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即後金天命十一年,農曆八月十一,清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享年68歲。在努爾哈赤死後,他的汗位由第八子皇太極繼承,即清太宗。其實努爾哈赤子嗣衆多,一共有16個兒子,那麼為何由皇太極即位呢?一直以來,許多人都認為皇太極是篡位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人們認為努爾哈赤在生前已經确立汗位的繼承人,他就是第十四子多爾衮!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逼迫多爾衮的母親、大妃阿巴亥殉死,從而謀奪汗位的。那麼曆史真相真的這樣麼?其實并非如此!著名清史專家李鴻彬就認為,“太宗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是由諸貝勒推舉産生的,實非奪立”。
原來努爾哈赤确實立過繼承人,他們分别是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可是後來,兩人都被努爾哈赤廢黜,長子褚英還被殺死。在處理完代善後,努爾哈赤再也沒有立過繼承人,還是采取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其中以四大貝勒為主。四大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
1622年,努爾哈赤召集諸子,進行訓誡,明确提出了選擇汗位繼承人的方法,那就是由諸王貝勒們推舉,而且這種制度還要延續下去。所以在努爾哈赤死的那天,就開始讨論汗位繼承人的問題。最優先的自然是四大貝勒,其中阿敏最先被排除,因為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
代善雖然資格老,地位高,但他畢竟被努爾哈赤廢黜過,所以也被排除。三貝勒莽古爾泰有勇無謀,行事粗魯,也得不到衆人的擁護。那麼四貝勒皇太極有哪些優勢呢?首先,他手中握有兩個旗的兵力,實力雄厚;其次,皇太極智勇兼備、屢立戰功,因此威望很高。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政治素質,皇太極都高于其他人。
那麼為什麼不是多爾衮呢?此時的多爾衮年僅15歲,不僅沒有什麼威望,而且手中沒有足夠的實力。努爾哈赤一直推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此時後金外有強敵,他怎麼可能将汗位交給一個毫無政治經驗的男孩呢?努爾哈赤死後,代善的長子嶽托、第三子薩哈廉向父親提議擁立皇太極。
第二天,在推舉大會上,代善将自己的主張說了出來,得到了阿敏、莽古爾泰等諸貝勒,衆人一緻通過。到了九月初二,皇太極帶領諸貝勒對天盟誓,明确表示自己的汗位是由衆人推舉的,他要繼續遵行共議國政的制度。所以後金出現一個非常其他的現象,在舉行朝會時,皇太極與“三大貝勒,俱南面而坐”。
然而,皇太極不能容忍這種現象的存在,他要加強君權,于是對三大貝勒進行了無情的打擊,結果阿敏被削去爵位,囚禁而死;莽古爾泰被奪去奪“和碩貝勒,降多羅貝勒,削五牛錄”,不久後“以暴疾卒”;至于代善,他雖然保住性命,但一直戰戰兢兢,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回家閑住。
參考資料:1.《清史稿》;2.《東華錄》;3.《清太宗實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