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湖北省赤壁市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裡的“集賢殿”)
在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十大著名戰役,而十大著名戰役中的“赤壁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就發生在湖北省境内。這其中的“赤壁之戰”因為演義中的“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苦肉計,連環計,火燒戰船,反間計,舌戰群儒”等“赤壁之戰”中的精彩宣染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今天我重點介紹下湖北境内的長江畔為何有“武赤壁”與“文赤壁”兩處遺址,“武赤壁”與“文赤壁”的存在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文”與“武”的赤壁區别在哪裡。
赤壁市古稱蒲圻,緣起于三國東吳黃武二年設置蒲圻縣,因湖多盛産蒲草形成集市而得名。198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蒲圻縣撤縣設市,由鹹甯市代管。1998年6月,因為三國時著名的“赤壁之戰”就發生在這裡,為了增大名氣招商引資,由蒲圻市更名為赤壁市。
(上圖為湖北省赤壁市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裡的“鳳雛庵”與庵旁的古銀杏樹,這棵古銀杏樹相傳是東漢末年劉備的重要謀士龐統親手所栽,它是“赤壁之戰”和三國曆史文化的活見證)
三國赤壁之戰被人們津津樂道有個重要的原因:“以少勝多”是這次大戰最讓現代人難以忘懷的描述,另外,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勝利正式确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政治、軍事作用。
目前的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内建有“赤壁大戰陳列館”,是我國第一個以古戰史為主題的專題陳列館。“摩崖石刻”由周瑜所書“赤壁”二字,字體各長150厘米,寬104厘米,位于長江畔絕壁之上。“赤壁大戰陳列館”:位于赤壁山右側的子龍灘上。是我國第一個以古戰史為主題的專題陳列館。“周瑜石雕像”:位于赤壁山矶頭,高9米,重300噸,用26塊花崗岩雕鑿而成。翼江亭:是赤壁之戰時,東吳大都督周瑜破曹軍的指揮哨所。拜風台:又名武侯宮,是紀念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在此“設壇台、借東風。武侯宮裡,現存有諸葛亮和桃園三兄弟(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
(上圖是位于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城西長江畔的文赤壁,民間也叫東坡赤壁)
說起這個“文赤壁”或者“黃州赤壁”估計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知曉它相關的人物與地點,但要說到“東坡赤壁”,大家就一定猜想到了它一定與“蘇轼蘇東坡”有關聯了。“蘇轼蘇東坡”是一個人,蘇轼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是現在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餘秋雨先生在其《蘇東坡突圍》中這樣寫道:“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公元1080年,蘇東坡因著名的‘烏台詩案’被發配到當時屬于大宋帝國偏遠之地的黃州,當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團練副使。在官府的行文中規定,蘇轼不得随意離開居住地黃州,這次被貶黃州,重要的一條是被監視居住。
但據後人統計,蘇轼四分之一的作品出自于生活在黃州時期,而他在黃州不過短短四年。
(上圖為黃州東坡赤壁的栖霞樓,為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此樓背山面江,以落日晚霞、映紅樓台而得名。蘇轼在黃州時最喜遊此處,贊為“郡中勝絕”,并寫有夢遊栖霞樓詞《水龍吟·小樓橫載春江》)
蘇東坡在黃州四年寫下了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譬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定風波》、《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記承天寺夜遊》等等。
東坡赤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東坡赤壁景區目前占地面積400餘畝,主要建築有九亭、三樓、三閣、三堂、一像。主要景點“二賦堂”始建于清初,因紀念蘇轼赤壁而得名。留仙閣為公元1884年修建,取坡仙長留閣内之意。挹爽樓建于1925年。蘇轼弟弟蘇轍在《黃州快哉亭記》中曾有“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的描繪,樓由此得名。坡仙亭坐落在赤壁矶頭,亭内三面壁上嵌有曆代名人的書畫碑刻26塊,其中蘇轼的書畫碑刻14塊最為世人注重。暢江亭始建于宋代,原名酹目亭,取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一樽還溟江月”之意。栖霞樓系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位于赤壁最高處,有“江淮絕勝”之譽。因樓背山面江,落日時晚霞染紅大江,照映樓身,如霞歸栖,故名栖霞樓,今樓名系茅盾親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