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傳(版權所有)
第七章 初會齊景公
王封臣 著
十九、無信的晉惠公
晉國的“骊姬之亂”,最終以“裡克二弑其君”而告一段落。
這一下子,朝廷内外的大事都要取決于裡克。裡克馬上大集百官于朝堂,跟大家商議,“現在咱們晉國的禍亂已經平了,但晉國的國君也沒了,咱們應該重立國君。”他準備立重耳,于是派人就去請重耳。可是這人到了翟國見到重耳,把事情的經過一說,重耳是說什麼也不回國。為什麼呢?重耳有他自己的想法。我現在回國算什麼呢?我這不是趁亂貪國嗎?知道的,那是你們發動了政變之後,再派人來請我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我重耳在外國指揮你們作亂呢。說什麼我也不回去。
重耳不回去呀,另外一個在梁國的公子夷吾,他可想回去。他就四處打點關系,尤其是走秦國秦穆公的門子。送了不少好東西,央求秦穆公:一定要使我回晉國,隻要我做了晉國的國君,我一定給你多少多少城,多少多少地,多少多少财寶等等,許了很多。這一下子,還真就動了秦穆公的心了。
但是,秦穆公這個人很英明君,他知道夷吾和重耳沒法比,聽說重耳這個人非常賢能,所以秦穆公打心眼裡想立重耳。但是有大夫就給跟秦穆公說了,您啊,不能立重耳,應當立夷吾。為什麼呢?正因為夷吾沒有重耳賢,您立下夷吾,就等于給晉國謀了一個不賢的國君,如果你立重耳的話,就等于給晉國找了一個賢明的國君,晉國非強大不可。到那個時候,在咱們秦國的一旁出現一個強大的晉國,我想可不是君主您希望看到的。這一下子,提醒了秦穆公。對,我甯肯要給這個晉國立一個不賢的君主。他就馬上改變策略,幫助夷吾回到了晉國,登基坐殿,這就是曆史上的晉惠公。
晉惠公登基之後,他對秦國的許諾,是一分沒給。對朝堂上裡克、丕鄭父等幫他回國的功臣們的許諾,也一分沒給。所以,裡克就有點牢騷了。這一牢騷不要緊,就被晉惠公給抓住把柄了,然後就逼死了裡克。裡克落了一個拔劍自刎的下場。晉惠公逼死裡克之後,緊接着又設計把這丕鄭父也給殺了。一時之間,晉惠公把晉國給鬧的人心惶惶,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人禍吧。要是晉國光逢人禍還好了,又鬧起了天災。晉國自從晉惠公登基以來,一連五年大荒,弄得晉國沒有糧食吃了。沒辦法,晉惠公就派人到秦國去借糧食。
秦穆公詢問群臣該怎麼辦,對于這個無信之人,借還是不借?這時,有大臣就主張:不借!這個無信小人,這是有難了又來借糧了,他吃飽喝足的時候怎麼不想着實現答應咱們的承諾?如果咱們借給他糧食無疑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所以,不但不應該借糧。反倒是,咱們應該趁此機會讨伐晉國。他們都沒吃的了,咱一打,興許就能把它給滅了。
“哎,不成不成!”這時,百裡奚站出來了,哪能這個時候打人家呢?“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就說這個自然災害,哪個國家都能遇上。遇到災禍,大家要互相幫忙,即便是兩國仇敵,遇到一國有了自然災害了,那也得本着人道主義精神去援助啊。這叫“救災、恤鄰、道也!”這是“道!”更别說咱們有秦晉之好了,現在理應救援。
正是因為百裡奚極力支持救援晉國,最終,秦穆公采納了百裡奚的意見,運糧食給晉國。秦國糧船從雍都到绛(今山西翼城東南)絡繹不絕。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晉國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糧,無不感激秦國的恩德。
