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電梯出問題會墜落或窒息嗎

電梯出問題會墜落或窒息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4:19:57

電梯出問題會墜落或窒息嗎(滑梯是怎麼回事)1

電梯出問題會墜落或窒息嗎(滑梯是怎麼回事)2

電梯出問題會墜落或窒息嗎(滑梯是怎麼回事)3

電梯出問題會墜落或窒息嗎(滑梯是怎麼回事)4

電梯出問題會墜落或窒息嗎(滑梯是怎麼回事)5

電影《生化危機》裡有一個電梯突然失控急速下墜的鏡頭讓不少觀衆看得膽戰心驚。生活中,電梯轎廂會由上而下自由落體般的速度降到電梯底坑裡嗎?一旦發生“滑梯”我們該怎麼辦?

上周六,由市質監局下屬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設置的電梯安全試驗在西子奧的斯舉行,模拟了“滑梯”、困人、鋼絲繩斷開三大實驗,并詳解了電梯的安全裝置。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工程師金新鋒表示,“從電梯誕生至今,全球無一例電梯鋼絲繩斷裂引發相關事故的。所謂的鋼絲繩全部斷裂,也就是電影電視劇裡的一些鏡頭,為了拍攝效果做的特效或模拟而已。”

一旦電梯發生故障甚至困人,乘客也不必驚慌,第一時間按下報警按鈕或者撥打電梯應急救援專線電話“96333”,報出電梯6位編碼,耐心等待救援才是最安全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據數據顯示,今年1-5月,96333電梯應急處置平台解救被困人員3031人,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13.77分鐘,遠低于國家标準要求30分鐘。

實驗 電梯“滑梯”是怎麼回事?

有些市民在乘梯時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電梯的目的地是10樓,但是走到中間樓層,假設5樓時忽然電梯停止但不會開門,過了一會,電梯開始向下運行直到底層或者就近樓層,此過程會讓人感到電梯“滑”或者“溜”下來。

電梯“滑梯”是怎麼一回事?當發生滑梯的情況時該采取什麼樣的安全措施呢?帶着這些疑問,記者和熱心市民一起參與了這個實驗。

記者體驗:“我感到了失重”

上周六早上9點半,在西子奧的斯一棟大樓裡,我和同一組人坐上了轎廂壁為透明玻璃的觀光梯。本次實驗由專業人員操作。當電梯上行到5層時,該工作人員人為地制造了電梯故障後,隻見電梯晃了一下就停了,然後就由原來的上行狀态突然轉變為下行直至最底層,這時電梯門自動打開了。

在電梯突然停下來的刹那間,我感到了失重,而且下行複位時确實有一種滑梯的感覺。

專家解讀:“滑梯”是自動複位的過程

所謂電梯“滑梯”,是指電梯在運行的過程中檢測到某個系統問題,做出的複位措施,“其實這和我們的電腦重啟一樣。”金新鋒介紹,當電梯主闆識别到樓層位置不正常(如:平層感應器出現問題)、電梯供電電壓不穩定、門鎖突然斷開又立即閉合、安全保護信号不正常等,控制系統便會發出複位信号,電梯将以檢修速度到基站位置複位。

通俗地講,運行中的電梯有時也會發生“迷路”,“找不到樓層”等故障,不過,很多電梯都能啟動“自動尋址”功能,将電梯運行到基站以校正樓層計數。

應對措施:做好相關的保護措施

當電梯發生“滑梯”情況時,轎廂内人員不要過于恐懼,做好相關自身的保護措施:

1.如果有時間按下所有樓層按鈕,可能會讓電梯更快找到其複位位置。

2.如果電梯停止運行能正常開門,請及時撤離轎廂,并告訴電梯使用管理單位,電梯有故障發生過,請專業的維修人員到現場進行檢修确認後使用電梯。

3.如果電梯停止後不能正常開門,請及時通過緊急報警裝置或96333與外界取得救援聯系,并在轎廂裡耐心等待救援。

針對電梯“滑梯”現象,金新鋒特别強調,不文明的使用行為可能引起電梯“滑梯”。比如:乘坐電梯時,在電梯裡亂蹦亂跳;在電梯運行過程中,去亂扒轎門;在電梯外面,無故去亂扒電梯層門。

實驗 電梯真的會墜落嗎?

在各種影視劇裡上演的電梯轎廂自上而下,以自由落體般的速度降到電梯底坑的場景,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嗎?這種場面是不是就如人墜樓一樣呢?

針對市民關心的熱點,工作人員通過剪斷電梯纜繩實驗,進行了實測。

記者體驗:鋼絲繩全剪斷也無礙

上午10點半左右,在西子奧的斯另一棟大樓裡,有一位“全副武裝”的專業人員已經早早地站了2樓電梯井壁外的平台上,為了讓大家看得清楚,本次實驗仍舊選擇全透明的觀光電梯。

據奧的斯機電浙江服務大區總經理李強介紹,本部電梯共有8根鋼絲繩,但為了節省時間,暫時安裝了4根。

“開始剪了!”旁邊有人喊了一聲後,大家立即安靜下來,一雙雙眼睛透過玻璃緊緊盯着這位手持鋼絲繩液壓鉗的師傅,隻見他蹲下來,不慌不忙地剪斷第一根鋼絲繩後,電梯紋絲不動。

緊接着,他又開始剪第二根,通過觀察可以看到電梯有輕微晃動。

第三根被剪斷後,電梯晃動明顯起來,到了第四根,也就是剪斷了最後一根鋼絲繩後,電梯轎廂猛地往下墜去,然後仿佛一眨眼的功夫,轎廂就被緊緊地夾在兩側導軌上,一動也不動了。下落距離大約有30公分左右。

