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新區農林産業結構升級

新區農林産業結構升級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22 13:16:11

新區農林産業結構升級?最近,天津濱海新區小火了一把:科研人員全球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新區農林産業結構升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區農林産業結構升級(濱海新區科技新苗)1

新區農林産業結構升級

最近,天津濱海新區小火了一把:科研人員全球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

初雪過後,再訪新區,好消息不斷。

天津藥物研究院摘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新冠疫苗康希諾異源加強針方案獲阿根廷衛生部推薦;全國今年批準14個細胞産品進入臨床試驗,這裡占據4席……

在一派田園風光的“綠谷”中,精心培育的中國信創谷、細胞谷、生物制造谷、北方聲谷點綴其間。瞄準打造國家先進制造研發基地中心區的功能定位,濱海新區近年來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如同“綠谷”的國槐、白蠟,一棵棵科技“新苗”拔節生長……

播下粒粒“種”

信息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少有人知的是,早有人種下了“信息底座”國産化的種子:這粒種子叫“PK”,埋在天津濱海新區“綠谷”東部的中國信創谷。

這便是中國信創谷最早的兩家企業——飛騰和麒麟。飛騰公司是國内領先的自主核心芯片提供商,麒麟旗下操作系統連續10年位列中國Linux市場占有率第一名。兩家企業首字母分别是P和K,強強聯合被稱為計算機軟硬件和網絡安全的“中國架構”。

很多人不知道,20世紀80年代,位于天津的研究機構便實現國内首例自體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2005年誕生了世界首例胚胎克隆的波爾山羊,細胞技術實力之雄厚由來已久。

此後,細胞産業像細胞分裂一樣迅速“繁殖”起來。2006年天津細胞企業昂賽建立世界首家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庫,2009年中國首個“A H”疫苗股企業康希諾入駐濱海新區,2021年中國小核酸制藥領軍企業瑞博生物入駐濱海新區……

今年,細胞谷試驗區正式揭牌。“天津擁有優質的醫療機構、權威的創新平台、頂尖的專業團隊,是我國細胞技術産業化的發祥地。”天津市細胞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和創生物總經理闫鳳英說。

在細胞谷“種瓜種豆”的時候,生物制造谷的萌芽也在悄然孕育。2007年,來自中科院的生物學家馬延和站在濱海新區的一片荒地上,籌劃着一個新的工業生物研究機構。他種下了自己“農業工業化”的理想,也種下了後來生物制造谷的第一粒種子。

北方聲谷在2017年“發出聲音”。“大型企業對互聯網數據中心及相關軟硬件的采購需求可達到數百萬級,靠買成本太高。”科大訊飛天津負責人郭華說,借助天津發達的融資租賃,租設備每年可節省大量資金。就這樣,位于合肥的智能語音頭部企業科大訊飛北上,開創一片新天地。

一粒粒科技種子紛紛萌芽,一幅幅嶄新圖景徐徐展開。2020年以來,濱海新區大幅提升戰略性新興産業比重,提出中國信創谷、生物制造谷、細胞谷和北方聲谷,作為這個國家級新區的科技主攻方向。

“這将是全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我們将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勢,圍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創新集聚谷建設。”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連茂君說。

辛勤耕種忙

雪後渤龍湖的夜晚一片靜谧,擡眼望去,熄燈最晚的往往是一間間實驗室。

立冬這天,38歲的天津和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李薇一整天都在忙微生物檢測平台設備的調試。作為細胞治療産品生産鍊上的“質量标準裁判員”,她和同事每天要檢測十幾份細胞樣品。

如果說,像李薇這樣的科研人員是創新的“育種師”,那種子要想茁壯成長,還需要政府提供的“陽光、雨露、土壤”。

促進創新的政策便是“陽光”。今年上半年,作為細胞谷最新入駐企業的天九再生醫學(天津)科技有限公司,還在為享受不到僅20分鐘車程外的自貿區政策而發愁。今年8月,聯動創新區橫空出世。天津自貿區政策與産業創新發展局副局長周敏華說,通過與濱海高新區建立聯動創新區,自貿區優惠政策覆蓋更多高科技企業。

“公司享受到稅收減免政策,僅創新離不開的研發型設備進口一項,企業每年就省下2000多萬元。”天九再生醫學(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葛嘯虎高興壞了。

真金白銀是“雨露”。近年來,濱海新區成立了津聯海河基金、泰達引導基金、濱海基金等十幾隻基金,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2019年,津聯海河基金投資細胞谷企業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7800多萬港元,助力其各種疫苗的研發。今年4月,康希諾新冠疫苗天津生産基地産品下線,成為國内目前獲批上市唯一采用單針免疫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良好的政務環境是企業創新的“土壤”。為了讓政府部門變成服務企業的“店小二”,2019年起,濱海新區開始在高新技術企業密集的五大功能區推行法定機構改革,取消行政事業編制,政府部門實行企業化管理,讓政府的工作節奏跟上企業創新的節拍。

“今年,我們依據考核調整了3個部門主要負責人,讓敢于創新、勇于創新的年輕人走上領導崗位,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平者挪,一切為創新服務。”濱海高新區書記、管委會主任的夏青林說。

五“谷”始“吐穗”

埋下一粒種,多久能開花?玫瑰需要幾十天,芍藥開花得幾年,一個産業可能需要幾年、十幾年。

“好花不怕開得晚。”夏青林說,“認準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有戰略定力,久久為功。”

如今,“綠谷”成了嵌入城市的田園風光,科技“谷”也開始“吐穗”。

——創新之“穗”。

9月底,生物制造谷出了個大新聞。學術期刊《科學》刊載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

11月初,天津藥物研究院傳來喜報,一項中藥創新研發技術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高科技企業加持下,濱海新區有效專利突破7萬件,萬人專利擁有量達到35.9件,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産品之“穗”。

在天上,不久前升空的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以及北鬥、探月等工程,以麒麟操作系統作為信息“底座”;

在地上,全國30多個城市100餘條軌道交通路線由“北方聲谷”企業研發的綜合通信系統傳遞信息;

在海裡,信創谷物聯網技術精準定位萬裡之外的集裝箱,幹濕度、物品狀況等盡在掌握中……

“從國之重器到百姓民生,濱海新區正輸送着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連茂君說。

——産業之“穗”。

一個“谷”便是一個産業。“以細胞谷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天津經開區醫藥健康産業促進局副局長王泳江說,未來将建成集研發、轉化、應用、生産于一體的細胞産業聚集區。

此外,北方聲谷孕育相關企業240家,預計今年産值超40億元;生物制造谷到2023年總産值将突破110億元,帶動相關産值超千億元。

多個“谷”便形成高科技産業集群。目前濱海新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349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89家,雛鷹、瞪羚和領軍企業1653家。“雪球越滾越大,産業越聚越多、越強。”濱海新區科技局副局長白玉滿懷希望。

——人才之“穗”。

科技人才是最寶貴的财富,也是科技谷最大的豐收。

十幾年前還是一片鹽堿地,如今成了高科技人才聚集區。以産業為依托,濱海新區打造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信創産業(人才)聯盟等多個人才聯盟,聚集駐區兩院院士、特貼專家、突出貢獻專家等高層次人才1100多人,一大批來自五湖四海的高科技人才,在濱海新區紮下了根。

“高科技人才将是種子,未來開出更多創新之花。”博雅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磊說。(記者劉學奎、劉元旭、王井懷、梁姊)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