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汽車越來越普及了,但自動擋汽車上很多按鍵車主仍不太了解。如不少車主就對S擋不太了解,那麼今天小編就帶着大家一起來學習自動變速器D擋和S擋的知識,希望車主朋友能有收獲,覺得不錯,記得分享給身邊更多的車主朋友哦。
D檔
D擋是自動擋車型中最常見的擋位之一,屬于前進擋的一種,覆蓋了該車自動變速箱内所有數量的前進擋。當換擋操縱手柄置于D擋時,液壓系統控制裝置會根據節氣門開度信号和車速信号自動接通相應的前進擋油路。行星齒輪變速系統、雙離合變速系統或無級傳動帶變速系統等會在執行機構的控制下得到相應的傳動比,随着輸出軸轉速和發動機轉速的變化在前進擋中自動升降到适合擋位,實現自動變速功能。一輛車設有多少個前進擋位,D擋就有多少個前進擋位可使用。将擋位置于D擋,駕駛員隻需控制加速踏闆和制動踏闆,無需手動選擇擋位。
注意事項
禁忌一:D擋走天下
很多人開自動擋車的時候,把擋杆放到D的位置就不管了,不論什麼路況全部由D擋應付,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說開自動擋車簡單的原因。其實,真正懂得開自動擋車的人,是會在适當的時候将擋杆上下搬動以适應不同的路況需要。在一般的路況下,我們是可以一直使用D擋駕駛。但是,在山區路面行駛,就要選擇适當的時機降到低檔,比如在爬坡時,就應該将擋位切入低速擋。
另外,如果車速過快,已經超過你所要降到的擋位的最高車速,這時降擋對自動變速器的損害是非常大的,極容易把變速器中的摩擦片燒壞,而且,很多自動擋車的變速器都有自我保護模式,這種操作根本無法實現。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用刹車來降低車速,再挂入相應的擋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用低檔是不想讓車越溜越快,而不是要将很快的車速減慢,要減慢就用刹車,直到你認為夠慢,然後降低檔位,用引擎的制動來控制車速。
禁忌二:左腳踩刹車
有不少人都有用左腳制動的操作,他們認為,開自動變速器車,沒有離合器的束縛,左腳就解放了,而右腳又操作油門又操作刹車,太累了,索性用左腳來制動,這樣一隻腳操作一個踏闆,分工才更合理嘛,而且在上比較大的坡時,即使自動擋車也容易後溜,踩着制動再加油就不再容易溜車。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這種說法很有道理,其實不然。想想我們在駕車時,除了上較大的坡,有多少時候是油門和刹車一起用的,如果不是極限越野,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另外,左腳刹車根本掌握不好刹車的力度。
雖然左腳制動也曾經被視為正統的技術,也見過一些車廠提供給用戶作訓練的資料,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即使不能說左腳制動是錯誤的操作方法,但本人認為這并不是一個好方法,很多人在沒有掌握這個方法之前,很容易就變成了一邊加油一邊刹車的操作,這對動力系統上的每一個摩擦工作的機件都受到損耗,特别是離合器摩擦片,這麼大的壓力對它來說,是非常傷害它的,同時加油和制動,變速器和刹車自相殘殺,這絕對不是一個高明的舉措。
禁忌三:暫停亂用擋
短暫的停車等待,是該用D擋還是用N擋,這是開自動擋車最常見的問題,也是最具争論性的問題。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有缺點,當然一種方法的缺點自然就會成為另一種方法的優點。先看用D擋,缺點就是引擎要忍受一定的負荷,在D擋上開着冷氣,轉速會比怠速降低兩三百轉,對引擎來說是一項苦差;而要在D擋時保持靜止,就必須踩着刹車,有時候拉手制動都不能把車停住,這樣會增加發生意外的機會,如果時間一長,右腳一發軟,就有可能碰上前車;而且,整個引擎、變速器、車軸、車輪和刹車都在互相受力,很顯然,這會加劇那些連接位置的摩擦面的磨損。
再看用N擋,缺點是再開車時,要重新入D擋,這樣一擋的拉索(自動變速器内負責鎖止行星齒輪的制動片和傳動的離合器片的總稱),自然會多一次磨損,而且也會有一定的沖擊感,影響了乘坐的舒适性。出于安全考慮,臨時停車時隻要等待時間超過半分鐘,就應将D擋換成空擋并拉手刹來制動。
禁忌四:忽視超車擋
ODOFF其實就是一個改變轉擋程序,令變速器不會跳上OD擋(OVERDRIVE超比擋,通常就是指最高擋)。如四擋變速器,用了ODOFF,變速器隻會在1、2、3擋之間轉換,不會調上4擋。
