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美國和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主要參戰國,是抗擊軸心國集團的兩大決定性力量。戰争結束後,美國和蘇聯成為二戰最大的兩大赢家,一躍崛起為世界兩大超級強國。世界格局逐漸演變成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的對峙,美國和蘇聯争奪世界霸權長達數十年。在長期的争霸中,美蘇互有勝互,在70年代蘇聯甚至還一度壓倒了美國,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态勢。不過事實上,蘇聯的實力一直弱于美國,即使巅峰時期的蘇聯仍然和美國有不小的差距。那麼美蘇的差距有多大?
從領土上來看,蘇聯的領土面積高達2240萬平方公裡,而美國隻有963萬平方公裡。不過如果考慮自然條件等因素,蘇聯其實在基礎實力方面是比不上美國的,因為美國國土大部分位于氣候适宜的溫帶,而且多是大平原。而蘇聯大部分是凍土荒原和亞寒帶針葉林,自然條件較差,和美國根本沒法比,蘇聯國内連糧食生産都經常不能自給。蘇聯最大的優勢就是資源多,但受蘇聯的物流條件和氣候限制,蘇聯國内的資源開發成本高的吓人,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開采成本是中東的數倍。此外,蘇聯連個像樣的出海口都沒有,和港口衆多、海運便利的美國根本不能比,即使國土防守成本都比美國高得多。美國的區位條件比蘇聯強了一大截。
從人口上來看,蘇聯人口2.8億,美國2.5億,兩國人口數量相差不大。在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上,兩國差距也不是很大,但在人均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方面,美國比蘇聯強了一大截,蘇聯人連溫飽都是問題,怎麼能和家家有汽車和電視機的美國相比。此外,美國人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和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美國在人才引進和科技轉化方面比蘇聯更有優勢。
從經濟上看,70年代末,靠着石油價格的飛漲,蘇聯的經濟達到了巅峰,經濟總量暴增到7000億美元,而同時期的美國經濟總量則超過10000億美元,蘇聯的經濟大約是美國的70%,而這是美蘇差距最小的時期,大部分時間蘇聯的經濟總量隻有美國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如果加上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盟國,整個美國陣營的經濟是蘇聯的數倍。在經濟方面,蘇聯處于嚴重的劣勢。美蘇争霸是以經濟為基礎的,所以這場争霸戰争從開始蘇聯就輸了。
從工業方面來看,蘇聯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方面,工業畸形發展,輕工業、農業和第三産業非常薄弱,和美國根本沒有可比性。美國不僅擁有完整發達的工業體系,而且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雄厚的資金,蘇聯除了在重工業方面能和美國相抗衡,其他方面完全處于劣勢。當東歐劇變後,蘇聯的工業體系很快就崩潰了。一個國家吃飯穿衣都要指望其他國家,靠着窮兵黩武和比自己強大的美國争霸,能赢美國就怪了。
從軍事方面來看,蘇聯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發達的軍事工業,軍力是蘇聯和美國争霸最主要的底氣。不過蘇聯的軍事優勢主要集中在核武器和陸軍方面,在空軍、海軍等方面始終處于劣勢。此外,從紙面數據看,雖然雙方軍事實力不相上下,不過蘇聯強大的軍力是建立在窮兵黩武基礎上的,這種窮兵黩武是不能持久的。随着蘇聯财政的吃緊,蘇聯人在軍備競賽中不堪重負,越來越力不從心,逐漸被美國甩開。從海灣戰争來看,90年代初,蘇聯的軍事水平已經和美國有了不小的差距,海灣戰争給很多國家深深的上了一課。憑借着窮兵黩武和強有力的軍事肌肉争霸,即使能逞強一時,最終也是失敗的結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全球通史》、《世界史》、《冷戰1947-1991:一個極端時代的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