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從2019年就開始就一路漲價,從10多塊一斤一直漲到現在近30塊一斤,不能不說利潤早就超過了100%,以前大家都拿“男人就是大豬蹄子”來調侃,現在的大豬蹄子可是真有些讓人“高攀不起”了。那麼為什麼國家一直在控制豬肉價格,豬肉價格卻還是一直上漲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背後的邏輯。
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民族多,美食品種豐富,菜系花樣繁多,除了少部分民族不吃豬肉外,其餘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會吃豬肉或者豬肉制品。那麼,我們就從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供求關系決定價格作為切入點來說起。
一是,我們國家的生豬養殖和國外不同,農村散戶家養和專業養豬場養殖基本持平,但近年來農村散戶養殖減少。以前農村家家戶戶的後院裡,基本都會有一個豬圈,裡面養個一到兩頭豬。開春農耕時買入,三季随農作物生長和剩菜剩飯出膘長肉,養至秋末冬初出欄,農村以前還有“殺豬宴”一說。多餘的肉還會拿來過冬或在集市賣出。而中國大概有6到7億人生活在農村,這就自給自足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豬肉消耗量。但是随着近年來新農村的建設需要和環保力度的加大,一些原來不規範和不衛生的養豬方法做法被逐步取締,一部分農村人口的豬肉來源也由自給自足轉為向市場購買,而大規模的專業企業化養殖尚未達到規模,這在短時間内就加劇了豬肉價格的上漲。
二是,這兩年持續不斷的非洲豬瘟,再加上一些農産品因為天災或者人禍造成欠收和短缺,造成飼料價格上漲,這樣的雙重影響對一般規模養殖企業等影響較大,也會減少一部分生豬的養殖和出欄量,造成供求關系更不平衡。
三是,雖然政府現在已經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來抑制豬肉的價格,鼓勵生豬的養殖,放寬了政策,但養殖業和農業一樣,都需要一個生長過程。生豬從産仔到出欄,大概要半年時間,所以即使從現在開始調控,也要到年底才會有效果。但半年後又是春節,所以樂觀估計也要到明年豬肉價格才會明顯回落。
其他如網上一部分所謂的因為貿易戰進口短缺,因為生豬養殖大企業的壟斷漲價的陰謀論說法,既沒有實在的證據而且也不符合經濟學原理,所以不做讨論。
那麼,豬肉漲價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呢?難道就是不吃豬肉,做個綠色健康的“吃草族”就萬事大吉了嗎?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這就要說到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也是一個經濟學詞彙,但其實通俗點解釋,就是大家手上能用的錢多餘市場上流通的東西。比如原來大家手上原來有100塊錢,可以買100斤大米,那大米的價格就是1斤/塊,現在大家突然都多發錢了,大家手上有200塊錢,而大米還是隻有100斤,那麼大米的價格就變成了0.5斤/塊。當錢的數量持續快速增多,而貨物的總量不變或增長緩慢時,就會造成如以前的蘇聯一樣,一麻袋錢才能買一盒火柴。貨币量大,商品量小,同樣數額的錢購買力下降,就是老百姓所謂的“錢不值錢了”,這其實就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使同樣金額的錢購買力變小,自然會帶來很多壞處,表現在:1 物價普遍會上漲,當貨币多于現實物品,自然就會出現貨币貶值。豬肉價格上漲,一部分會選擇豬肉的替代品,如雞蛋、雞肉、蔬菜等,這自然會帶來新的供求關系改變,所以前段時間也就出現了雞蛋漲價近六成。所以,豬肉漲價而去做個“吃草族”,并不能改變通貨膨脹帶了的影響;2 儲蓄資産價值變低。一些利率較低的儲蓄資産:如存款、養老金等,由于通貨膨脹,實際上是貶值了;3 市場失去活力,失業率增高。在經濟不景氣時,暫時性的多發貨币常作為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比如之前因為疫情的原因,疫情得到控制後,大家普遍不出門不消費,為了刺激經濟回暖,很多城市都給市民發放消費券,其實就是變相刺激經濟的一種方法。但當貨币持續超發時,就會導緻整個社會的成本變高,物價上漲,原材料上漲,人工成本也上漲,一些中小型企業就會入不敷出進而破産,大的企業也無法維持較高的利潤,投入更多的科研和再生産,從而造成大面積的失業潮。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