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其實是個有難度的技術活。“月映萬川”,一千個人就有一千輪明月,一千首唐詩便有一千種唐時明月。讓我們品讀唐詩,與那時的明月相遇。
朗月空山——山中月
山登絕頂,視野開闊,登高望月,一覽無餘。在高山之上賞月,仿佛離月亮也更近一些。于是可以無人打擾地與月亮相對、相親、相談。所以來日縱使千千晚星,也亮不過今晚月亮,因你今晚共我唱。
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山中,萬籁都陶醉在夜的色調、夜的甯靜裡。 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但不同于“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的兵荒馬亂、鳥獸惶惶,此時的鳥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喜”,因對月出感到新鮮,它們并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隻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和平安定,月光之下,你我共享,萬物共享。
關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或是“月出東海”,或是“月出東山”,天山在中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明月出天山”呢?隻因征人更在天山西。征人戍守邊關,回首東望,因為東望是家鄉;可是不見家鄉,隻見明月下天山綿延、雲海橫亘,更讓家鄉缥缈孤遙。明月、天山,短短幾個意象已構成一幅萬裡邊塞圖。隻要設身處地、融情于景,懷念鄉土的情緒便不難感覺到。
澹月疏林——林中月
山中有林,林間有月。幽林之中,樹影因明月而疏朗,月光因樹林而斑駁,明亮交織,珊珊可愛;随風搖曳,更添一番清姿。
竹裡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月夜幽林的清新誘人。“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山林是我歸處,明月是我知己,還有比這更閑淡舒适的嗎?
晚歸山居
唐代:劉滄
寥落霜空木葉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頻憶故鄉事,日暮獨尋荒徑歸。
山影暗随雲水動,鐘聲潛入遠煙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詩人雖獨處郊野,卻見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輝,灑向獨居的竹扉。“娟娟”是山月之嬌态,“清光”乃山月之皎潔,“不惜”顯山月之慷慨,如此恬淡美好的山居生活,請給我來一生。
素月瓊樓——樓中月
與登山相近,登樓也屬登高。隻是不離塵世,耳畔多了些婉轉清歌、吹梅笛怨,心中也就多了些觸目傷懷、天涯望斷。
玉階怨
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
怨深,夜深,主人公無言獨立階砌,以緻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由簾外到簾内,拉下簾幕之後,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如果人不伴月,誰來伴人呢?月無言,人也無言。詩名标有“怨”字,詩作全不見“怨”字,“不怨之怨”,更顯愁怨之深。
月圓
唐代: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靜,高懸列宿稀。
故園松桂發,萬裡共清輝。
全詩一直在寫月,角度不斷變化,從樓中到江上,從眼前到山林,從身邊到萬裡之外。但無論怎麼寫月亮、寫月光,都始終擺脫不了一種孤獨與寂寞。因為作者客居他鄉,無法與親人團聚,隻能借月亮遙寄思親之情,隻盼萬裡共清輝。
皓月清波——湖上月
明湖望月,别有情味:天上一輪,水裡一輪,眼中一輪,心底一輪。碧波萬頃中,獨留一輪明月,當然還有淩波湖上、對月沉醉的我。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唐代: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廣澤”是靜的,“明月”是靜的,但一個“生”字,“廣澤”動了,“明月”也動了;“蒼山”是靜的,“亂流”是動的,一個“夾”字,“蒼山”也動了。兩句詩通過動靜結合的手法,寫出了湖的闊大與靜谧,賦予了明月以活潑的生命,加上蒼茫的青山、喧鬧的江流,構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圖。
洞庭秋月行
唐代: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
孤輪徐轉光不定,遊氣濛濛隔寒鏡。
是時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月亮在洞庭湖心,生起。萬物相生,生機一片,一切都更自然了,洞庭湖更廣袤遼闊了,月亮更清新婉約了。洞庭湖心捧出一輪秋月,萬頃碧波在月光照耀下,恰似層層疊疊的熔金。好美的畫面。
冷月寒江——江上月
湖澤壅閉弛緩,江川開闊奔流,二者本自不同。故而湖月低眉,柔腸百轉;江月傲倪,氣勢磅礴。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夜已降臨,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詩人懷着愁心,在這廣袤而甯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不顯贅餘,構思精巧,不着痕迹。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月亮走,我也走”,隻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璧月滄溟——海上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滄海茫茫,浩瀚無邊,吞吐百川,包容萬物。生于海上的明月,也如滄海一樣氣定神閑,若有慈悲寬仁之心。
望月懷遠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起句“海上生明月”,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這兩句一起,就把詩題的情景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渾成自然。
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
集納春、江、花、月、夜五種最動人的良辰美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可謂賞月的千古絕唱,你能找出其中包含“山中月”“林中月”“樓中月”“湖上月”“江上月”與“海上月”嗎?試試吧?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整理編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