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放暑假回農村老家,經常喜歡到河邊玩耍,一是這裡有趣的動物比較多,二是夏天玩玩水很涼快。
農村老家的水邊成為了我童年時探索動物世界的重要地點,在這裡我見到了各種魚蝦、水虿、蝌蚪、蛇、蟲,遇到了不認識的動物就記下來它的模樣,回城裡再查圖鑒。
曾經有這麼一種蟲子,我們小時候在水面上經常能見到,它們體型很小卻擁有好幾條大長腿,能在水面上健步如飛,所過之處蕩起一圈一圈細細的漣漪,很快就失去了蹤影。
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在民間有很多種叫法:水蜘蛛、水羅羅、水馬、香油、醬油蟲、賣醬油的……
甚至有些地方的小孩會捉住它們從身體後部吮吸,據說有香油或醬油味兒(無獨有偶,還有些地區的小孩會揪斷長鼻蠟蟬的“鼻子”并吸吮它們的體液),我反正一直覺得這種做法駭人聽聞,隻能說世界真奇妙。
很多人以為這種會在水面上奔跑的蟲子是蜘蛛的一種,所以才有了水蜘蛛這個名字。
但它們跟蜘蛛沒什麼關系,而是半翅目、黾蝽科的昆蟲,它們有一個統稱叫水黾(讀音同“敏”)。
黾蝽科算是比較龐大的昆蟲家族了,目前已知擁有超過了1700餘個物種,分布地包含了除南極洲外世界各地的江河、溪流、湖泊甚至海洋,占據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環境,可以這麼說,遠到汪洋大海,近到你家小區裡的噴泉池子(沒幹涸的話),都有可能分布着水黾。
小時候農村老家有河流湖泊和水庫,夏秋季節很容易找到水黾的蹤影,而現在城市裡面有些小區綠化水平不錯,還擁有一年四季都不缺水的人工湖和小溪,這些地方往往也都能看到水黾。
但如果是那種偶爾才放水、平時幹涸狀态更多的人工湖,可能就很少見到水黾了。
水黾是一種漸變态發育(不完全變态的一種)的昆蟲,一生經曆三個階段:卵、若蟲和成蟲。
水黾的卵一般被産在水邊植物的葉片上或者植物組織内部,呈有序排列,剛孵化的水黾若蟲天生就會“劃水”,并開始它在水面上漂泊的一生。不過有時候水黾也會上岸,翅膀發育完全的個體也擁有飛行能力。
水黾能夠劃水的原因一直在被科學家們研究,而且由于科研技術不斷進步,關于水黾可以踩在水上滑行的原理也逐漸被揭開。
最開始人們認為是水黾的足部能夠産生油脂,可以讓它們漂浮在水面上。
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其實并不是如此,水黾漂浮的秘密其實在于它肢體末端的微觀結構——它們中後足的後半段(跗節、胫節)擁有大量細毛,每平方毫米可以達到數千根,這些毛發形成微觀疏水結構,可以讓水黾依靠水的表面張力漂浮在水面上,并且能夠自由移動。
在學界對此原理較新的研究中,甚至發現有些生活在湍流附近的水黾,其足部的微觀疏水結構受力時可以在水面下方造成微小漩渦,産生微弱、但是足夠的反向推力,讓水黾即便是在湍急的水面上也能保持自由的行動能力。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水黾是六足昆蟲,但隻有中足和後足這兩對足很長,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水黾好像隻有四條腿。
水黾的前腿很短,通常折疊在頭部下方,主要用來捕獵和求偶時控制異性。
别看水黾長得挺弱的,它們卻是相當兇猛的小型掠食動物,可以通過跗節上細密的毛來感知落到水中的獵物掙紮時産生的水波,并且快速前去捕捉它們。
不僅如此,水面上漂浮的各種動物屍體也會吸引水黾前來進食,有時候你還會看到許多水黾共同圍着一隻死去的魚或者昆蟲一起進食。
水黾的口器是刺吸式口器,這也是半翅目昆蟲的共同特征。
當水黾捕捉到獵物後,它會用一對短小有力的前腿抓住獵物,同時将針狀口器刺進獵物體内注入消化酶,然後吸食獵物被消化産生的體液混合物,最後隻剩下幹癟的一團渣渣。
聽着是不是很熟悉?是的,很多食肉類的節肢動物都是這麼幹的,比如蟻獅(蟻蛉的幼蟲)、水黾的親戚——獵蝽,還有不是昆蟲的蜘蛛等。
下圖是一隻水黾正準備進食一隻落入水中的虻。
不過即便水黾比較兇猛,會主動捕獵,但它們畢竟體型太小,很容易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
水黾位于後胸部的位置有臭腺孔,受到刺激後會分泌出奇怪的味道,試圖讓它們擺脫人類或其他對手的襲擊,但是往往收效不大,仍然有很多鳥類、蛙類和食肉魚類把水黾當成食物,還有不少熊孩子出于好奇心用網兜子撈它們。
另外水黾身上還有可能攜帶多種體内外寄生蟲,例如線蟲、寄生蜂、螨蟲等。
#爬寵大明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