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魅族,這家曾經叱咤風雲的國産手機廠商,在激烈的市場中逐漸沉淪,也慢慢淡出了大衆的視野,不少粉絲為之惋惜,要知道在智能手機發展的初期,其一度是與小米齊名的互聯網手機廠商。不過好在幾經沉浮,魅族也在進行了一系列内部改革後重新崛起,尤其是獨立後的魅藍更是勢頭驚人,其先後推出的魅藍 Note6 和 魅藍 S6 都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口碑, 近日又再接再厲推出了 魅藍 E3 ,其骁龍636 處理器 6GB 運行内存的配置相比同級别産品更具有競争力,魅藍用戶不僅可以在紅米用戶面前挺直腰闆,甚至連老大哥魅族都要讓其三分。
開箱及外觀
外包裝延續了魅族青年良品的一貫小清新風格,潔白的包裝盒,多彩的印刷文字。
魅藍 E3 采用了 5.99 英寸的 LCD 屏幕,分辨率 2160*1080,像素密度為 403 PPI,雖然實際屏占比并不算很高,但18:9及以上比例的屏幕被稱為“全面屏”已經成為了幾乎所有手機廠商的共識,因此也沒什麼好挑的了。
正面設計上,魅藍 E3 和 魅藍 S6 還是比較接近的,設計語言相似,相比于傳統設計的 魅藍 Note6 ,魅藍 E3 的額頭和下巴寬度還是比較纖細的,顔值也高了不少,終于不再套娃臉。
屏幕邊緣的黑邊處理的還算不錯,寬度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内,而且黑色面闆的設計可以完美隐藏這一部分,畢竟 魅藍 S6 那個黑邊處理還是讓強迫症的用戶有難受的。
圓角屏幕在全面屏機型中也算是标配了。面闆開孔方面,除了前置攝像頭外,全部傳感器都集中在一個開孔中,視覺觀感相對要幹淨一些。
除了全面屏之外,魅藍 E3 另一項引人矚目的變化就是集成了魅藍從 S6 上開始使用的 Super mBack ,也就是俗稱的小圓點,這也曾經是魅族的标志性功能。新的小圓點為局部壓感屏設計,輕觸為返回,重按為 Home 按鍵,長重按為激活語音助手/鎖屏,左右滑動還可以切換應用。由于采用了壓感式設計,因此用戶在實際使用中還需要慢慢進行熟悉,不過一旦适應了這種設定後,用起來竟然還蠻上瘾的,以至于筆者在更換為正常三大金剛實體觸控按鍵後,有種停不下來的慣性,習慣性的用力按壓……
機身後部的設計相對比較常規,有魅族一貫的風格,圓潤的四角設計,穹頂式天線隔斷條,一切看上去都很熟悉,除了雙攝在外觀上與某品牌手機有些相似。
攝像頭方面,魅藍 E3 采用了雙後置攝像頭的設計,其主攝像頭采用了來自索尼的 IMX362 傳感器,1200 萬像素設計,單位像素面積 1.4μm,搭配的鏡頭光圈為F/1.9;副攝像頭的傳感器同樣來自索尼,型号為 IMX350 ,2000萬像素設計,單位像素面積 1.0μm,搭配的鏡頭光圈為F/2.6。雙攝的下方還搭配了圓形的雙色溫補光燈。
相信有不少用戶注意到背面無指紋識别。沒錯,魅藍 E3 的将指紋識别被設計在了側面,這枚獨立在邊框上的不可按壓式指紋識别十分特别,這也是魅藍自 S6 開始采用的設計,以後可能會成為魅藍的标志性設計。指紋識别模塊的兩側采用了筆記階梯狀的過渡處理,手感順滑過度流暢,實際識别成功率也不錯,可用性還是很高的。
機身底部的開孔就比較常規了,揚聲器開孔、USB-TypeC 接口、3.5mm 耳機接口都是比較常見的接口了。
屏幕素質
屏幕方面,魅藍 E3 采用了尺寸為 5.99 英寸的IPS屏幕,分辨率為 2160*1080,像素密度為 403 PPI,标稱亮度為450尼特。經實際測試後,其最高亮度為461尼特,對比度為1700:1,都達到了LCD屏幕的正常表現。色溫方面,其大概在8200K左右,偏冷。随後的測試我們使用了接近标準色溫的7000k進行測試,色域方面,其 sRGB 覆蓋為 99.4%,正常表現;色準則表現一般,平均DeltaE則為3.8,最高DeltaE為5.6 。
拍照及樣張表現
相機部分,我們已在此前的拍攝評測中進行了詳細說明,詳情請戳《略有失望?魅藍 E3 拍照評測》,本文内為關鍵部分節選。
相機方面,魅藍 E3 重新采用了 魅藍 Note6 上那枚 索尼IMX362 傳感器作為主攝,該傳感器為 1200 萬像素設計,擁有 1.4μm 的單位像素面積,是目前旗艦使用最多的高端傳感器之一,其穩定的表現得到了很多機型的驗證,魅藍 Note6 這正是采用這款傳感器,魅藍宣稱 E3 的表現比 Note6 更加出色。除此之外,魅族還配備了2000萬像素的 IMX350 作為副攝,不僅能帶來雙攝虛化效果,還提供了2.5倍的無損變焦,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魅藍 E3 的表現。
