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昨天,某位女詩人上了熱搜。
還記得上次看到她的消息,是在平台上曬自己的婚紗照,據說準備結婚了。
沒想到,再次上新聞,卻是被未婚夫家暴。
愕然數秒,一時沒緩過來。
沒多久前,我還在為她高興,一個有才華的女人,縱使身體殘疾,坎坷半生,終于開始了幸福生活。
她什麼都沒做錯,又才華橫溢名滿天下,理應過上好日子。
況且,人家的要求也不高啊,不需要有房有車,對方也不過是個賣蜂蜜的小販。
相識之初,是男人聽說她胃疼,寄了蜂蜜。
是的,僅僅隻是一罐蜂蜜。
可一個是擡頭看月亮的人,一個是埋頭撿銅錢的人,攪在一起,注定是爛尾的劇情。
心疼她,即使走到最後,也在努力給這份感情一個體面的結束,甚至感謝他那短暫的“陪伴和愛”。
也慶幸她,在痛罵對方渣男後,依舊有轉身的豁然,慶幸他們還未領證。
就當前幾個月,是一場羅曼蒂克電影吧,現在正式落幕,現實開場。
《2》
有時候,看清一個人,隻需要一瞬間。
而看清一款茶,卻需要仔細品嘗,從細節中找答案。
前幾天,在後台留言裡看到一個問題。
問題很簡單:都說茶葉的三沖四沖是精華,那之後還要繼續喝嗎?
想必,這位朋友上網看了不少資料。
在某個文章或視頻裡,看到/聽到了那句廣為流傳的順口溜:一沖水,二沖茶,三沖四沖是精華。
毋庸置疑,茶葉内質的釋放,是循序漸進的。
尤其是用蓋碗沖泡時,到了第三沖、第四沖時,茶湯中的物質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稱其為“精華”,也不無道理。
可話又說回來,并不是每一種茶葉,大家都習慣用蓋碗來沖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綠茶。
在大多數茶友心裡,綠茶和玻璃杯是最好的搭檔,潛移默化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搭配。
剛開始的時候,玻璃杯泡法盛行于江浙一帶。
漸漸地,流傳到了全國各個地方。
綠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清鮮、香醇,浸潤在水中,芽葉明顯,形态優美。
而透明的玻璃杯,恰好能展現出綠茶的這一特性,極具觀賞性。
那麼,用玻璃杯泡綠茶的時候,就不再是“三沖四沖是精華”了。
在第一杯裡,就會析出茶葉中的大部分物質。
所以,如果用杯泡法來喝綠茶,第一沖就是精華。
到了第三杯、第四杯,茶味已經明顯淡了,香氣也弱了不少,差不多該換茶了。
《3》
喝白茶、岩茶、紅茶,最常用的方式是蓋碗沖泡。
很多人看到順口溜中的“一沖水”,往往會認為第一道茶湯沒味道。
因此,就選擇直接倒掉,當成洗茶。
殊不知,這種做法才是錯過了茶葉的精華。
就拿白茶來說,當沸水與茶葉接觸的瞬間,有大量白毫脫落掉入到茶湯裡。
假如我們用的是透明公道杯,出湯以後,端起來仔細觀察,能發現其中漂浮着密密匝匝的白毫。
這些白毫,在陽光下像是靈動活潑的精靈,閃閃發亮。
這也正是有了它們的存在,茶湯喝起來才鮮爽無比,淳和柔潤。
并且,不僅僅是白茶,其它茶類亦是如此。
好茶向來不提倡洗茶,第一道茶湯可以直接喝。
在岩茶圈裡,素來有留“還魂湯”的說法。
也就是先不喝頭道茶湯,放在一旁,等到這泡茶喝完之後,徹底被泡淡了以後,再回過頭來喝第一沖的還魂湯。
算是對這泡茶的尊重,有始有終。
并且,結合現實來看,由于第一沖裡的茶香和茶味還未大量浸出,整體風格細膩順滑。
放涼了後,還會變得更加有漿感。
雖說這是對比之後的假象,第一沖的茶湯起到的是開胃菜的作用,論醇厚度,肯定是比不上第二、第三沖。
但是喝了淡薄的尾水,再回來喝第一水,顯得飽滿度上了一個層次。
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沖的茶湯,也是不容錯過的。
不管是泡出來以後馬上喝,還是當作“還魂湯”,都是品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外,第三沖、第四沖,也不完全代表一泡茶的精華。
如果真是如此,那第二沖,以及之後的五、六、七、八沖,又算什麼呢?