這個按鈕比較常見的用途有幾個,一是下坡時,可以用ODOFF來利用引擎制動來控制車速,使之不會溜得太快;二是上坡時,若引擎的負荷剛好在3、4擋之間,變速器就會跳高跳低,如果兩個擋位的齒比設計與引擎的動力匹配得不夠合理,就會産生非常多的沖擊感,影響了乘坐的舒适性。這時就可以用ODOFF固定在3擋,然後專心用油門控制車速。而另外一個用途對小車非常有用,當一部滿載的小車在繁忙的市區内行駛是很難控制的,起步時往往要加大油門才能趕上車流,收油後變速器就會跳高一擋,再加油又要Kick-down,如此反反複複,倒不如在市區内使用ODOFF,這樣可以提高變速器的使用壽命。
禁忌五:頻繁Kick-down
所謂Kick-down,就是指行車時深踏油門,命令變速器跳低一到兩個擋位,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力。自動變速器的程序是會按照車速、負荷、油門深度等條件來評估駕駛者需要多少動力來調節不同的排擋,但為避免變速器頻繁地轉擋,程序設計時會刻意做一點相應滞留,也就是說變速器不會因為夠力就立刻跳高一擋,也不會因為差一點力就跳低一擋。就像我們最常見的空調,如果你設置的是23℃,它不會因為溫度是23.1℃就啟動制冷,也不會因為是22.9℃就停止工作,這樣不僅會經常開機引起電壓突變,也會使壓縮機經常啟動而影響壽命,所以就會設計得遲鈍一點。變速器也一樣,因為轉擋太快,變速器的損失也非常大。
大多數自動變速器車型的變速器還有一個特性,就是非常容易跳上高擋,然後保持在那裡,你要加速,它不會馬上跳下來,這樣的設計其實是偏重于舒适性和省油的,不會因為需要動力就馬上跳低檔位來獲得動力。這樣設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扭力轉換器本身就可以增加扭力的輸出,雖然效率低,但勝在舒适,沒有機械的損耗。
S擋
S擋是汽車的運動模式("S是"Sport"的縮寫),許多自動擋汽車都配有S擋,一些A級車的高配車型也有S擋設計。S擋運動模式下,變速箱可以自由換擋,但換擋時機會延遲,使發動機在高轉速上保持較長時間,使汽車在較長時間内低擋位高轉速行進,進而獲得較大的扭力輸出和加速度。因S擋隻是延遲升擋而不改變其他工作環節,勢必使短時間内變速箱負荷增大,溫度也伴随升高,帶來的磨損也會随之加劇。因此盡量不要長時間使用S擋。汽車在行進過程中,直接将擋把推入"S”擋位即可,通常應用于爬坡和快速超車時。
注意事項
因S擋隻是延遲升擋而不改變其他工作環節,勢必使短時間内變速箱負荷增大,溫度也伴随升高,帶來的磨損也會随之加劇。因此盡量不要長時間使用S檔。
從油耗上看,因為高轉速時噴油量加大,S擋模式的油耗也比普通模式多很多。
不過,使用S擋對車輛也有有利的一面,長期在市區擁堵路段行駛的汽車,發動機内積碳較多,因此定時适當使用S擋,有利于清除發動機内的積炭,增加燃油經濟性,提高發動機壽命。
自動擋上的P、R、N、D、S、L第一個,P檔,是停車擋
是停車檔。它幾乎和我們在停車場P看到的标志一樣,也就是說,說白點就是讓我們停車停到那裡面。這個P檔主要用于當你需要停止很長一段時間。例如,當你到達停車場或者回家的時候,你必須挂上P檔然後關掉啟動關閉按鈕。但是記住,當你過紅綠燈的停車時,你不能使用P檔。
第二個,R檔,就是倒車檔
倒車時需要挂上這個齒輪。它在P檔之下。使用時要小心。如果車輛未完全停止,則禁止挂倒檔。如果它被迫加入齒輪會損壞變速器。
第三個,N檔,就是空擋
手動擋的空擋就是停車,或者換擋的原理。這個檔位主要是用于等短時間紅綠燈或者短時間等人的時候。切記,如果停車時間短還行,一般在2分鐘左右,要是等個五之十分鐘,我建議挂P檔停車擋,這樣不僅僅省油而且相對來說各方面都比較好。
第四個,就是D檔,D檔就是前進檔
一般來說這個使用這個檔位的頻率太高了。所謂D走世界,擋住了汽車。就是這個檔位,它可以踩加速器,一路走下去挺方便的不用其他操作。
第五個:說到S檔,就是運動檔
現在很多車型幾乎都沒有這個檔位了,要說這個檔是運動檔。什麼是運動我接下來跟大家說一下哈,運動檔就是手動擋的四檔五檔,六檔,這麼說吧為什麼D檔是前進的,因為D檔動力比較足,而S檔當你跑開之後,速度比較快,這也是跟老家的電瓶車一樣,低速擋比較有勁,高速擋跑的比較快一樣。
第六個,L檔、低速擋
一般來說,汽車可以在低速時獲得更強大的動力,在爬行時可以使用這種齒輪,而且很容易爬上去。這就是低速齒輪的含義,一般是在上坡時使用的,比如當我們打開手動齒輪時,如果上坡會挂1擋,這是同樣的道理。但是在這個位置有一些汽車。就沒有這些配置。
小編總結:P停,R倒,N空,D走,S飙,L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