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過青城山,你一定見過那山間的翠竹。如果有幸去青城山腳下老鄉家坐坐,你一定會喜歡上那做工精巧、美觀結實的竹椅子。這就是被列入都江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馬椅子。
“我家住在竹樓上,青竹籬笆花圍牆,媽媽彩筆畫風筝,爸爸巧手編籮筐。傍晚山間笛聲起,竹筒飯熟正飄香,馬家兒女最愛竹,竹鄉美名傳四方……”這首《竹鄉之歌》童聲朗朗,歌詞中的竹樓、竹籬笆、竹籮筐、竹筒飯,不僅道出了竹盡其用的妙處,也将竹文化一一演繹。
馬椅子,2016年被列入都江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而馬嬌就是都江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青城山馬椅子第四代傳承人。記者在都江堰市青城山鎮芒城村見到她時,她正忙着備料,進山砍竹子。做一把馬椅子有一百多道工序,過程繁複辛苦,工序首要的就是選料。
馬嬌一邊精心挑選竹料一邊向記者介紹:“選竹子要聽聲音,要選擇敲打後聲音聽上去清脆的,這種清脆聲表明竹質最好。”馬嬌還告訴記者,做馬椅子要選擇三年以上的斑竹楠竹來做,然後将砍好的竹子用火烤、晾曬、陰幹,再将備好的竹子按椅子的不同部位需求分門别類,再依次取用。
馬嬌的父親、 馬椅子第三代傳承人馬澤洪今年已滿52歲,目前依然是做馬椅子的主力,有着40多年的制作技藝,目前,他正在制作一份來自河南的訂單——一張搖椅。這張搖椅造型精美,結構考究,他說:“做這個搖椅的重點就是兩根竹子的彎曲弧度必須烤得一模一樣,并且要适合人體結構,才能坐得舒适。” 他一邊給女兒馬嬌指點和示範,一邊動作幹淨利落,這是幾十年的工夫練就的眼力活、手藝活。
馬嬌大學畢業以後,開始了創新創業。2014年她成立了馬椅子竹編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成員共有20多戶。說起創業之初的坎坷,她仍然記憶猶新,她告訴記者:“有一次,一個客戶想定500把椅子,讓我們在兩個月之内做完,當時沒成立合作社,人手不足, 不敢接數量大的訂單,所以完成不了這個訂單,但自從成立了馬椅子竹編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多了 ,把我們這一帶的村民都帶動起來了,才敢接大量的訂單 。”
在家人的支持下,靠着精準營銷和精湛手藝,馬嬌去年已實現馬椅子銷售1000多把,加上竹工藝品和竹裝修産值達65萬元左右,為合作社成員每月增收兩千多元。合作社成員馬澤均表示,自從成立了這個合作社,銷量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要自己去銷售,自己去賣,現在是提前找好了訂單,合作社成員專注生産,效率和質量都提升了。
馬嬌還介紹,目前已開了兩家網店,僅新開的一家兩個月内就銷售了100多單。疫情期間,由于她采取線上銷售為主的方式,所以疫情對馬椅子的銷售影響不是很大。來自眉山的客戶張思毅特地到現場選購,她說:“因為正好需要竹編産品,我就在網上搜索到了馬椅子,看介紹了解到馬椅子不但是純手工制作、做工精細,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值,更加心動了。”
2018年,馬椅子走進南非,參加了“Panda成都”•都江堰南非鬧元宵活動,馬嬌現場進行了竹藝表演。同年6月,馬椅子成功入選歐洲三大展之一的荷蘭設計周展。馬嬌作為一名新一代的創業青年,她給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必須要有年輕一代的精神活力,要創新,不斷發揚傳承精神。今年,馬椅子正在申請成都市級非遺,相信憑着匠心情懷,展現在馬嬌面前的必是更加光明的未來。未來,馬嬌計劃打造竹藝體驗基地,相信在她的努力下,馬椅子會走得更遠,将都江堰竹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來源 都江堰市融媒體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