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髒對血壓非常敏感,血壓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
血壓過高,就會壓迫腎髒,不僅會把尿蛋白壓出來,長期下去還會導緻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結果是腎衰竭和尿毒症。
血壓過低,腎髒供血不足,腎髒細胞就會因缺血而壞死,就像花朵呆在沙漠中會枯萎。
所以,我們要防止血壓過低。
但是,咱們有許多腎友,本來血壓并不高,還要服用降壓藥(普利/沙坦,有降蛋白護腎效果),結果血壓比正常人還低,或是降到了90/60mmHg左右甚至更低,讓部分腎友很是擔心。
首先,即使你的血壓被降得很低,隻要是在專業的腎科醫生指導下用藥,基本不會出現低血壓腎損害等不良事件。腎科醫生對血壓的把控是很到位的(腎髒有調節血壓的作用)。
其次,低血壓是不是一件壞事?
這裡有一個問題:如何判斷血壓是否過低?低于90/60mmHg就是低血壓嗎?
不,<90/60mmHg從來不是低血壓的标準,從未被國際醫學界認可。
血壓低了到底好不好?
我們來看2份納入了數十萬人的研究報告:第1份報告是二十年前了:
2001年,《高血壓雜志》發表了一項我國學者的橫斷面研究“中國人群低血壓患病率及影響因素研究”,利用了全國30個省、自治區的抽樣調查資料共88萬人,比較不同血壓人群的患病率。
由于并沒有準确的低血壓标準,研究者将“比90%人口的血壓更低”定義為低血壓,也就是将收縮壓(高壓)低于98mmHg、舒張壓(低壓)低于60mmHg定義為低血壓。
研究結果發現:
1. 南方人有更多的低血壓者,北方人有更多的高血壓者;
2. 通過對高血壓人群、正常血壓人群、低血壓人群的比較發現,低血壓人群的卒中和心梗患病率更低。
研究者說,低血壓可能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第2份報告是新鮮出爐的:
昨天,2020年歐洲心髒病學年會公布了降壓治療試驗協作組(BPLTTC)最新荟萃分析結果,帶來了一個重磅消息:
研究表明:無論血壓是否增高、無論是否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應用降壓藥物治療均可獲益。
難道應該全民吃降壓藥?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結果。
這項分析将48項研究中的35萬人,按照收縮壓水平分為7組:
<120 mmHg;
120-129 mmHg;
130-139 mmHg;
140-149 mmHg;
150-159 mmHg;
160-169 mmHg;
≥170 mmHg。
應用降壓藥物使血壓降低5mmHg、平均随訪4年後發現,所有分組的患病率都下降了,卒中、冠心病、心衰與心血管死亡風險分别降低13%、7%、14%與5%.
即便收縮壓低于120mmHg,将收縮壓再降低5mmHg仍可獲益。
當然,一個人是否應該啟動降壓藥治療自有其标準,這項研究并不鼓勵我們“全民吃降壓藥”,而是在提醒我們:在降壓治療中,我們應該比現在更加積極。
低血壓有“好壞”之分生理性低血壓: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血壓常年在90/60mmHg左右,更低也是常事,但是從來沒有頭暈、乏力、眼前發黑、心慌氣短、少尿等低血壓症狀,這就叫“好低血壓”,是生理性低血壓。
病理性低血壓:當血壓不足、器官缺血時,會引起低血壓症狀,這就是“壞低血壓”,也就是病理性低血壓。如果出現了低血壓症狀,即使你的高壓達到了100mmHg、110mmHg,也是低血壓。
我們應該認識到,低血壓的判斷标準,不應該是血壓值,更重要的是有無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狀。醫生一般不會僅僅通過血壓值來診斷低血壓。
血壓低一點對腎髒更好血管内皮是人體中最嬌弱的部位,長年累月承受着血流的沖刷。在不引起低血壓症狀的前提下,血壓低一點對血管和腎髒更好。(腎髒就是一團毛細血管)
如果血壓低一點,血管内皮承受的沖擊力就會輕一點,尿蛋白就會少一點,血管硬化就會慢一點,腎小球和腎小管間質的壽命就會長一點,腎友們活得就會久一點。
腎病朋友們如果還有腎髒病問題,可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