日間樣張左上-Nokia 7 Plus 右上-紅米Note 5
左下-魅藍 E3 右下-三星Note8
在這組黃昏的樣張中,整體觀感依舊相似,但白平衡和曝光還是有些許差别的,紅米Note 5與三星Note8的曝光度相似,白平衡也接近,不過畫面整體觀感還是三星Note8略勝一籌,接着是Nokia 7 Plus,曝光稍微偏過,整體亮度高,但讓畫面亮的有點失去了黃昏的感覺。魅藍 E3則與Nokia 7 Plus接近,亮度稍低。
100%放大
細節方面,雖然同樣為1200萬像素傳感器,但在光線不是很明亮的狀态下,還是有一些差距的,三星Note8毫無疑問在細節方面表現最好,這也是我們作為對比标杆的對照組。其次是紅米Note 5,細節幾乎在同一檔次,也比較清晰,但樓頂文字的部分銳化小輸。Nokia 7 Plus緊随其後,整體有些泛白,細節也顯得稍微有些模糊。至于魅藍 E3就比較慘了,左側建築的玻璃幾乎完全融為一片,正常情況下IMX362在日間不應該有這種表現。
燈光場景左上-Nokia 7 Plus 右上-紅米Note 5
左下-魅藍 E3 右下-三星Note8
觀感方面,初看上去顯然是Nokia 7 Plus的亮度最高,這也延續了諾基亞在本次橫評中的過爆形象。進入相對昏暗的燈光環境後,各家在算法上的差距便顯現出來了,無論是整體觀感,還是細節上,其他三台機型都與Note8有些差距,紅米Note5的表現相對好一點,畫面看上去還是比較舒服的,曝光也控制的很好。魅藍 E3則依舊是有些泛白的感覺,顔色比較寡淡。
100%放大
局部放大後,諾基亞依舊是曝光最暴力的那一台,甚至有些過爆,因此亮部的葉脈已經看不到了,這已經不是諾基亞第一次表現出過爆的傾向了。畫面最完美的顯然是三星Note8,無論是曝光的控制,還是細節的保留都恰到好處,色彩也最為淘好眼球。紅米Note 5的表現也稱得上中規中矩,雖然沒有Note8那麼出衆,但在2000這個檔位也算是表現比較出色了。整體表現最差的依舊魅藍 E3,不僅曝光不足,而且畫面純淨度也堪憂,噪點有點偏多。
弱光場景左上-Nokia 7 Plus 右上-紅米Note 5
左下-魅藍 E3 右下-三星Note8
另一組暗光場景中,整體亮度是三星Note8最為明亮,幾乎沒有以往三星在夜間偏紅的問題。其次是Nokia 7 Plus,這也是諾基亞少有沒有出現過爆傾向的樣張。魅藍 E3與諾基亞較為接近,不過要稍暗一些。紅米Note 5則繼續曝光不足。
100%放大
亮度最高的三星Note8的畫面純淨度一般,但是塗抹的很均勻,雖然也有一定的顆粒感,但是并不明顯。魅藍 E3和Nokia 7 Plus的噪點都比較明顯,但顆粒感略有不同,相比之下魅藍 E3的純淨度要好一些。紅米Note 5在大部分方面也還表現的不錯,但是繼承了小米家族的祖傳噪點。
長焦樣張長焦鏡頭方面,三者的解決方案略有不同,Nokia 7 Plus為1200W廣角主攝 1300萬長焦副攝;魅藍 E3為1200萬廣角主攝 2000萬長焦副攝;三星Note8為1200W廣角主攝 1200萬長焦副攝,不過這兩枚攝像頭都具備光學防抖,這也是本次對比中另外兩台機型所不具備的。
左-Nokia 7 Plus vs 中-魅藍 E3 vs 右-三星Note8
100%放大
整體成像效果上,三星Note8還是有比較大的優勢的,細節保留最好,無論是陽台,還是後玻璃外牆的接縫都很清晰。其次是Nokia 7 Plus,雖然玻璃外牆接縫稍有模糊,但還能分辨出接縫邊緣。而魅藍 E3就不太理想了,隻能朦朦胧看到痕迹,大部分接縫都被塗抹掉了,這可能與魅藍的解決方案有關。我們查看了常規較短與長焦焦段的EXIF信息,常規焦段等效24mm,長焦焦段等效36mm,二者同為12.00MP,也就是說副攝的實際光學焦距為1.5倍,而2000萬像素數碼裁切到1200萬像素,等效産生1.6倍的焦距,光學焦慮 像素等效焦距,約為2.4倍變焦。也就是說魅藍 E3的長焦拍攝非純光學,而是小長焦 插值,所以相比純光學方案,是會有些吃虧。
人像模式/虛化效果樣張左上-Nokia 7 Plus 右上-紅米Note 5
左下-魅藍 E3 右下-三星Note8
虛化效果方面,四台手機因雙攝的配置不同,因而在使用上,尤其是有效激發距離上各有不同,不過在虛化效果方面都大同小異,通過算法實現強烈的背景虛化。在這項測試中,幾台手機都表現的不錯,除紅米的畫面亮度較低之外,其他三台接近。其中最為柔和的當屬三星Note8,諾基亞7 Plus雖然也表現的不錯,但拍攝主體的邊緣出現了一定的銳化過度現象,過渡稍顯突兀。