茶葉的内質,不可能隻在這兩沖當中,就釋放完畢。
換句話說,隻有第三沖和第四沖好喝的茶葉,必然是耐泡度不佳,品質不盡如人意。
不喝,也罷。
《4》
若是有人跟你說,“我喝茶,從來隻喝三沖、四沖的精華。”
要麼,是買到了劣質茶,壓根就不耐泡,四沖之後就沒什麼滋味了;
要麼,是土豪,有錢任性,想怎麼造都行。
說實話,好茶的價格,真心不便宜。
不說牛欄坑肉桂,其它正岩山場的茶葉,少說一斤也要四位數,突破五位數也不稀奇。
折合下來,每泡茶都在幾十或是上百元。
作為普通的喝茶客,小小的一泡茶葉,差不多能抵得上自己一整天的開銷了。
所以,怎麼可能隻喝兩沖呢?
按照正常人的思維,一泡好茶,肯定是要安安靜靜坐在茶桌前,用蓋碗沖泡着喝的。
若是覺得一個人喝太浪費,叫上三兩好友一起。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聚在一起喝茶,或許能得到新的體驗和感受。
還有一些茶友,因為在辦公室裡條件有限,隻能用玻璃杯泡茶。
一泡岩茶或者紅茶,能拆分成兩天,或者三天喝。
一次隻投一點茶,也算是滿足了自己心中“饞”茶的欲望了。
除此之外,有茶友反映說,自己晚上泡的茶,隻喝了三沖,為了不浪費,接着繼續沖泡,把茶湯倒進保溫杯裡,第二天再繼續喝。
雖然平時我們不提倡這麼做,因為會影響好茶的香氣和滋味,還是建議一次性喝掉。
但種種迹象都表明,真正愛茶的人,都是很珍惜茶葉的。
就算經濟條件再好,也不舍得糟蹋好茶。
因為大家都知道,好茶來之不易,不僅僅是制茶師的心血,能被自己遇到更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用心待好茶,好茶也定不會辜負我們的期望。
《5》
品質上乘的茶,值得我們細細品飲。
不會喝得太急,一定要空出足夠的時間。
否則,難免落得一個囫囵吞棗的境地,忽略了茶葉本身美好的香氣和滋味。
它的精華,遠不止第三沖和第四沖。
甚至可以說,在十沖之内,都是精華。
而如果是品質不好的茶,興許隻有第一沖才是精華。
餘下的數沖,都乏善可陳,味同嚼蠟。
因為内質實在太少了,再怎麼泡,都是徒勞。
假設劣質茶會說話,當你用沸水費力悶泡它的時候,蓋碗内會傳來一聲怒吼:
臣妾做不到呀!
更多關于喝茶的知識空腹喝茶、深夜喝茶、喝濃茶、喝劣質茶,春節期間喝茶的四個禁忌
一喝茶就失眠,是平時喝茶量太少?還是泡茶時喝太濃?
喝茶也有鄙視鍊?喝茶就喝老白茶,而且還是10年陳、20年陳的那種
3個喝茶時常犯的錯誤,跟風喝茶不算啥,第3個才讓人喝不懂茶葉
出門在外喝茶,帶什麼茶?帶多少茶?怎麼喝茶?一次性講清楚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