專家解讀:為保障電梯運行,有諸多的安全保障

“我可以肯定地說,現實中并沒有也不會發生影視劇中的電梯‘下墜’事件。”金新鋒向記者解釋,電梯制造單位及國家安全技術規範為保障電梯安全運行,有諸多的安全設計。也就是說,要使電梯如自由落體般下墜,要突破至少四層安全防線。

首先,鋼絲繩是不會“答應”的。

一般來說,電梯曳引鋼絲繩的強度安全系數大于12。鋼絲繩安全系數12指的是,電梯鋼絲繩能吊起相當于轎廂自重 額定載重 鋼絲繩自身重量的12倍重量。且每台電梯裝備多根鋼絲繩,相互之間為獨立懸挂。根據設計,電梯鋼絲繩全部都斷裂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其次,電梯控制系統也不是吃素的。

“電梯控制系統裡有相關測速裝置,當正常運行過程中檢測到電梯速度不正常(欠速或超速)時,電梯制動器将立即工作從而停止電梯運行。”金新鋒說。

第三,關鍵時候,安全鉗起重要作用。

電梯設置了獨立的電梯超速保護裝置(目前使用較多的為限速器—安全鉗)。當電梯轎廂運行速超過額定速度115%時,先讓限速器電氣開關動作,從而電梯制動器動作使得電梯停止;如果速度沒有下降,限速器馬上進一步觸發安全鉗裝置,以機械形式強制将轎廂制停在導軌上。

最後,輪到緩沖器登場了。

電梯底坑設置了緩沖器,當轎廂落到緩沖器時,會将慣性力、沖擊力全都缷掉。

應對措施:隻要待在電梯裡,人就相對安全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使剪斷纜繩電梯下墜,也絕不會發生自由落體運動,而是會在下墜一小段距離後緊緊刹車停住。

所以說,不管電梯出了什麼事故,隻要待在電梯裡,人就是相對安全的。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遇到電梯故障時,人最好穩穩地站在電梯轎廂内,如感到轎廂加速下落,為防意外,也可屈膝,手抓住轎廂内欄杆。

實驗 被困電梯後人會窒息嗎?

衆所周知,電梯轎廂是一個密閉的狹小空間,有人可能擔心被困在電梯轎廂中會遇到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死。事實果真如此嗎?

記者體驗:“被困”20分鐘,氧氣濃度變化不大

本次實驗依然是在西子奧的斯。不過這一次我們選擇了公司裡的實驗塔,在一個普通金屬轎壁的封閉電梯内進行。參與實驗的共有15名成員,其中一名是專業的工作人員。

當電梯上行時,工作人員同樣人為地制造了電梯故障,電梯“突然”停止。但是因為當時電梯内開着通風機,5分鐘的“困人”時間内,我沒有感到一絲不舒服,而工作人員手持的轎廂氧氣濃度監測儀器也顯示,這時的氧氣濃度與正常運行時一樣,為20.8。

為了讓實驗更加逼真,在接下來“被困”15分鐘内,工作人員關閉了通風裝備,我頓時感到熱、悶起來,不過依然能夠接受。

而測量到的氧氣濃度最低值僅僅略有下降,為20.4。

專家解讀:電梯“窒息”事件多是乘客恐懼所緻

要了解電梯乘客“窒息”情況,先要對電梯設計原理進行了解:

電梯轎廂不是密閉空間,平時有風扇可通風,停電後,風扇不能開,但通風口仍在。另外,轎廂門與轎壁之間有間隙,所以即使停電,轎廂依然可保持空氣流通,不會發生窒息危險。

“通過現場使用含氧測試儀實際檢測,還有大家現場感受也證實了這一點。”金新鋒說。

所以,電梯“窒息”事件發生,多是由于乘客被困轎廂裡,對電梯結構不了解而引發恐懼,導緻乘客高度緊張,進而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的一種現象。

應對措施:乘客可以報出電梯編碼等待救援

大家首先要知道,電梯困人是一種保護狀态,并沒有危險。如果乘客被困電梯内,建議乘客不必驚慌,第一時間按下報警按鈕或者撥打電梯應急救援專線電話“96333”。

“目前,在杭州市的電梯中都張貼了‘96333’标志,每張标志都有一個電梯設備編号,對應所張貼電梯所在的位置等信息。”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主任張文介紹,一旦電梯發生困人事件,乘客可以報出電梯6位編碼,耐心等待救援,這才是最安全的。

新聞助讀

數字96333

杭州96333是全國首個特種設備(電梯等)應急處置、咨詢與投訴于一體的綜合性平台,開通了全國首條電梯應急救援專線電話“96333”,率先建立了三級應急保障機制,在全市設立了133個應急救援分中心。

據統計,今年1-5月,杭州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96333電梯應急處置平台共受理咨詢、救援電話19230通,現場應急處置電梯困人、故障共2842起,其中困人1315起,設備故障1527起,解救被困人員總計3031人,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13.77分鐘,遠低于國家标準要求30分鐘。

搭乘客梯“三要”

一要等:耐心等退兩步,重複按鈕沒幫助。

二要看:門打開細巡視,轎廂平層再步入。

三要快:進出門要提速,手足擋門是錯誤。

搭乘客梯“八不要”

不要搭乘有故障的電梯

不要搭乘超載鈴響的電梯

不要在電梯内蹦跳和嬉鬧

不要在電梯内扒門和撬門

不要将電動車搬進電梯

不要将超重超長物搬進電梯

不要在進出電梯時玩弄手機

不要在火警時使用電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