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肉不歡”基本上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的常态。随着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各種各樣的肉類如今都可以成為飯桌上的美味,人們對美食的要求已經不斷提高了,肉質是否鮮美極為重要。
我們都喜歡挑選“天然無公害”的肉類,認為這類肉質鮮美,吃起來也會更健康,可是這也導緻了很多肉類打“擦邊球”,看起來像是“無公害”,而且一塊肉價格差十倍!那麼,“家養”的肉一定更好嗎
一、“家養”是什麼意思?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普遍認為家養禽類肉質更加鮮美,品質也會比大規模飼養的禽類要好很多,甚至覺得家養就是無公害的,可是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并且,“家養”的不确定因素會更多。
那麼,到底怎麼樣才算是無公害的優質肉類呢?其實“無公害”是需要在國家嚴格監察下飼養禽類,并且最終的肉類在上市之前能夠通過國家對“無公害”肉類的要求,才能算是真正的優質肉類。
為什麼說家養的禽類不是無公害的呢?不僅因為大多數家養禽類都沒有經過國家“無公害”禽類标準檢測,更有一些家養的禽類連無菌的肉質都難以做到,在飼養過程中也會受到環境、飼料影響。
在挑選肉類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忽略,其實肉的品種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種類的營養成分不同。多數家禽肉類都是由白肉、紅肉之分的,顔色不同,就導緻了其中的營養成分比我們想象的區别要大。
在我們把肉處理之前,如果肉的顔色呈鮮豔的紅色,那麼就屬于脂肪含量較多的紅肉。這類肉一般都是哺乳類動物的,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膠原,可以補充人體所所需的蛋白質,适合補充體力。
還有一些肉類在處理之前,會呈現淡淡的粉白色,這就是我們俗稱的白肉,雞肉、魚肉等肉類比較普遍。而且這類肉比較适合減脂的人群食用,脂肪含量較少而且飽腹效果較好。
二、怎麼挑選有營養的肉類?
很多人在買肉的時候,喜歡挑選瘦肉,其實,瘦肉的營養成分确實很高,其中有百分之二十的蛋白質,百分之十左右的脂肪,百分之一的無機鹽,不同種類的瘦肉相差不大,營養成分也很相似。
在不同的肉類中,紅肉的飽和脂肪比較高,适合補充蛋白質,就比如豬肉脂肪含量約百分之四十,比較适合想要增肥或者美容的人食用,可以很好地增加蛋白質。也能使皮膚更加光滑有彈性。
相比紅肉,白肉纖維會更加細膩,脂肪含量較低,就比如牛、羊肉,脂肪含量約百分之十,食用不容易變胖。而且想要減脂增肌的人群會更加傾向于從白肉攝取所需營養,比如說雞胸肉就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是日常做菜,又想要健康飲食,建議平時吃肉的話紅肉和白肉食用比例1:3即可,葷素結合。這樣既能夠保持身材,也不會影響身體對蛋白質的攝取,更不用擔心吃肉過多會引發三高等疾病。
三、怎麼吃的健康又省錢?
在我國肉類已經成為家家戶戶每餐必備的食材,肉類的價格也逐漸随着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漲船高。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肉類也是有性價比的,購買性價比高的肉可以滿足人體需求,還能省錢。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個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30克左右的動物蛋白質,而同樣的蛋白質含量,雞肉和魚肉價格會遠遠低于牛羊肉,而且雞肉、魚肉脂肪含量也會更低,更不容易發胖。
很多人在市場上買肉時,總會顧慮很多,對外面的肉不放心。其實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嘗試自己圈養,像是雞、鴨,都是比較常見豢養起來又簡單的家禽,隻需學習好相關知識保證肉質衛生就可以放心了。
除了雞肉、魚肉,豬肉價格也較為便宜,很多人喜歡食用。然而豬肉脂肪含量很高,如果每天食用過量,就有可能引發肥胖,甚至産生三高等慢性病。相比之下,禽類、魚類才是性價比高又健康的選擇。
總結
夏季到了,我們在食用肉類的時候記得要清淡飲食。夏季是燥熱的季節,如果經常食用高油高鹽,很容易導緻中暑、火氣旺盛。如果食用燒烤類食品,可以配一杯涼茶,健康消暑。
喜歡吃肉的朋友們注意了,在購買肉類時最好在正規市場、超市購買,這樣價格公正,而且吃起來也可以放心,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