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降低才有希望讓水結冰,然而科學家可以給你玩魔術,他們對着一杯清澈的冷水加熱,不一會,水就結冰了。這是怎麼回事?加熱确實是真的加熱,那水也确實是真的水,升高溫度後,水也确實真的結冰了。你無語了,不理解。
其實水結冰的過程并不簡單,不是說溫度降低到0℃,水就會結冰的,還需要水中含有一些小微粒,作為水分子剛開始結冰時的附着物,水中含有的這種小微粒又叫晶核。如果一瓶水非常純淨,不含有晶核,即使把它放到零下40℃的環境,都可能不會結冰。這種溫度低于0℃還沒有結冰的水叫做過冷水。
科學家玩魔術所用的水就是過冷水,另外在過冷水中還放入了一種新研究出來的薄膜——钽酸锂薄膜。這種薄膜在零下8℃以下時,表面帶負電,而溫度一旦高于零下8℃,薄膜表面就帶上了正電,看來也神奇,薄膜表面一旦帶上了正電,杯子裡的水就會從接觸薄膜的地方開始結冰,很快蔓延到上層,整杯水都冰凍起來。
對于這個現象,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水結冰時,水分子的排列往往讓氧原子朝外,氫原子朝内,而氧原子略帶負電,因此喜歡周圍是正電的環境。如果周圍的環境帶正電,溫度又是低于0℃,那麼水就容易結冰,不管水中有沒有晶核。但是如果周圍的環境是帶負電的,水就不容易結冰,當然溫度繼續下降,水終究會結冰,但是這時的水則是從離帶負電薄膜最遠的地方開始結冰,最後才會蔓延到薄膜表面附近。
科學家探讨這個現象當然不是為了玩魔術,而是為了更容易控制水是否結冰,例如對于幹細胞和器官組織的保存方面,就可以利用這個辦法,可以讓細胞膜帶上負電荷,防止細胞質結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