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3年,大清皇帝皇太極突然駕崩。根據民間野史傳聞,當時32歲的多爾衮和31歲的博爾濟吉特氏風華正茂,情投意合。在多爾衮輔佐自己的兒子福臨坐上皇位以後,博爾濟吉特氏便委身下嫁。孝莊太後真的嫁給多爾衮了嗎?為孝莊太後正名,讓我們一一道來。
首先,清朝的皇家檔案和比較權威的《清史稿》等正史均無孝莊太後下嫁多爾衮一事的記載,當然這也說明不了這件事就沒發生,因為清朝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逐漸意識到“弟娶寡嫂”乃悖逆人倫之事,尤其是先帝遺孀,已經貴為皇太後的孝莊太後影響更大,可能就将此事的記載抹掉了。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個說法。
一、為保兒子福臨坐上皇位而産生的政治婚姻?皇太極的突然死亡加上生前并沒有明确指出後繼之君,剛剛建立的大清朝,選擇後繼之君成為最大的問題。多爾衮放棄了自己的繼位機會,讓孝莊太後的兒子福臨登上皇位。孝莊太後為了報答多爾衮才委身下嫁。
清朝的繼位制度除了有“子承父業”還有“兄終弟及”,當時有能力,有權勢争奪皇位的隻有多爾衮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皇太極在世時,即為滿清貴族議政制度,他們并不希望再出現一個強勢的皇帝,由衆多的實力派親王共同享有權力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局面。況且,多爾衮和豪格僵持下去唯一的結果就是讓剛剛建立的清朝土崩瓦解、分崩離析。于是,大家各讓一步,同時為了籠絡蒙古各部,加強同蒙古的藩屬關系,鞏固政治聯盟,選擇了有蒙古血統的皇九子福臨繼位。至于為什麼多爾衮成了攝政王而豪格不是,那是因為豪格政治上太無能,毫無預知預判能力,缺乏多爾衮一樣強勢上位的魄力,聽到自己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便立馬揚長而去,不再理會。
所以,福臨的繼位是當時的滿清權貴權衡利弊、平衡關系以後做出的最佳選擇,并不是多爾衮讓賢的結果,所以報恩下嫁一說并不成立。
影視劇中的“四大貝勒”
二、孝莊太後死後不敢葬入清昭陵,就是因為曾經下嫁多爾衮?
孝莊文皇後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8年,孝莊太後病逝,三十八年後才葬于清東陵風水牆外的昭西陵。好多人認為,孝莊太後之所以不敢葬入皇太極的清昭陵就是因為當年下嫁多爾衮,怕皇太極責備自己。其實,孝莊太後不願葬入清昭陵原因有三。
1、孝莊太後一生生活内斂簡樸、不喜奢華。孝莊太後病逝于北京,而清昭陵遠在盛京(今遼甯沈陽)路途遙遠,興師動衆,勞民傷财是孝莊太後不願看到的。
2、據《清史稿》記錄,孝莊太後死前曾對康熙留言:“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于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可以看出孝莊太後對于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感情很深,不忍遠離才不願葬入遠在盛京的清昭陵。
3、皇太極的清昭陵裡,已經葬入了皇太極的原配皇後孝端文皇後,是孝莊太後的親姑姑。而孝莊太後的孝莊文皇後的名号并不是皇太極加封的,按照清朝的祖制,孝莊太後隻能葬入清昭陵旁邊的“貴妃園寝”。對于這樣一位對清朝作出極大貢獻的傑出政治家,極為孝順的康熙皇帝是不允許這樣做的,面對祖制也無可奈何,隻能讓孝莊太後的棺椁停放了三十八年而不下葬。
孝莊太後不願葬入清昭陵就是因為當年下嫁多爾衮一說也并不成立。
位于遼甯沈陽的清昭陵
三、南明魯王大臣張煌言留有詩詞為證?流竄在東南沿海抗清的南明大臣張煌言做有一首詩:“上壽觞為合卺尊,慈甯宮裏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後婚。”詩中明确指出了孝莊太後大婚之事,當然就是指的下嫁多爾衮之事。但是,根據小編查證,首先張煌言作為南明大臣一直在東南沿海進行着抗擊清朝的活動,而且時刻在躲避着清軍的追捕,是不可能知道遠在北京發生的事。另外,孝莊太後是在順治十年才搬入的慈甯宮,而多爾衮在順治七年便已經死了,詩中所說的“慈甯宮裏爛盈門”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南明魯王大臣張煌言
四、順治對多爾衮掘屍、鞭屍就是為了發洩孝莊太後下嫁多爾衮而帶給自己的屈辱?順治皇帝在多爾衮死後做出的一系列報複行為确實夠狠,但是如果了解了當時多爾衮的所作所為,就不難理解了。
擁護福臨登上皇位以後,多爾衮居功自傲,獨攬大權。順治三年,甚至将皇帝專用的印信兵符歸自己所有,獨攬軍權,而被順治皇帝懷疑有篡奪皇位的企圖。從攝政王一直到皇父攝政王,多爾衮讓順治皇帝對自己的稱呼嚴重傷害了順治皇帝的自尊心和皇帝該有的威嚴。多爾衮還借故羅織罪名殺了順治皇帝的哥哥豪格,并且霸占了豪格的福晉。另外,擁有正白鑲白兩旗支持的多爾衮在政策、撫恤等各方面代表了兩白旗的利益而損害了兩黃旗的利益,也就是損害了順治皇帝的利益。這些原因中的任何一項都能讓一個皇帝發狂,所以順治皇帝在多爾衮死後做出那些舉動也并不奇怪!
至于順治皇帝留有诏書說自己幾個月才見孝莊太後一面,隻是因為清朝年幼皇子都有宮中女官、乳母照顧、撫育。另外,蔣良骐所著的《東華錄》中記載多爾衮“親到皇宮内院”等等也隻是因為當時順治年幼,多爾衮作為攝政王對于很多軍國大事必須彙報和商讨于孝莊太後罷了,并不足以說明兩人有怎麼樣的事情發生。
孝莊太後作為清朝初期傑出的女政治家,一生培育、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是曆史上有名的賢後,不該背負委身下嫁的名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