說來也巧,轉過年來,倒個兒了,晉國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秦國鬧了饑荒了。秦穆公一看,這沒關系,晉國今年大豐收,咱們向晉國去借糧吧,禮尚往來嘛,去年我幫你,今年該你幫我了。派人到了晉國求幫。沒想到,這個背信棄義的晉惠公是一顆糧食也不給!不但如此,反而覺得應該趁着晉國受災發兵攻打,趁機撈點便宜。
沒把秦穆公給氣死,你打我啊?我也打你!馬上發兵讨伐背信棄義的晉國。其實這也是秦穆公等來已久的事情,他早就想攻打晉國,就是沒有借口,這一次可找到借口了。于是,秦晉兩國就爆發了戰争,史稱“韓之戰”。
秦晉兩國這麼一打,晉國被打敗了,晉惠公還成了俘虜。本來秦穆公打算把晉惠公殺了,百裡奚趕緊勸谏:為了給咱們秦國發展争取好的外部環境,還是不殺夷吾,保持秦晉友好關系。這時,秦穆公的夫人穆姬哭着找來了,那是晉惠公的妹妹啊,在秦穆公的面前以死相威脅。最後,秦穆公這才把晉惠公給放了。放了是放了,但是把晉惠公的太子圉給留到了秦國作為人質。
晉惠公在梁國避難時,梁國國君把閨女許配給他了,生了一對龍鳳胎,找人給算卦,算卦的說了:你這個兒子以後得給人家做勞役(人質),你這個女兒以後能成為人妾。所以,他就給兒子起名叫圉,給女兒起名叫妾。兒子就被留在秦國了。但是,秦穆公對待公子圉非常好,為什麼?他想得明白啊,未來繼承晉國君位的必是公子圉。等晉惠公死了,我幫着公子圉登上君位,公子圉不得很感激我麼?到那時,秦國就能從晉國得到好處了。所以,秦穆公把公子圉待若上賓,還把自己的閨女嫁給了公子圉。由于公子圉後來成為了晉懷公,所以,這個女兒又被後人稱之為懷赢,赢是秦國的國姓。
========
孔子《論語》傳
根據王封臣先生的國學課程講座整理而成。是将《論語》各條恰當的放入孔子生活的時代中,通過《論語》展示孔子的一生,通過孔子的一生诠釋《論語》的意義。
閱讀之前的篇章:
前言:《論語》是一本什麼書?
第一章 夫子家世
1-1 禮崩樂壞的搞“孝”(上)
1-1 禮崩樂壞的搞“孝”(下)
1-2祖先孔父嘉(上)
1-2祖先孔父嘉(下)
1-3孔子他爹是猛男!!
1-4 推理孔子的生日是何年
1-5孔子也有個“虎媽”
第二章 草根孔小二
2-1少年孔子是“賤·鄙”
2-2文言文所帶來的麻煩和樂趣
2-3孔子發明的那些年齡代号
2-4 學無常師的孔子
2-5教育要培養“博士”還是“專家”
2-6擡棺找父陵
第三章 三桓的前世今生
3-1三桓之始
3-2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是怎麼回事兒?
3-3魯國第一貴族
第四章 “奮”青孔子
4-1孔子戴孝赴宴被拒
4-2孔子“仁”思想中的兩個方面是什麼?
4-3孔子尋祖路上讨老婆
4-4孔子成了“打工仔”
4-5孔子為何給孩子取個魚名?
4-6郯子給你說“鳥官”
4-6誰是孔子的忘年交?
第五章三十而立
5-1三十而立,立于禮
5-2三十而立,立己家
5-3曆史謎案——三十歲的孔子做到了國家正部級?
5-4“學而時習之”到底是什麼意思?
5-5“官學”如何變“私學”
5-6孔子下海辦培訓班
5-7孔子的培訓班學費貴麼?
5-8孔子遭遇踢館人
第六章 齊國内亂
6-1國士無雙話晏子
6-2齊之殇-靈公的後宮
6-3齊國的狗血桃色绯聞
6-4桃色事件引起的齊宮血案
6-5晏子吊孝
6-6晏嬰不予奸佞同黨
6-7太史秉筆書罪狀
6-8枭雄背後有奸雄
6-9兩隻雞引起的政變
6-10齊之殇-慶封滅族
6-11齊之殇-四家争齊
第七章 初會齊景公
7-1用人唯德或唯才的難題
7-2齊景公訪魯的背景資料
7-3五百年出一個的聖人
7-4給應聘者的啟示
7-5假途滅虢的前前後後
7-6小說“秦晉之好”
7-7百裡奚養牛也有大學問
7-8羊皮換“總理”
7-9“信”與“桐葉封弟”
7-10晉獻公時的“宮鬥”
7-11二五不是二百五
7-12美人心腸
7-13骊姬亂-小人常戚戚
7-14骊姬亂-蜜蜂計
7-15骊姬亂-“君子”之死
7-16骊姬亂-裡克一弑君
7-17骊姬亂-君子尚勇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