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努力學習就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努力學習就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2 10:56:32

春天到了,北方冬天那股獨有的灰白調,也被街邊的丁香花香氣沖刷幹淨,周遭的色彩一下子變得明亮起來。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對于陳直來說,和平常沒什麼不同,他從校園裡的圖書館走出來,腦子裡還想着剛從哲學書上看來的一句話,身邊路過叽叽喳喳的年輕人,仿佛與他無關。

人們很難把淹沒在人群中陳直和火上熱搜的人聯系在一起。五個月前,“農民工翻譯海德格爾”引發社會關注,媒體稱他為“工廠裡的海德格爾”,讨論着農民工身份與讀哲學二者的聯系。再後來,出現了有關他家庭生活的質疑,罵聲中,陳直試圖解釋,做過道歉。時間推移,關注熱潮散去,陳直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以至于如今,陳直在接到采訪請求時,表示出驚訝,“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努力學習就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工廠裡的海德格爾)1

陳直正在讀的書。受訪者供圖

“會有意識要求自己多讀書”

陳直不再需要打工了。

去年12月初,他收到了河北某高校的面試邀約,從廈門來到石家莊,并通過了入職面試,陳直就留在了北方。石家莊一所高校為陳直提供了一份在編輯室裡的工作,平常負責參與制作學校内刊。陳直不需要輾轉多地打零工了,他離開了工廠。

陳直說,他幾乎是灰頭土臉地就來了石家莊,耳後似乎還留有機器運作時發出的轟鳴聲。學校給出的條件還算不錯,一個月工資足夠用來生活,并且提供校外住宿,食堂的飯菜雖然要自己花錢,但也不算貴,“一天下來花7塊錢就能成”。

陳直沒有散步的習慣,他根本無暇顧及校園春光,将用來工作和學習的時間都花在了圖書館。旁人都說,他終于有條件去讀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的事了。等做完手頭的工作,陳直會繼續留在圖書館,到晚上九點才走。

“好像天天都差不多。”陳直離開工廠已經有四五個月了,逃開了枯燥,卻逃不開重複,但是他有了更多時間去讀哲學,“我不會刻意規定讀書時間,但會有意識地要求自己多讀,想辦法讓自己讀進去。”

“在哲學上,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

今年三月初,由于疫情的影響,陳直和另外一名同事選擇在校内辦公室過夜,減少流動。同事之間相處融洽,學術圈子也沒有排斥他。陳直說:“哲學教授們看到我的文章,如果發現一些錯誤,就會和我提,來幫助我。從學術上來說,我一竅不通,在哲學方面,我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

有時,校園的春光會讓陳直想到家鄉,他出生在江西贛州的一座小村裡,身為南方人,早已習慣四季如春的樣子。他喜歡目光之所及都是有色彩的,比起呆在室内,他更喜歡窗戶外的風景。陳直說,他理想中的讀書環境是要安靜的,“在室外讀書更好,有陽光,有風。”

陳直讀書的習慣,和很多人類似,他喜歡拿着一根彩色記号筆,在書頁空白的地方寫寫畫畫,可這樣的機會并不多,他很少有紙質書,隻能用電子書看。對于陳直而言,紙質書是很珍貴的,即使有了新工作,因為大量的閱讀需求,他還是無法每一本想讀的書都買紙質版。

陳直今年32歲,在他的自述中,記錄了他13年的讀書經曆。他說,這些經曆都是因身邊環境在變化的。“但我現在隻想讀哲學,海德格爾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去理解,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内容體系。”在陳直的書單裡,沒有小說名著,出現最頻繁的字眼,就是海德格爾。

努力學習就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工廠裡的海德格爾)2

陳直在讀的海德格爾的書。受訪者供圖

“我最近在思考‘存在是自我遮蔽的解蔽’這句話。”陳直說,這些東西很晦澀,他無法一下子講明白。陳直表現得有點不好意思:“可能我讀書,更多是出于一種個人主義吧。”

讀書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

“如果你站在我面前,看到我的樣子,你就會一下子知道,我完全是一個失敗者。”

“我是一個很卑微的人”,這是陳直在采訪過程中重複了三次的一句話。他并沒有因為走進校園,而脫下自卑的外衣。在陳直的世界裡,讀書并非是人生的上升通道,他認為,讀書是認識自我世界、社會世界、自然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如果将追求“我是誰”的答案寄托于讀書,是平庸且膚淺的。

在之前大約十年的時間裡,陳直是帶着嚴重口吃在社會中工作和生活的,在此期間他遭受到了來自社會的各種困擾,讓他變得更加内向、孤僻、不合群……所以他選擇在書本世界中尋求出路。“讀書對我來說,是迫不得已的選擇,我曾想過,如果我能夠成為一個社會意義上的成功者,我還會不會去讀書,去讀哲學。”

“我不認為我們的‘日常’本身,就是‘我們的自己本身’,除去‘日常的、淺薄的、非本真的、不真實的自我’,我們有更深層的‘自我’。”這是陳直反對“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的理由,也是他讀海德格爾“本真性”概念上得出的思考。

“讀書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陳直說,讀書與所謂的改變命運、實現階級上升,在本質上沒有一絲一毫關系,階級上升問題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不應該通過“個體的讀書”來得到“個體的解決”,“這是本末倒置,如果我們提倡多讀書的目的是功利的,那還不如不讀書。”

直到現在,陳直還是經常做夢,一覺醒來,夢就消失了。哲學家弗洛伊德曾提出,夢境是現實生活的映射。可在陳直的夢裡,他卻找不到現實的出口。陳直說,他時常在現實與自我的世界裡徘徊,“面對現實的時候,我有時會産生自我懷疑,讀哲學的時候就不會。所以我一直讀哲學,哲學使我超越。”

“邏各斯”不限于哲學

陳直并非一個拒絕現實的人,他說:“我也有樸素的願望,能為父母買一座房子,讓家人幸福圓滿。”同時,陳直也需要一個“非現實”的空間。他在社交平台上建了一個群,群裡的大家來自各行各業,共同的興趣就是讀書。群名是Logos,音譯過來就是“邏各斯”。這是一個歐洲古代和中世紀常用的哲學概念,3月底,陳直在群公告中寫下“Logos=言談、聚集、理性、理由、根基、明敞、光明”的介紹。陳直說,在群裡什麼都可以聊,“邏各斯”不限于哲學。

建群的理由很簡單,表達是對群裡每個人的唯一要求。陳直并沒有花很多心思去經營,170餘名志同道合的人,會在這裡發表觀點或者感受,公平讨論,拒絕争吵,他在網絡世界裡,為自己打造了一個“希臘廣場”,在這裡,陳直就是陳直。4月23日,恰逢是世界讀書日,“邏各斯”群聊裡比往常熱鬧了些,有位群友轉發了一個關于大衆讀書習慣的數據鍊接,陳直便就着讀書的話題和大家讨論了起來。

四季輪回,寒冬終将過去,陳直繼續着自己的海德格爾著作翻譯工作,心底裡春天的影子越發清晰了。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趙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