年左右的時間。

據說最早的出現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鄭和的船隊沒有了糧食,于是在岸邊的峭壁之上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物品,于是拿來水煮之後服食,拯救了整個船隊,之後将此物獻給了皇上,于是“燕窩”的補品之路就從此開始了。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經常在人身邊飛行的一種鳥)4

但其實 燕窩這種補品的營養價值甚至都沒有我們正常吃的牛奶和雞蛋高,隻是在各種營銷商的炒作推廣下,将燕窩當做一種很有營養的補品。這樣的燕窩和鑽石營銷的道理差不多,鑽石其實也沒有什麼價值,但是被營銷商冠上了忠貞愛情的奢侈品之後,許多的人也開始了購買。

飛行大師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燕子低飛俯沖的帥氣動作。不由得一驚,燕子竟然能夠飛的這麼低,而且還能夠迅速升空,簡直就是花樣飛行的“運動員”。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經常在人身邊飛行的一種鳥)5

燕子可以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是因為它的身體結構。燕子體态輕盈,同樣翼展的鳥類,燕子的體重比其他鳥類輕50%以上,當然也更加的靈活,敏捷。身體呈流線型,能夠減少在空中飛行時的阻力。燕子的翅膀呈高展弦比能夠産生很大的舉力而所受的阻力很小,它就能夠随意的驟然升起。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經常在人身邊飛行的一種鳥)6

它的剪刀尾不僅能夠增加機動性,還能夠增加舉力,增加氣流通過羽毛時的穩定性,最重要的是還能夠改變方向,能夠讓燕子進行驟停或者是陡升的能力。這樣的一套裝備組合出的家燕時速可達150km,除了已知極少極少數的遊隼,其他鳥類皆是望塵莫及。

結語

燕子是一種益鳥,所以當我們看到了燕子窩之後不要去捅,破壞它,燕子窩會不斷的有燕子來居住,為家裡增添生氣,燕子還能夠帶來“福氣”,消滅周圍的害蟲,但是如果人類傷害了它,它就再也不會來到這兒築巢,“福氣”也可能悄悄溜走哦!

為什麼燕子會在家裡築巢(經常在人身邊飛行的一種鳥)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