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瘋子,在自己的世界裡正常着。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裡瘋狂着。”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通過作者與精神病人的接觸,他們展現了他們視角下的世界。對草木的關注和與之進行對話;對未知世界和宇宙的想象和恐懼;對量子力學和時空的鑽研;對瑪雅文明的興趣與癡迷;對孤獨的感受和抗争,展現在我面前的隻有這些。、
換句話來說,我很少感受到他們的不正常。我甚至認為他們應該是正常人中的精英。他們的很多理論,科學證明,也是并沒有錯的。相反,部分還十分具有建設性。
她:"那你為什麼不了解正常人的呢?"
我:"理論上講沒有正常人,因為正常這個概念是被群體認可的……"
在寫這篇分享之前,我專門去查了作者。沒有懸念,他是一個有好奇心的人。不然,我們可能很難想象,一個正常人願意花4年時間去見200多位精神病人,甚至把這件事當做一個放松娛樂的時刻,同時寫下這本訪談錄。因為,我們也能看到,存在精神科醫生被病人說服而選擇其他工作或方向的案例。
1、哲學家與瘋子的區别在于:一個隻是在想,一個真的去做了。
2、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
3、就算會質疑,就算問為什麼,那又怎麼樣?不需要為此痛苦或者不安,因為人類就是這樣的,就是有一顆充滿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髒。
4、當我們習慣了,就習慣了,但是孩子不這麼看,他們會發現問題,他們會覺得不正常,他們會質疑這些,他們會有新的想法。但是,我們不是,隻是因為:習慣了。
5、一念之間,萬物生或死;一芥之間,宇宙存或滅。
6、思維真的是限制我們的一堵牆嗎?世界到底有多大?——在牆的另一邊。
7、太多人在乎功利,而不願意靜下心來做一些不涉利益而真正有意義的事。 然而,精神病人能,這不能不說是諷刺。
8、客觀影響了你,組成了你的思想,所以最終又成了你的主觀。當你知道得越來越多,你就和别人越來越不一樣。
9、埋葬一個人,意味着死亡和失去。但是埋葬一顆種子,代表着全新的生機即将開始。
也許從自身的原因來看,就是我本身也是質疑這個世界的。在不解和疑惑中思考,但是幻想總是超越不了認知,我的認知太淺,所以沒辦法達到發瘋的境界。
在看完整本書後,我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重新看書裡的内容,因為每一遍看,就又有新的收獲。我不得不承認,我的世界觀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震撼。
在一衆明星當中,胡歌也是這本書的忠實讀者,有一次《如夢之夢》的劇組裡,朋友李宗雷送給胡歌一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裡面有一個觀念胡歌特别認同,就是著名的世界非正常論:
精神病院的一堵牆内外,哪個才是正常的世界?
他身上真的有蘇東坡那股率真的勁兒,以及脫離于生活的,對生命本真的追求。
他太過詩意化,真的很難演出小人物身上的那種混沌。
一本默默無聞的書,一經出版便迅速占據各大圖書排行榜首。《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沒有浮誇的修辭,沒有繁複的文體,簡簡單單的對話形式,卻以現象級的銷量,撼動了所有人自以為穩固的世界觀。
書中的内容實在太過匪夷所思,但是内容又是無懈可擊挑不出一點問題,推薦讀者入手一本, 在字裡行間探索未知,重新定義曾經根深蒂固的認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