總的來說魅藍 E3在拍照方面的表現還是讓人稍微有些失望的,從機器的定位來說,其目标PK機型是紅米Note 5,但除了弱光場景略赢紅米 Note5,在更加常用的日間、燈光場景下的表現是不如紅米Note 5的。如果說相比紅米有什麼絕對優勢的話,那也隻有2.5倍長焦拍攝了,畢竟紅米并不支持長焦……
除了成像效果之外,整體的拍照體驗也是減分項,對于一台2k價位的手機來說,沒有自動HDR模式真的是鳳毛麟角了。更令人唏噓的是手動開啟HDR模式後,拍攝體驗依舊難稱優秀,在傍晚的光線下,HDR需要約2秒的拍攝時間,極大的影響了成片率,到了夜間的影響更大,用過小米前幾代産品的用戶應該能深刻的感知這種等待HDR取景的體驗。
性能表現
性能方面,自從魅族與高通對專利糾紛問題進行和解後,魅族便不再是“聯發科專業戶”,高通的SoC、ISP、基帶等也給魅族帶來了質的性能提升,魅族也終于可以告别被用戶诟病多年的聯發科了,相信如果不是當年與高通死磕專利糾紛,魅族也不至于落到今日的田地。
處理器性能
處理器性能方面,骁龍636毫無疑問将成為2018年度新一代“神U”,作為高通替代骁龍625、626、630的新品,骁龍636在處理器這一部分算得上大放異彩,相比骁龍625的提升不止一點半點,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都向着中端型号骁龍660看齊,面對陳年旗艦骁龍820也不是很虛。除了三星Exynos7872能在單核與之持平外,其他幾款中低端處理器都是遠遠抛離,成為2018年度最佳中低端處理器基本毫無壓力。
圖形性能
圖形性能顯然就沒處理器性能提升那麼顯著了,隻能說小有提升,對現在的大型3D手遊恐怕幫助不大,距離骁龍660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陳年旗艦骁龍820雖然處理器部分表現羸弱,但Adreno 530的性能卻不是蓋,遠遠抛離了所有對比機型。不過作為一款定位中低端的SoC,我們也不能要求太多,畢竟其定位是骁龍62x/63x的繼任品,處理器性能的提升已經給人很大的驚喜了。稍微值得一讀是魅藍S6的Exynos7872,全部墊底。
存儲性能
存儲性能方面的表現中規中矩,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除了随機寫入相對表現較差外,其他都算正常表現。關于骁龍636處理器的更多詳情,請查看《神U崛起!紅米Note 5 骁龍636性能評測》。
續航及充電
電池方面,該機内置了 3360mAh 的锂離子電池,該容量在同尺寸的機型中隻能算中規中矩,這也導緻了魅藍不再是續航神器的代言詞,不過随着魅藍定位的轉變,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所謂有得必有失。不過整體的測試成績也是中規中矩,算不上好,但也夠用了,正常表現,随着處理器工藝的進步,現在的智能手機在續航方面都有了比較大的進步。
充電方面,該機采用了名稱為 Cold mCharge 的 20W 快充系統,據稱采用了定制電荷泵IC和電源适配器,可以30分鐘完成53%的電量,同時溫度比前代産品降低 4.2℃。充電速度方面,還是比較迅速的,一個小時達到了86%的電量,與大部分主流快充基本一緻,涓流速度也基本相似,都在半個小時左右。紅米Note 5的充電速度其實也相當迅速,但受制于4000mAh容量的電池,因此成績相對落後。
總結
整體來說,魅藍 E3 ,無論是側置指紋識别,還是帶有壓感功能的 Super mBack ,都表現出了很高的實用性,相當值得肯定。那些年“跑偏”的魅族,創造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卻實則華而不實的“創新”,比如畫屏、比如環閃,比如不明所以的交互式閃光燈……而自從魅藍魅族拆分運營後,魅藍品牌似乎抛棄了一切“不實用”,無論是 魅藍 S6 ,還是 魅藍 E3 ,每一個細節都是為了實用而生,并非為了創新而創新。
而這台機器上,最難能可貴的在于魅藍的自信,雖然在獨立拆分時,魅藍更多的是作為搶占千元市場,與紅米系列對标的品牌定位,但自從獨立運營後,其雄心和壯志遠沒有将魅藍于此的意思,無論是 魅藍 S6 還是這款 魅藍 E3 都将魅藍的定位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考慮到魅族自拆分以來尚沒有推出過真正具備競争力的機型,因此說魅藍才是現在真正意義上的“魅族代表”并不為過。
雖然整體的體驗相當優秀,在這個同質化的年代也難得具有個性化,但相比紅米Note 5這種對手,相信不少消費者心中已經有了選擇,畢竟在這個檔次的競争中,依舊是性價比為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